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扶贫路上脚步坚

发布日期:2015-12-17 14:05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这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字:截至11月底,全市已完成减贫11.58万人,百企千村产业扶贫累计完成投资26.98亿元,完成培训1000人,已全面完成今年任务;这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5200人,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完成培训人数5060人,完成率为97.3%。“实现全面小康,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为了让贫困人口摆脱困境迈向富裕,我市自上而下树立扶贫攻坚是最大民生的理念,紧盯全市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从一村一户的实际出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脚步铿锵,奋力前行。
  富民产业拔“穷根”
  吕梁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产业的发展来支撑。今年以来,我市继续推进“8+2”农业产业化,并遵循集中扶持、重点突破的原则,突出基地县建设、龙头企业发展等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千方百计拔除三农“穷根”。
  位于离石区信义镇康家岭村的泰瑞农林牧场就是吕梁产业扶贫项目的一个代表。泰瑞以每亩 600—800元的价格租用农民滩地,租金一付5年,在此基础上优先聘用出租土地的农民,男劳力年收入3.6万元,女劳力1.8万元。2012年康家岭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23元,到去年已增加到5056元。看护大棚蔬菜的康家岭农民渠文平高兴地说:“在泰瑞劳动,我们不仅有了地租收入,而且每个月还有2400元的收入,以后再也不用离家打工了。”
  一户富不富,看是否有好项目;扶贫成不成,看是否选到好产业。在岚县,产业扶贫的视角从一村一户延伸到了全县范围。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岚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十年九旱,环境恶劣。如何变劣势为优势,该县瞄准马铃薯产业,诠释“产业扶贫”的含义。2014年,全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总产值达到4.5亿元,光马铃薯产业一项农民人均收入20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8%。昔日小土豆,今朝大产业,马铃薯被推上岚县脱贫致富的大舞台,马铃薯产业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
  以岚县为代表,吕梁市扶贫部门今年以来积极推进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作,一方面加大对市属百企千村产业扶贫企业的引导和动员,落实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将“8+2"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列入全市百企千村产业扶贫投资范畴,扩大了统计范围,充实了投资领域。目前,全市各项产业扶贫工作全面推进,各重点项目建设已全面完成。
  易地搬迁“摘穷帽”
  走进临县黄白塔移民安置点,这里的新农宅整齐划一、小区内干净整洁,不少人聚在一起晒着太阳拉家常:“从山上搬下来后,生活方便了,信息畅通了,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是啊,搬到这里后,距县城也就几公里的路程,孩子上学也近,现在我也是城里人啦”……生活方便、环境舒适,这是移民新村群众共同的心声。
  山大沟深,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雨雪天道路泥泞,出门难上加难。对于曾居住在大山深处的乔家沟村民乔二奴来说,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几十年。而如今,乔二奴老人不用再受那样的罪了。2013年,随着黄白塔移民安置点第一期工程249套居民房的完工,乔老汉喜迁新居。如今这里水、电、路全通。在窗明几净的新房里,他说起了搬下来的感受:“现在,孩子们都在县城找到了工作,日子越来越好了!”
  今年以来,我市在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新一轮建档立卡信息,认真制定“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以增强移民对象的精准性。同时统筹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危房改造、生态移民、保障房建设等项目,适当提高贫困群众补助标准,降低搬迁成本。
  2015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共15130人,截至11月底,已开工14013人,开工率92.6%;主体完工12571人,完工率83.1%。易地扶贫搬迁,百姓拍手叫好,因为政府不仅帮大家离开了“穷窝”,更通过后续帮扶政策让大家摘掉了“穷帽”。在推进易地搬迁工作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大扶贫移民后续产业的帮扶力度,对移到城中村的农民,鼓励其重点发展餐饮、住宿、运输、销售等第三产业服务业,运用引导、组织、服务、培训、保障等一整套的组合措施,将移民新村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确保搬迁移民富得起、稳得住。
  对症下药抓“精准”
  通过几十年的扶贫工作,我市的贫困面有了明显缩小,剩下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而整体扶贫方式也从“大水漫灌”逐渐转向“精确滴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
  精准扶贫,抓住“精准”是核心。今年以来,市、县两级认真贯彻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本地优势、符合本区域特征的扶贫发展模式,不断总结完善,逐步找出解决当地贫困的扶贫发展模式。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新项目被国务院扶贫办列入十大精准扶贫工程,我市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推动各项扶贫新项目的有序开展。
  着眼产业扶贫,交口县把发展食用菌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大力倡导,积极扶持,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从去年的500万棒增加到今年的2000万棒,壮大了贫困群众赖以增收的产业规模。
  着眼金融扶贫,我市召集相关部门、乡村干部赴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临汾市隰县考察、学习、培训,并聘请省办金融扶贫工作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召开了全市金融扶贫培训会。
  着眼电商扶贫,市扶贫中心和市商务局密切配合,于7月下旬成立了吕梁市电商扶贫协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电商扶贫培训工作的开展,目前兴县蔡家崖、方山赤坚岭等地已开设网店,电商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着眼残疾贫困户帮扶,我市率先开展了残疾人贫困户帮扶试点工作,在离石、汾阳分别选择200户,每户扶持5000元,用于发展养殖业,推动残疾人贫困户脱贫。
  种种扶贫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了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变“被动输血”为“自我造血”。如今,走进吕梁市的田间村落,处处涌动着一股决战贫困,争创幸福的热潮。
  根据吕梁市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我市要确保六年内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每年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市1439个贫困村将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61.33万人,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我们看到,吕梁的脱贫脚步越迈越有力,脱贫道路越走越宽阔。好日子,正等着吕梁人民共同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