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根红色足迹 追忆峥嵘往昔(05月31日)
- 深切悼念晋绥老前辈吕新民阿姨(05月26日)
- 清华园里话育人(05月25日)
- 永远怀念晋绥老前辈任景德叔叔(05月23日)
- 不懈怠,不放弃,把散葬烈士接回家!(05月20日)
- 深切悼念晋绥老前辈王强叔叔(05月18日)
- 用爱心回报这片土地(05月11日)
- 水木清华与晋绥情怀(04月28日)
- 有一片热土叫—冀中(04月27日)
- 传播正能量 共叙晋绥情(04月22日)
让古渡口重现繁华 让老百姓从根上脱贫
发布日期:2016-04-02 14:39 来源:兴县新闻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奔流不息,流经山西省兴县高家村镇黑峪口村,村庄对面便是陕西省神木县。黑峪口,在明代曾是兴县九大渡口之一,曾是晋陕两省物资流通的重要通道。时过境迁,黑峪口曾经的繁华与深厚的底蕴却掩盖不住被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后的衰败。
承担着帮助黑峪口村民脱贫的重任,2015年8月,山西省水利厅下派的第一书记张少华来到了这个黑峪口古村。
在村支书任亚平的家里,记者见到了张少华。现年42岁的村支书任亚平家就坐落在黄河岸边,声响震天的大车在扬起的灰尘中驶向河对岸。虽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但黑峪口村却未搭乘上市场经济发展的快车,村里至今没有形成相关产业,不具备发展优势,实在是一种遗憾。
团结村里党员 打造一个好支部
谈到村里的情况,张少华最发愁的不是经济落后与产业项目的缺乏,更让他头疼的是村里的党员年龄结构偏大:总人口一千多人的村里,常住人口只有四百人,村支两委只有5人,村里最年轻的党员是40多岁的村支书。没有人,谈何发展?没有得力的党员,谈何致富?面对这样的基层组织情况,张少华只能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
如何让村里的党员坐到一起,大家重温党章,认清党员的职责与肩负的任务,提升大家的业务素质和班子的凝聚力,这是张少华进村后的第一要务。在到村后的几个月里,张少华落实了“三会一课”、党员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还组织党员座谈,学习了新《党章》,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激发了村里党员们的积极性。
“第一书记下村,依靠的是村支两委,没有村支两委的支持与配合,工作很难开展,不管到哪个村,不论村情怎样,必须团结、激励、鼓舞村里的每个党员,他们才是村里发展的中流砥柱,打造一个好支部是扶贫的关键”。
为村民解决民生 取得村民信任
走在黑峪口村,不时会有村民和张少华打招呼,“张书记回来了!”“张书记到我们家吃饭吧”……村民已经把他当做了自家人。在张少华看来,为民谋福祉,首先要让村民信任自己——只有融入村子,和村里人打成一片,所有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地开展,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谈到刚来黑峪口村时的情况,张少华苦笑着说:“好多人以为第一书记下村,就是花架子、摆样子、走过场,村民对第一书记充满了质疑。”
为了取得村民信任,张少华从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开始着手,在省水利厅驻高家村镇工作队的帮助下,为黑峪口村修建了一个2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解决了全村的安全饮水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更是黑峪口村多少年来的一个大难题,张少华帮乡亲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村民们看到了他的真心。
“村里人最朴实,最善良,只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工作开展起来就会顺利,我们要当好第一书记,一定要取得村民信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村里扎根。”
制定扶贫措施 切实改善民生
在村旁的一处山坡上,有一条新修的土路。张少华说,这是为了村里蔬菜大棚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专门开辟出的一条路。在山坡上,分布着一排排蔬菜大棚的框架,这片蔬菜大棚占地约40亩,一共有26个蔬菜大棚。张书记满怀信心地说:“引导、扶持村民种植大棚蔬菜,是黑峪口村村民致富的第一步……”
除了设施农业,张少华还在探寻其他的路子,他指着远处黄河岸边一片滩涂说:“瞧!那是我的大规划!”走近一看,在黄河在岸边,一座新修建的亭子引人注目。
原来,这是张少华在兴县县委扶贫办帮助下,在此修建的“黑峪口村古渡口遗址亭”。 “黑峪口是个古村落,我们想借助我们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村里的历史名人以及村里留存的古庙、古堡等历史遗迹,申请历史文化名村,为下一步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张少华介绍。
黑峪口村虽然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但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现代的配套设施,才能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张少华为黑峪口村绘制的蓝图里,除了申请历史文化名村,还要在黄河滩涂上兴建鱼塘、农家乐等基础设置。
“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合理规划是扶贫的第一步,只要第一书记肯下功夫,合适的规划一定能制定出来并落到实处,就怕没有调研的拍脑袋规划!”张少华期待着,通过设施农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让黑峪口渡口昔日的繁华重现。
记者手记:第一书记的下派,重在协调资源,重在攻坚脱贫,重在长远规划,在让村民获得眼前利益的同时,更要通过长远的规划与落实,让村里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切都需要第一书记扑下身子,因地制宜进行扶贫项目的选择和落实,让老百姓从根子上脱贫。(郗涛 图/梁达 张少华)
(本站编辑:刘畅)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