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陶寺:帝尧之都·中国之源】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临汾陶寺遗址

发布日期:2015-06-17 11:59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记者李宏伟
    中华文明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学术界观点不一。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华文明从依据甲骨文判定的商代晚期开始算起;国内主流学者认为从“禹传子家天下”开始,约距今4000年前。那么,我们常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有根据吗?
    2001年,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后,陶寺遗址被作为重中之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多学科的结合,全方位地进行探索。
    让我们来看陶寺遗址:发现了规模巨大的古城遗址,面积280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紫禁城面积,标示着当时不仅出现了城市,而且很发达;发现的朱书“文”“尧”文字,证明了文字的使用;出土的铜铃、铜环证明了当时的冶炼浇注技术;礼乐器、玉(石)器、彩绘木器、彩绘陶器证明礼乐制度的形成;仓储区以及“仓形器”和耒耜的出现,间接提示了农业的发展情况;祭祀观象遗迹的发现,象征着国家权力的存在;“金字塔”形组成的墓葬格局,反映了当时已经有了“王者”和臣僚,体现了国家管理职能……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没有哪一个遗址能像陶寺遗址这样全面地拥有所有的文明要素和标志。
    陶寺遗址考古成果表明,距今4300年之前,临汾陶寺已经形成了一个早于夏王朝的政治权力中心,形成了一个具有金字塔式社会结构、有一定分布范围、拥有公共权力、工官管理手工业、彩绘陶艺术、使用文字的初期文明社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就怎样判断文明形成和国家出现提出的十条标准,很多都是从陶寺遗址总结出来的。
    陶寺遗址考古成果还证实,尧舜时代,生产力发展达到史前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相应提高,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今天所沿袭的文字、历法、礼制、法制、教育等,所遵从的道德规范和审美矩度,都可以在陶寺遗址中找到雏形。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负责人王巍说,中国文明起源走过了多元一体的道路。距今5000年至4000年之间,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都在绽放着文明的花朵,陶寺遗址是其中一朵。但是在周围文明之花昙花一现的情境中,陶寺这一朵却在中原地区持续绽放,且越开越绚丽,从一枝发展到一丛,再发展到一棵参天大树。显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核心在中原形成开始于陶寺遗址,经二里头遗址至商时期确立,西周时期得到巩固,所以我们有信心、有把握地宣称陶寺遗址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实际对应着四大古文明发源地。历史学家认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500年前后,埃及文明起源于约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起源于约公元前2500年。这些古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发生了断裂,早已成为失落的文明,而只有中华文明从萌生至今未曾有丝毫断裂,一直环环相扣、步步相衔地发展延续至今。
   陶寺遗址,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程的重要支点,是中国正式踏入文明社会的界碑石。著名历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曾说,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历程中,作为帝尧陶唐氏遗存的陶寺文化,构成了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