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没有贫穷的口袋只有贫穷的脑袋

发布日期:2016-02-26 10:21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精准扶贫是时下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但脱贫之后再度返贫又是过去扶贫工作中的常见现象,对此,如何彻底摆脱从脱贫到返贫的循环反复,应该是我们对精准扶贫的另一层解读。
  春节期间,随着大量城市人口返乡过年,各种农村见闻纷纷涌入报端网上,前不久,笔者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位农民工在外辛苦一年,积攒了4万元回家过春节,结果两天时间在麻将桌上输掉了近3万元。其实,这种事情绝非个例,近年来,在一些农村地区,非但时代主流文化没能生根发芽,传统乡村文化中的公序良俗也逐渐走入迷途,某些低俗攀比之风迅速蔓延。婚礼上比彩礼,丧葬场合跳艳舞,过年过节除了打麻将赌钱外无其他娱乐活动。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许多脱贫家庭不仅仅会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同时因赌返贫、因一桩婚姻返贫者也屡见不鲜。
  元宵节过后,按照传统习俗,春节就算彻底过完了,此时,在很多农村地区,年轻人开始打点行囊,纷纷踏上了返城之路,而在他们身后,是一个老人与儿童留守的故乡,是总会带给我们很多感触与思考的另一个中国。作为中国的大后方,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发展出现了分野之势。一方面,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关注“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专业化建设欣欣向荣;另一方面,部分偏远乡村人口大量外流,耕地荒芜,呈现出凋敝景象。
  “十三五”期间,我国扶贫工作将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对山西而言,58个贫困县、230余万贫困人口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一个现实存在,但还有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存在是,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仍然是很多地区扶贫工作最显著的特征,在贫困人口自身素质未能提升的前提下,扶贫攻坚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几无可能。受诸多因素影响,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有其个性化原因,但就一个群体而言,贫困人口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等依赖思想严重,由此造成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时代脱节。所以,在脱贫与返贫的怪圈中不断循环反复,成为很多农村地区扶贫工作的普遍现象。
  一定程度上,外出务工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长期以来,我省农村外出劳动力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高中文化程度占比不到17%。较低的文化程度决定了这一群体就业选择的局限性,我省外出劳动力在科技服务、信息技术咨询等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很少,只能以低层次性和低技能性的体力劳动为主。这些工作岗位大都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可见,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他们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人口有很大差距。所以,笔者以为,所谓精准扶贫,除了对扶贫对象的准确定位,在扶贫方式上必须深入到文化与精神层面,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愚。
  美国巨富巴菲特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口袋,只有贫穷的脑袋。”机遇从来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本站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