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红色访谈 »

访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

发布日期:2015-05-07 11:55    来源:中红网    作者:江山

中红网北京2015年5月8日电(江山)

  五四青年节这天,中红网记者应约采访了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枫之子林炎志。他身材高大,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曾担任过全国学联主席、北京团市委书记、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吉林省委副书记等职,至今还兼任清华、北大、人大、吉大的特聘教授,虽年逾花甲,仍站立讲台,答疑解惑,教书育人。2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传承红色文化和帮扶老区教育,积极组织晋绥儿女累计捐款一千多万支持晋绥老区教育工作,奖励优秀教师。他自己带头并动员子女和全家兄弟姐妹共捐款一百多万元。

  

  2015年清明,林炎志代表晋绥儿女在晋绥革命烈士陵园收迁安葬抗日烈士活动上讲话。

  中红网:今年4月,我们随同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组织的晋绥革命后代们,一起来到山西省吕梁山区的兴县,开展了烈士遗骸安葬、清明祭扫暨为陵园捐款植树活动,很有意义,影响很大。请问,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主要任务与使命是什么?

  林炎志:基金会主要的使命还是为了传承革命传统。所谓革命传统,就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救亡和复兴中华民族所形成的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动人民战争改造中国的一个革命传统。这是两个意义,一个是民族解放的意义,一个是改造中国的意义,都为实现中华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70年前,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我们的父辈和晋绥的父老乡亲们,用自己的血肉身躯共同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抗日长城,阻击了日寇西进,保卫延安的坚固屏障,是全国各抗日根据地进出延安的唯一交通要道,发挥了晋绥抗日根据地特殊的作用,保证了党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核心的安全。在浴血奋战的八年抗战中,仅兴县就有2000多名八路军官兵血洒疆场。我们在烈士陵园一座座的墓碑中,可以看到他们英勇抗击日寇的身影;在烈士英名墙上,可以听到他们对侵略者愤怒的呐喊和无声的控诉!为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抗日志士,我们代表我们的父辈,代表我们的兄弟姐妹,代表晋绥大地的父老乡亲,将烈士遗骸英魂迎回陵园,亲手为烈士种下松柏,送上绿荫,让烈士精神永在,英魂永存!我们就是怀着对抗日烈士崇敬的心情,带着对革命父辈深厚的感情,用我们的行动,从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北京、新疆、东北、四川、广东、河北等地),聚集在兴县革命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抗日烈士遗骸安葬、清明祭扫仪式和烈士送绿荫植树活动。这样的活动对我们的心灵都是震动和教育,这样的公益活动基金会要多做,要让更多的人参与。

  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基金会的使命就是为了继承这种传统,在新的时代能够把晋绥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中红网:讲得很好。请问你们基金会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吗?

  林炎志:我们主要的还是要搞一系列的活动,用这一系列微观的活动,来达到弘扬宏观的命题。比如,我们现在帮助地方修建烈士陵园,收迁英烈遗骸,还要恢复革命旧址,采访晋绥抗日老战士等。还有一个,就是建设学校,为青少年讲述这方面的传统,这都是我们要做的微观的活动。兴县这块土地印刻着我们父辈生活战斗的足迹,承载着他们当年“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的理想和责任。我们对这块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有许多兄弟姐妹就出生在这块土地上,是晋绥的小米养育了他们,他们感谢兴县的父老乡亲为抗日和革命根据地建设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今天,我们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兴县的发展作些实事。

  山西省委省政府一直很关注这件事情。山西省是中国抗日战争三大主力的出发地,山西人民为抗日战争贡献很多,包括培养干部、增添兵员、筹款筹粮等。所以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对这件事情很重视,从建立基金会到修陵园,建学校,举办公益活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原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喆之子姚普明(左二)、原中共晋绥分局书记林枫之子林炎志(左三)在兴县县委书记梁志峰(左一)陪同下参观晋绥革命纪念馆。

  中红网:请展望一下基金会与其他红色团体的合作前景。

  林炎志:现在,中国各种红色文化团体都在发展。我觉得最大的一个领域、最大的一个空间,就是怎么让这些红色精神,和现在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结合到一起。因为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认识与感情,就是未来的世界。所以我们这些红色团体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红色与革命精神,尽量多地让青少年接受。也就是说,一定要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中发扬光大。

  中红网:你对如何发挥各种宣传媒体作用有何建议?

  林炎志:对于宣传,我觉得应当使用新老媒体的各种手段,把这种精神变成物质形态的东西存在下来,如变成书籍、照片等,这样将来就可以长期存在、流传下去了。从传播效率、传播范围来看,应该渗透到网络、微博、微信中去,也就是说把这些红色的革命精神,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微观层次。

  清明节,林炎志在晋绥革命烈士陵园栽种自己捐赠的松树。

  中红网:你对如何发挥各种宣传媒体作用有何建议?

  林炎志:对于宣传,我觉得应当使用新老媒体的各种手段,把这种精神变成物质形态的东西存在下来,如变成书籍、照片等,这样将来就可以长期存在、流传下去了。从传播效率、传播范围来看,应该渗透到网络、微博、微信中去,也就是说 把这些红色的革命精神,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微观层次。

  当记者请林炎志为中红网题词时,他欣然提笔写下这样的句子:“朝气蓬勃,艰苦奋斗;愚公移山,改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