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益捐赠 » 公益新闻 »

中国红基会实施公共救助

发布日期:2016-03-11 10:15    来源:《慈善公益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近年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红基会”)推出“赈济家庭箱”“博爱卫生院”等多项社会救助项目,满足了社区灾后应急救助和日常生活扶助的基本要求,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对此,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时至今日,我国社会救助从理念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保持早期针对特殊人群救助的同时,将救助对象扩展到无力谋生的贫民和贫困家庭,又发展为‘公共救助’和‘国民救助’;救助的项目也由生活救助发展为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和收入支持,更重视受助者个人的自立,这种变化使单一的捐赠方式向更深入的扶助型救助模式发展,推动了我国慈善救助方式的进步。”
  实施赈济家庭箱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中国红基会推出的“赈济家庭箱”诞生于2012年云南彝良地震救援,秉持“一箱救灾物资,一户受灾家庭,一周应急生活”的理念,遵循《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及从事救灾行动的行为原则》和环球计划标准,覆盖“食品营养供应”“保暖安置”“清洁卫生”“妇幼关怀”“生活必备”“整理收纳”等救助功能,通过标准化的物资采购和完整的发放体系为灾区民众提供专业的援助服务。该项目主要是通过腾讯公益乐捐平台,为灾区民众捐赠“赈济家庭箱”,保障一家人灾后过渡安置阶段的基本生活。
  “赈济家庭箱”项目负责人杨苏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鲁甸赈济家庭箱”单只成本300元(含运输费用等),箱内配置物资包括:粮油、食品、饮用水、被褥、卫生洗漱用品、应急工具、整理箱等。截至目前,“赈济家庭箱”已执行过西南旱灾、东北水灾、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救援等10余次救援任务,累计发放51,679只赈济家庭箱,共有20余万人受益。
  援建博爱卫生院
  2014年11月,中国红基会基于原有2271个卫生院站总结基础及援建“4·20雅安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的经验,有预见性地对“博爱卫生站”项目进行升级,在四川省石棉县启动“新站·新健康”计划,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上汽通用五菱3年捐资1500万元,按照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的要求援建新型博爱卫生站,实施软硬件一体化建设。
  2015年12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2014~2015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名单。中国红基会援建的14所红十字博爱卫生院登上榜单,其中6所为日常援建项目,8所为“5·12”地震灾后援建项目。
  “河田镇是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一个农业大镇,共有31个行政村,人口7万余人。因为距离县城较远,原有的镇中心卫生院条件简陋,当地老百姓看病多有不便。2008年,中国红基会投入援建资金20万元,为该院援建了新的病房大楼,并命名为“秋白博爱卫生院”。新楼项目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共6层办公用房。”据中国红基会博爱卫生站项目中心主任贾鑫介绍,经过6年发展,河田镇中心博爱卫生院快速发展,门诊人次从2008年2.41万人次提升到2013年7.64万人次,住院人次从2008年1628人次提升到2013年4706人次。2014年,在国家卫计委举行的“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中,河田镇中心卫生院脱颖而出,经过当地民众投票、逐级审核、现场抽查、公示等环节,成功入选1200家“乡镇满意的卫生院”。
  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红基会在全国援建博爱卫生院项目345所(不包括博爱卫生站),覆盖全国23个省份,同时培训了5510名来自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医护人员。
  贾鑫还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博爱卫生院”项目是中国红基会推出的“红十字天使计划”项目主打的公益品牌之一,其宗旨是协助政府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缓解贫困偏远农村看病难题,最终实现村民“小病不出村”的愿望。
  在孙立平看来,中国红基会的救助形式由原来的实物救助发展成为实物救助与服务救助相结合的公共救助。(本站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