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区人民的厚爱(03月05日)
- 一条蔚汾河 半部晋绥史(02月25日)
- 携手公益 造福老区(02月20日)
- 一个老区学子献身国防、兑现承诺(11月06日)
- 为公益之路添砖加瓦(09月09日)
- 2024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吕梁(08月30日)
- 2024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临汾举行(08月30日)
- 你把真情给农民,他们把你装心底。(08月16日)
- 一所中学抗战举校从军……(08月09日)
- 清华园里的红色传承(07月22日)
吕梁以“3105”组合拳决战贫困
发布日期:2016-02-06 12:53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着力破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核心问题
数九寒天、寒气逼人。家住离石区马茂庄村的郭琳琳跟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准备上班。能在城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郭琳琳格外珍惜。“以前当月嫂由于没受过正规培训,工资低不说,活计也不好找。现在每个月4000多块钱的收入,比我家男人挣得还多。”1月30日,说起家政护理扶贫培训政策,郭琳琳赞不绝口。
作为全省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吕梁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尚有贫困人口48万,占到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22%。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吕梁市集中打出“3105”组合拳,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其中“3”是指实施10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100万千伏光伏发电、10万贫困人口护理培训“三个一”扶贫行动;“10”是指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2”产业化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生态扶贫、社会帮扶、社会兜底等“十项重点工程”;“5”指的是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发挥精准帮扶的管道作用、创新精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精准投入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创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根本要靠发展产业、实现就业。“8+2”产业化扶贫是该市“十项重点工程”之一,通过出台政策、筹措资金、细化措施,目前已形成了较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交口县的食用菌产业,现已发展到800万亩,年均增收4000万元,人均增收400元;离石区康家岭村自从与泰瑞农牧林场“联姻”后,日子越过越红火!泰瑞农牧林场是民企老板张子玉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通过流转土地、劳力转移、传统农业转型和农业生产企业化、农民生活城镇化、村企联建一体化的“三转三化”模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2021元增加到去年的5080元。
为确保“三个一”“十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吕梁市将通过“五个创新”,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着力破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核心问题。
资金是脱贫攻坚的基本保障。以建立精准投入机制为例,该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不管财政如何紧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只能增加、不能缩水,年内市级财政增加扶贫投入上亿元;各县(市、区)也要调整支出结构,拿出“真金白银”给予保障,确保扶贫投入与脱贫任务相匹配。(本站编辑:刘畅)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