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让红色文化光耀千秋

发布日期:2016-01-12 09:57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对外培训部组织编写的《山西红色景点案例教学纲要》正式出版了。这本书紧密结合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实际,着力突出干部教育目标要求,通过对精心选取的高君宇故居、八路军总部旧址等22个红色景点案例教学纲要进行生动介绍和深刻剖析,引导读者准确把握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宣传和弘扬山西红色文化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
  众所周知,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篇章,又承前启后地揭开了当代中国的序幕。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1949年最终夺取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正是这段光荣历史孕育了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重温革命历史就是要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激发追求理想、为民服务和改进作风的正能量。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融合之后形成的、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共同践行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文化。它有一个形成、发展、丰富、创新的文化演进过程,涵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直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整个历史进程。往前看,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近的源头。如《礼记》提出“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思想与共产主义理想高度契合。又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中国共产党吸收、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继承和发扬,将其中的家国情怀、为民情怀、进取精神、勤劳节俭等内容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红色文化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当代文化互为滋养、相融共生、与时俱进、同步发展,使其始终彰显经久不衰的磅礴力量。往后看,红色文化将一直是中国的主流色和前进方向。红色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中国的标识和象征,是国家凝聚力的主要源泉,是主流价值观在时代发展中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当前,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有些力量妄图抽掉中国的红色来制约中国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信只有中国自己的文化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坚信红色文化是让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
  山西是传统文化大省,也是红色文化大省,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为重要的红色根据地,也是红色文化体现最为典型、思想理论成果最为丰富的地区。在各个历史过程中,山西的共产党人不仅于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发展中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留下了蔚为壮观的拼搏足迹,也留下了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寨精神、右玉精神等富含红色文化基因的宝贵精神财富,并通过红色文化遗产表现出来。全省留存的革命遗址达3490多处,近500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成为红色旅游景点,31处成为红色旅游精品,15处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红色文化凝结过去,承载现在,昭示未来。当前,我们正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我省发展正处于重要关头,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运用好红色文化遗产这一宝贵资源,努力从红色文化景点案例的学习、体察和感悟中,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打好信念之铁、炼出意志之钢,发扬革命传统,续写新的历史,做出无愧于先人、无憾于后人的贡献!(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李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