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益捐赠 » 公益新闻 »

73岁老人为村义务补路7年花3万多 费力搬大石

发布日期:2016-05-19 11: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裴苗苗
罗丰玉正在搬动大石铺路
   四川新闻网南充5月17日讯(彭杰 记者 何春林 摄影报道)“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羊子下山要人抱,肥猪出栏要坐轿。”这一句谚语,是几年前营山县普岭乡黑马村的真实写照。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力实施,黑马村发生了变化。近日,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黑马村,见到村道水泥路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动场面,其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跑前忙后,干劲十足。
  这位老人便是当地村民称之为“高山上的义务补路人”——罗丰玉。7年时间里,他自掏腰包3万余元,修补村里的片石路。今年,村道水泥路改建工程启动,他又当起义务质量监督员。
  自掏腰包补路 3年聘请330多个劳力
  黑马村,营山县普岭乡一个小村庄,因境内有营山海拔最高的黑马山(812米)而得名。在这里,经过当地村干部和村民努力,5年时间里,从悬崖上凿出了一条长3.87公里的土坯路。
  当地村民说,这条路是一条片石路,在2005年5月建成,它打通了通往明德、双林、六合乡的通道,实现了山里人世世代代想通公路的愿望。
  由于平常无人管护,加之雨水冲刷路面、水沟不畅,这些原因导致了村公路坑洼增多,车辆运输和行人通行都极不方便。
  2008年冬天,征得家人同意,村民罗丰玉决定为村里补路,于是便开始组织劳力,自掏腰包,按当地搞建筑打零工的标准支付工钱,对村道公路进行一次大修补。
  “三年时间里,差不多光工钱就给了1万多元。”在采访中,罗丰玉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补路伊始,第一年,罗丰玉请了180个劳力,40元一天;第二年80个劳力,60元一天;第三年70多个劳力,70元一天,所以算下来差不多,光工人工钱给了差不多1万多元,还不算自己的工钱。
罗丰玉正在公路边凿石
    家人支持补路 用儿子寄回家的钱补路
  走访中,村民说,罗丰玉是村里一名老石匠,从业至今已有40多年,他所聘请的劳力,主要是为自己补路时理沟、用片石补坑,有时候也会到临近村里拉回一些条石,用来填补涵洞。
  那么,为村里补路,钱从何而来?罗丰玉说,自己有两个儿子,都在广东韶关打工。为村里补路的钱,很大一部分是他们寄回家的。
  “老大打零工、老二在建筑工地上干活。”由于决定补路,罗丰玉便将两个儿子寄回家的钱存了起来。得知老人在家补路,尽管一开始有些反对,但经不住父亲的执拗,后来也就没再反对,有时候往家里打钱时,也都会告诉父亲,外出补路时,要注意安全。
  2008年,大儿子罗礼国、二儿子罗礼周往家里汇钱六七千元;2009年,两人往家里打了三四千元;2010年,两人又往家里汇了一两千元。尽管每年寄回家的钱便少了,但他们并没有反对父亲为村里补路,反而还时常打电话问问补路的情况。
  近些年,由于家里开支增多,几个孙子在上大学,开销较大,老大、老二也就没再往家里寄过钱,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给家里两位老人拿一些过年零花钱。
  罗丰玉说,自己今年73岁,平时可以到镇上或邻村做一些零工,能够填补家里日常开销,所以用到的并不多,自己便存了下来用来补路。
天晴过后,罗丰玉会用石头铺在泥泞道路
    人老了就想找点事做 补路只是尽社会责任
  从决定补路那一刻开始,罗丰玉几乎每天都带上锄头、铁锤、手锤、錾子、钢钎等修路工具,到村道公路上和大家打石填坑、清理水沟。
  “每个月差不多有二十天都在补路。”村支书朱本义介绍,罗丰玉第一年补路,用请来的劳力,对老关嘴到山顶上的村道路进行了一次大修补。7年时间里,打了近400立方米石头来补路,总共花去3万多元。
  2014年夏天,罗丰玉去普岭乡赶集,看到竹槽沟垮塌的岩石堵了公路。第二天,罗丰玉便带上工具就去清理。打质地坚硬的石头,一錾子打下去会溅出火星,然而他继续坚持。有时干得太困倦了,他就喝点酒来“提神”。为了收拾清理这处垮岩地段,罗丰玉独自一人干了整整8天。
  罗丰玉修补过的地方,遍布整条村道,因而对道路的每一点情况都了如指掌。他补路上了“瘾”,看到自己的举手之劳给乡亲们带来方便,心里觉得比歇着还舒坦。
  “人老了,闲不住,就想找点事做。”说到自己为何补路,罗丰玉没有什么大义凛然的誓词,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记者,自己不是党员,为村里补路无非是尽了一份社会责任而已。
如今村里修建水泥路,罗丰玉又担任了质量监督员
    谢绝儿子好意 甘当义务护路人
  尽管补路多年,但罗丰玉心里还是希望村里能够修建一条水泥路。2015年,黑马村被列为营山县1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后来该村村道公路被纳入改造计划。
  “施工时,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再出一把力!”罗丰玉说,今年元旦,在广东韶关务工安家的儿子回到老家,准备接他和老伴去安享晚年,但考虑到修路的事儿,便谢绝了儿子的好意!
  1月中旬,村道公路改造工程拉开帷幕。73岁的罗丰玉主动要求参加义务劳动,铲挖刺藤、清理水沟、安装涵管,干劲十足。
  村委会主任陈囿元介绍说,每天早上,罗丰玉一早吃了早饭就赶往工地做活,直到天黑才回家。老伴儿陈碧芳说,每天早上5点,他(罗丰玉)就起床煮早饭,7点钟赶到工地,中午回家匆匆吃过午饭,休息一会儿就又去了。
  “罗丰玉老人对村道路情况十分熟悉,加上是干部群众公认的‘公益事业热心人’,于是村上安排他当村道水泥路建设质量监督员。”陈囿元说,“他每天忙碌在第一线,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总之,有他监督质量,大家很放心!”
  “水泥路建成后,我想为这条路服务,当好义务护路人!”对于修路的痴迷,罗丰玉说,自己对公路有着一种深深的情结,觉得修一条高质量的路造福子孙后代,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