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爱心播洒阳光 “十元爱心”凝聚民族大团结
发布日期:2016-05-28 14:05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钟蕾蕾
热西旦·哈斯木向特困学生捐赠衣物和学习用品。热西旦·哈斯木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李川 实习记者张思怡)“‘十元爱心基金’组织成立至今,无论他人如何质疑,我总相信,所有接受资助的孩子一定是民族团结的蒲公英,他们能够把爱、信任以及美好传递给新疆各民族的人们,这就是希望。”讲这句话的人名叫热西旦·哈斯木,是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国税系统的一名普通干部,也是新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十元爱心基金”创办人。
多年来,热西旦·哈斯木一直行走在公益慈善事业的路上,用她的爱心和实际行动帮助新疆各族同胞解决问题,促进各民族间的友谊与信任,今年,热西旦·哈斯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成为对其多年来投身公益事业的一份认可和肯定。
十元涓涓细流汇聚无私大爱
2007年,一次偶然的经历,触动了热西旦·哈斯木从事公益的决心。
“那天,我因为生病住院办理手续,无意间听到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在和汉族医生交谈,因为语言差异导致沟通障碍。我主动当起翻译,才得知老人16岁的女儿患上罕见病症急需手术治疗,却因为6万元的手术费一时犯难。”热西旦·哈斯木说,老人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像普通人一样结婚生子、过好日子,这句话深深触动到热西旦·哈斯木。
在掏出随身携带的700元后,热西旦·哈斯木还立即帮助老人联系公益组织继续争取资助。“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很大,只要去做就能帮助到他人,同时,一个人的力量也很小,只有将大家的力量凝聚一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热西旦·哈斯木说,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成立公益组织帮助他人的想法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扎进了她的心里。
2010年,热西旦·哈斯木和9名同事共同建立一个QQ群,通过QQ联系熟人来动员大家每人捐助10元钱帮助家庭贫苦的各民族孩子。
热西旦·哈斯木说,大家的反馈和支持非常积极,“QQ群刚一建立,就有近100位好友表示愿意参加我们的活动,还有很多人帮我们出谋划策。”
为了尽快让梦想照进现实,让公益助人的想法落地。热西旦·哈斯木找到团新疆区委,最终在团组织和热心公益事业朋友的帮助下,注册了合法公益组织“十元爱心基金”。
然而,成立之初的“十元爱心基金”却受到各种质疑,令热西旦·哈斯木备感压力和失落。热西旦·哈斯木说,“有人怀疑我是沽名钓誉,为了出名办私事,还有人建议我给组织换名字,说只捐10元钱觉得组织没有力量,不好宣传。”
面对种种质疑和诋毁,热西旦·哈斯木曾经动摇过坚持下去的决心,但是对于公益的坚定信念又激励着她一往无前。
“谁说10元钱就不能做公益,谁说慈善只是有钱人才能干的事业,谁说我一个少数民族就不能帮助各民族需要帮助的人们?”面对困难,热西旦·哈斯木没有选择退缩放弃,而是凭借执着和毅力坚守下来,并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可。
从农民工子女到单亲家庭子女,从犯罪家庭子女到病患家庭子女,热西旦·哈斯木在选择资助对象上有着自己的标准,她认为这样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和资助,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关注。
6年来,热西旦·哈斯木的“十元爱心基金”组织已经从初生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团队成员已经壮大到7个民族的2000多志愿者,爱心基金先后帮助过4个民族的320个孩子,目前固定资助的各民族孩子共280名。
热西旦·哈斯木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十元爱心基金”已成为一条连接新疆各民族友谊的丝带,凝聚起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爱。
“十元爱心基金”公益团队和部分受资助的孩子。热西旦·哈斯木供图
心理教室为孩子播撒健康阳光
如今,“十元爱心基金”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与参与。但在热西旦·哈斯木看来,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除了需要物质上的帮扶外,更需要精神与心灵的关爱。
为此,热西旦·哈斯木积极筹办心理教室,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心理健康辅导。2014年,热西旦·哈斯木在乌鲁木齐市黑甲山片区、大湾片区开办了两所心理教室。
“在这里接受帮助孩子的父母,有的因为违法犯罪被判刑,有的因为文化水平低而缺乏融入社会的能力,无法正常教导孩子,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热西旦·哈斯木说,为了彻底摸清情况,她和社区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和志愿者一起不厌其烦地劝说家长把孩子送到心理教室接受辅导。
在热西旦·哈斯木看来,类似有厌学问题的孩子她会首先录用,“我们追求的不是孩子们的成绩,而是希望帮助他们培养健康心理。我们希望孩子学会感恩,给孩子们传递一个健康的理念。”热西旦·哈斯木说。
热西旦·哈斯木介绍到,班里的志愿者老师都是师范类大学生,“我们有两位心理咨询师,一位心理老师在乌鲁木齐未管所工作,专门研究少儿犯罪心理,另一位是三级心理咨询师,非常专业。她们主要给孩子们讲座、玩沙盘游戏,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除了辅导功课、做游戏,热西旦·哈斯木的心理教室还在周六周日组织孩子们出去参观、游玩,引领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现在有26个孩子加入到我们的心理教室,他们对我们不再有陌生和戒备,孩子家长也从原来的排斥、怀疑变成了如今的感激。”热西旦·哈斯木高兴地说。
采访中,热西旦·哈斯木多次坦言,每次一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渴望帮助和爱的眼神,她就会充满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无论多苦多难,都不会中途放弃。
热西旦·哈斯木与长期资助的孤儿。热西旦·哈斯木供图
爱心馕助力民族团结情
随着新疆各民族间关系的愈加融洽,热西旦·哈斯木积极通过志愿服务等形式,助力于民族间的交往和包容。
2015年春运期间,热西旦·哈斯木热烈响应团新疆区委号召,在乌鲁木齐火车站等交通站点开展春运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团队策划了一个‘爱心馕助团结’公益活动,免费给过往的旅客发放馕饼,巴旦木、葡萄干、红枣等新疆特色干果,以及艾特莱斯围巾等,在每一份‘小礼包’里放一张写有民族团结宣传诗词的小纸条。”热西旦·哈斯木说。
然而起初,热西旦·哈斯木和团队的热心善举并未赢得人们的理解。“很多旅客拿到我们送的免费馕不敢吃,还有人在微信上攻击我,说我作秀、搏出名,我们团队的志愿者为此非常委屈,我却不以为然。”热西旦·哈斯木说,面对旅客的排斥、拒绝,她总是笑着解释,馕是圆的,代表团圆。
“馕是少数民族的主食,离不开的必备品,送旅客馕,是想送祝福,我们希望旅客能够放心吃。”热西旦·哈斯木笑道,馕所有的做工程序都由她监督,保证质量。
热西旦·哈斯木的温暖终于赢得务工旅客的理解。春运第三天,热西旦·哈斯木收到一个陌生人的微信申请,“一位在新疆务工的安徽青年发微信告诉我,他将馕带回老家与家人分享,都夸好吃。艾特莱斯围巾他送给了爱人,对于这件特殊的礼物非常喜欢,也觉得特别温暖。这个馕让他觉得新疆在自己心中变得不一样了。”热西旦·哈斯木说,对方用微信郑重地道谢,这条微信也让她瞬间抵消了所有的委屈和犹豫。
而在今年1月24日春运第一天,当热西旦·哈斯木的公益团队再次开展春运志愿服务活动时,之前冷漠的场面不再出现,转而是很多务工旅客主动前往领取。“我们准备了15000余元的物品一会儿就发放完了,当时看到很多旅客一拿到馕、干果就品尝起来,感觉特别欣慰。”热西旦·哈斯木回忆道。
为了提升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睦、传递爱国精神,热西旦·哈斯木带领团队在2015年新疆建区60周年之际,购买了6000面小红旗,连续三天在乌鲁木齐人流量密集的场所发放。
“不管别人怎么不理解,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傻,我愿意当这样的傻人,我愿意把自己的公益理念传递给每一个人,用微薄的力量为民族团结做一些实事。”热西旦·哈斯木说。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