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新年,我们向贫困宣战

发布日期:2016-01-04 11:44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古之元旦虽非今之元旦,但其意义是相同的。
  新的一年,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我们想有的只是温暖、绿色、富裕、和谐、幸福……
  我们想有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幸福就是脱贫。
  曾几何时,我们以贫困老区蜚声全国,现如今,虽非昔日,但是,在这座大山里,仍然有一些贫困人口让我们揪心——
  2015年秋季开学前,方山县峪口镇田家坡村张爱平带着刚考上大学的三女儿来到本报求助。他家只有23亩山地,年成好的时候纯收入2万多元,夫妇二人患病多年,不能做重苦力,更不能出去打工再挣钱,而二女儿大学刚毕业,还有两个孩子读高中,一个孩子读小学,
  家庭的贫穷可想而知。像他这样的家庭,在我们身边还有不少。
  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不久前召开的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和刚刚闭幕的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今后五年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就是脱贫攻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为脱贫攻坚提供产业支撑;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证:一切措施蜂拥而至。
  真可谓,脱贫工作搞不好,其他工作也好不了;其他工作好了,脱贫工作也好了。
  王杰说:“一个人吃好、穿好,不算幸福,只有天下穷苦的人都过上美好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这话说得高尚而又实在。
  让我们拥抱这个新年,冲刺脱贫、动手扶贫、告别贫穷,迎接一个幸福的新年。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我幸福了、你幸福了、他幸福了,大家才能真正地、彻底地幸福!
  刘勤勤:扶贫项目让她“顶起半边天"
  来自离石区吴城镇九里湾村的农民工刘勤勤,是省委省政府“三个一”扶贫计划护理护工培训项目的首批受惠者之一,谈起接受离石区组织实施的护理护工培训来,喜上眉梢:“得知区里边组织实施护理护工培训的消息通知后,我决定马上报名参加培训,经过培训,俺学会了老人陪护、家庭护理的专业知识,现在受聘护理太原一位60多岁行动不便的老太太,每月工资3000多元,比念过大学的还挣得多了”。护理护工技能脱贫的培训实施,彻底改变了刘勤勤生活,良好的收入使她由等钱花,变成了有钱花,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转变成了保障全家过上好日子的主力。
  刘勤勤参加的护理护工技能培训,是我省“三个一”扶贫计划实施的主力项目之一,项目实施过程中,离石区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精准扶贫要求,确保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得稳定。该区在这一项目的实施上根据市场需求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培训项目涉及到家庭护理、老人陪护、婴儿产妇护理及家居保洁、家庭烹饪、职业道德等十余项家政服务知识。为打好打响“吕梁护工”这一品牌,该区还成立了护工护理就业服务中心,建立了吕梁山护工就业服务信息平台,为接受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增加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含金量和后劲。截至目前,离石区已经举办培训班两期,共培训学员708人,在政府“牵线”下,携手合作的北京、太原等地家政公司已经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3860个,仅此一项,就有1000多名扶贫对象实现了异地就业。
  苏午:扶贫政策让我上大学
  家住石楼县裴沟乡刘家洼村的苏午,现就读于吕梁学院中文系新闻学专业。2015年,家境贫寒的他获得了5000元的助学金资助,顺利交上了学费,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苏午的父亲说:“非常感谢国家的政策,五千块钱对我们家帮助很大,让我们家的孩儿能够上大学。”
  苏午家中有三个孩子,姐姐在贵州读大学,妹妹读中专。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仅靠家里的几亩地维持生计。2015年,苏午考上大学,他的父亲又喜又愁。
  “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加大了对教育扶贫的力度,国家为贫困地区拨发了专项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石楼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成为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苏午便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也不假。在高中时,他通常四五点起床学习,他说自己不是班里最聪明的,却是最努力的。当身边和自己一般大的小伙伴一个个都辍学了,却丝毫没有动摇他对学习的信念。他说:“农村的孩子要想有出息就必须上学。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还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 QQ 签名。进入大学,苏午担任宿舍舍长和文体委员,还加入了中文系学生组织的“翼天工作室”,并自导自演的了 MV 《单身男士的春天》,受到同学的好评。他的班主任王波波说:“苏午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孩子,学习非常认真,很有礼貌,当班干部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其他老师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苏午说:“我是农村的孩子,正是有了国家的资助,我才有了上大学的机会。我要好好学习,多参加活动,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起来。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以后我打算考公务员。”
  柳林县:夯实脱贫攻坚基石
  柳林县狠抓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干部驻村、定点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扶贫开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柳林县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开展定点帮扶、资金援助、产业帮扶等各类扶贫。柳林县历来有企业捐资助学的传统,汇丰中学、鑫飞中学就是由当地两户企业投资4亿元全额捐资建设的公办高中,率先实现了普通高中阶段全免费。2004年以来,柳林县共有47个村实施了群众参与式整村推进项目,涉及贫困人口21165人,扶贫资金投入1504万元。该县根据贫困村特点规划了种草养畜、旱作节水、劳动力转移培训、红枣产业开发等项目,项目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800多元。柳林县凌志、汇丰、大庄等企业积极参与“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共建温室大棚97栋,建成了大庄枣林农业园区观光采摘园、汇丰昌盛农业园区百果园等扶贫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村27个、3000余户,实现就业4000余人。
  柳林县全面完成了农村两轮“五个全覆盖”,共投资4.93亿元,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新建村卫生所、安装无线数字电视和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完成街巷硬化等基础设施,实现中等职业免费教育全覆盖、全县新农保参保率达100%。与此同时,该县总投资1亿多元的市“5+1六件实事”全面完成。
  孝义市:核桃树成了“摇钱树”
  数九隆冬,挡不住孝义市农民致富的步伐。2015年12月30日,寒气逼人,记者沿着修葺一新的核桃林路来到孝义市下堡镇下卫底村,路内和路外,眼前和远处,陡峭的荒山荒坡上,满山遍野的核桃树齐刷刷地“穿着”白色制服像卫队似的排列着,场面十分壮观。
  看出记者疑惑,该市林业局副局长杜庆丰向记者介绍:“这是2014年新栽植的核桃树,为了确保核桃树苗安全过冬,全市为新栽植的核桃树苗都套上了保温袋。你可别小看这种套袋取暖的方式,它可以为幼苗防寒、保湿,使新植幼树成活率达到90%以上。
  ”规模化是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的基础,为使孝义核桃产业迅速扩张规模,形成更具竞争的产业优势,该市按照“市级组建核桃管理局、乡镇成立核桃管理站、村级组成核桃服务组”的思路,在林业局核桃办的基础上,组建核桃管理局与核桃研究所;专门聘任山西省首席专家王贵教授作为核桃产业发展技术总顾问,全程参与核桃苗木的把关、栽植、管理等过程;设立核桃研究机构,并依托核桃科教培训基地,全面提升核桃管理人员的科学素养和技术水平;对全市核桃经济林以乡镇为单位,每千亩确定一名专职技术员,组建市级专职管理队伍,实行“专职技术员和农民管理员”全覆盖。
  入驻该市高阳农业科技园区的山西昌圆农副土特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核桃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有着深刻的理解,“公司主要产品有‘昌圆’牌核桃、核桃仁等系列产品共八大类10余种,为扩大经营规模,延伸核桃产品链条,公司新上了核桃仁多不饱和脂肪酸 DHA 提取及系列保健品生产项目,采用首都医科大学研发的利用工业柱色谱从核桃油中提取 DHA 成分的技术,新增 CO2 超临界核桃油 DHA 萃取纯化生产线一条。”据了解,新生产线使核桃系列产品总生产规模达到250吨,项目实施后可解决用工400余人,年可消化核桃2000吨,核桃仁1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082万元,年可创利税2000万元以上,可带动8000余户农民从事核桃种植产业。
  “农业兴促百业兴,吕梁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孝义将依托核桃产业实现增收脱贫,促进核桃产业绿色崛起。”谈及孝义核桃产业的未来,孝义市长王廷洪说,“我们的目标是用3至5年时间建成全省核桃产业化示范市,挂果核桃树三年内亩产达到100公斤以上,五年内亩产达到150公斤以上,十年内亩产达到250公斤以上······”
  汾阳市:多举措实施精准扶贫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汾阳市实现到2017年全面脱贫的关键之年,汾阳市将紧抓扶贫开发政策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摸准对象,精准识别,计划通过发展生产脱贫4643人、易地搬迁脱贫628人、生态补偿脱贫210人、发展教育脱贫1598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1622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扶贫开发工作做出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2016年,汾阳市将继续推进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和住村帮扶工作,该市四大班子领导将带头包扶联系乡镇收入较低的村,为全市干部职工帮扶贫困村作出示范和表率,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对贫困村进行重点帮扶。并将强化对贫困村“第一书记”和住村工作队的考核督查,发挥他们在扶贫工作中的组织和推动作用,积极动员和协调社会力量帮助贪困村和贫困人口发展,切实搞好社会扶贫工作。此外,根据易地搬迁政策,该市将紧密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因地制宜,搞好科学规划,继续做好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工作。教育扶贫全覆盖同样作为扶贫开发重点,该市将继续做好贫困大学生和职中、中专、大专等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不断改善贫困村办学条件,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该市还将继续发挥公共财政作用,保证对贫困残疾人、低保户等实行全方位兜底扶持。
  中阳县金罗镇:易地搬迁助力精准脱贫
  寒冬时节,漫步中阳县金罗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一排排新房整洁有序,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俨然一个“花园”式居住小区,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窝。正忙着收拾新屋的搬迁群众张志强高兴地说:“从山上搬到这里,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找个打工处也容易。”
  张志强原是张子山乡齐家山村村民。该村距中阳县城10公里,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生产生活不便,收入低,难以就地脱贫,再加上近年来由于采煤导致该乡部分村子出现了采空区,地质灾害隐患大,群众住着也不安心。金罗镇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启动后,张志强带头响应搬迁,一年多他的新家就基本建设完工,即将迁入新居开始新生活。
  多年来,中阳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从根本上解决好贫困人口生计、发展困难的重要抓手,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贫困人口搬迁安置。截至目前已完成移民任务893户、2732人。预计到2016年该镇移民安置项目可将剩余4413户、14700人全部予以妥善安置。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在谈到下一步搬迁规划时,该镇镇长任四虎说,考虑到120平方米的大户型房子对于农村老百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下一步,他们将计划修建90、
  60平方米的小户型,满足不同层次农户的需求。
  为了能让群众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该县将移民安置与拆迁房屋土地复垦同步进行,通过增加耕地面积来促进农民增收。此外,还利用“8+2”农业产业化的契机,大力发展核桃、林下种植、食用菌栽培等密集产业来着力解决移民户再就业问题。“我家五口人,丈夫外出打工一年挣2万多元。自己利用自家空闲的两孔窑洞,培植了4000多个菌棒,每个菌棒3.5元,市县补贴3元,自己掏5角钱,4000个菌棒自己仅花2000多元。照目前情况,年可增收近3万元,全家收入翻了番。”在食用菌培植户王阿姨家中,她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据了解,2015年,全县食用菌栽培品种在以平菇为主的基础上,大力试验示范中高档菇类,共发展金针菇10万棒、鸡腿菇20万棒、香菇15万棒,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