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贾天仓:我要让“风火流星”飞遍世界

发布日期:2016-02-18 10:52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贾天仓为小观众介绍表演风火流星的道具。
贾天仓为小观众介绍表演风火流星的道具。
  2月15日晚,记者在山西面食博物馆的演出现场,见到了刚刚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贾天仓。灯光暗淡下来,众人定睛远观,只见他手持一根一米长的红绳走上舞台,那绳子两端各系两个小铁笼,里面是燃烧着的木炭。他一边挥舞绳儿,一边口喊着套路名,“打转乾坤”“火轮传桥”“九龙挡剑”……火借风威,宛如流星飞舞,不时幻化成一幅幅绚丽的图案,在人群中激起一波又一波的尖叫,看上去又惊险又刺激。这就是精彩绝伦的晋阳风火流星。
  表演结束后,记者看到,在他那身中式功服上,到处是被火星烧过的小洞洞。“四面全是火,可以说是火围人转,就像在火炉中烤一样,约有1000摄氏度的温度呢!”满头大汗的他介绍说,经太原市文广新局及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推荐,他从2014年开始,一直在山西面食博物馆进行常驻演出,各地观众尤其是外国友人欣赏过后都大加赞赏,日本、韩国、台湾东森等电视台慕名而来,纷纷到此录制节目。
  “我参加上海世博会展演活动时,山西有五个节目,‘风火流星’便是其一。此后便有许多人从外地慕名而来,上门求学,上至60岁的老人,下到6岁的孩子。目前大概有四五十位徒弟,都是免费传授技艺。”他说,有一些孩子虽然刚开始对此兴趣浓厚,但学几次就因为觉得难度大,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它需要凭借左右手的食指力量以及铁笼的惯性在空中舞动,这样的难度确实比较大,而优点是灵活,速度也快”。
  今年58岁的贾天仓,出生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东街村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喜爱文艺,更热爱风火流星。上世纪60年代初,他跟着村里群众玩风火流星,直到70年代中期正式师从聂鸿寿等前辈精研练习。在老前辈的悉心指导下,他坚持不懈地磨练,不但将传统套路练得娴熟自如、淋漓尽致,还自创出如“小媳妇搬磨”“针针见血”“嫦娥奔月”“东海日出”“金龙盘柱”等许多高难度套路。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农历六月初三那天,他开辟了风火流星史上前所未有的左右开弓双持技艺,将风火流星这一民间绝艺推向鼎盛。
  2008年,风火流星被国务院、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年,贾天仓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2012年应邀参加在湖南浏阳举办的第二届F5国际烟花锦标赛;同年7月受中日友好协会邀请赴日本演出;9月受邀参加中国首届陶寺帝尧文化旅游节,第十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大赛暨中国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其精湛技艺受到中外友人的赞赏。
  作为风火流星的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贾天仓介绍说,创于明末清初的晋阳风火流星俗称“火流星”,是民间杂技与中华武术、音乐舞蹈融为一体的传统社火表演艺术。
  为适应现代社会,他还改进风火流星道具,采用LED发光球,替代传统的木炭燃烧,舞动起来更加安全,效果也更加绚丽。他在传统道具的基础上,又研制出双轮、双圈的风火流星道具,使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使这一传统技艺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说到心愿,贾天仓希望有关政府能够提供合适的平台比如旅游场所,以更好地向广大观众展示这一民间绝技的魅力。(本站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