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关向应传--第五章战斗在湘鄂川黔边(二)

发布日期:2016-07-26 15:40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穆 欣
 作者 穆 欣 
向湘西进军
    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对二、六军团会师后的行动方向进行了研究。当时二军团有4000多人,六军团有3000多人,虽然总共只有8000 来人,但士气旺盛,武器齐全。黔东根据地地域较小,人口较小,对于二、六军团会师后作更大的发展来说是不理想的。他们对四周的地形、民情、经济条件及敌情综合研究以后,认为湘西澧水流域上游最适宜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湘西经济虽然落后,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却比较大。那里是贺龙的故乡,又是红二军团活动的地区,人熟地熟,又有比较好的群众关系。敌人在湘西的力量也比较薄弱,只有陈渠珍3个旅和3个保安团,约有1万余人;加上贵州军阀赶出来的杂牌军杨其昌等部4000多人,总兵力不大,战斗力也不强,有利于红军向这个地区开展战略攻势。只有向湘西进军,才能达到牵制、调动湘鄂两省敌人,策应红一方面军的转移;才能游击战、运动战中建立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自己,锻炼出坚强的红军。
    10月28日,二、六军团从南腰界出发向湘西的永顺、保靖、龙山、桑植地区开进。陈渠珍惧怕红军返回湘西,慌忙派出袭仁杰、周燮卿和杨其昌3个旅共万余人,从永绥和保靖向北行动,企图阻止红军进入湘西。二、六军团先经鄂西南咸丰县的百户司,向招头寨和龙山前进,诱敌向北,而当敌人进至招头寨南面的贾家寨时,红军突然由招头寨转 头东进,甩开敌人,乘虚于11月7日攻占了湘西的永顺县城。陈渠珍的追击部队紧跟逼近。这时二、六军团共有8000 余人,敌人虽然数量较多,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军纪败坏,战斗力不强。红军决心消灭这股敌人,在湘西打开局面,即主动放弃永顺县城,诱敌跟进,在城北90里的十万坪设伏。这是一块很大的谷地,南北长约15里,东西宽1—4里,地势平坦,可装入大量敌军。谷地四周 山势较缓,坡上林木茂密,既利于部队隐蔽,又便于出击。11月16日下午4时左右,敌前卫龚仁杰、周燮卿两个旅进入红军伏击圈,正准备在谷地碑里坪宿营。红军乘敌立足未稳,以六军团从侧翼向敌本队猛攻,二军团从正面猛打敌前卫龚仁杰旅。敌人不及展开,只经两个钟头,龚、周两敌就被打垮。红军奋勇追击了10多里,发现杨其昌旅在距龙家寨5里处的把总河构筑工事,企图顽抗。经六军团第五十一团和二军团第十八团协同攻击,不到两小时,又将该敌大部消灭。第二天追到永顺城,残敌向南逃逸。十万坪这一仗,歼敌两个旅大部,俘敌参谋长以下2000多人,缴枪2000多支,震撼了湘西。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也争取了战略展开和发动群众的时间,是二军团离开湘鄂西根据地及六军团西征以来扭转困局面的一个转折点,是开辟新苏区有决定意义的一次重要战斗。
    红二、六军团会师以后,关向应针对变化了的情况,对指战员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他教育二军团指战员,要虚心向六军团的指战员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前进。他严格要求二军团指战员,教育他们要克己宽人。当军团之间发生问题的时候,他总是先作自我批评,检查主观方面的原因。他把部队的密团结看成是加强党的领导和革命斗争发展的关键。他没有山头主义和本位主义,在发展和巩固根据地的斗争中,协助任弼时、贺龙做了许多工作。由于他们的谆谆教导,两个军团会师后在统一指挥下亲密团结,协同作战,在向湘西进军中接连取得胜利。这次十万坪战斗,两个军团团结一致,沉着勇敢,动作迅速。当夜间攻击杨其昌旅的时候,第十八团从右侧攻击,五十一团从正面攻击,他们并肩攻击,都打得好,发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关向应的坚强党性,平易近人的作风,给六军团的同志留下深刻印象。当时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的萧克回忆说:“我和关向应同志第一次见面是1934年10月下旬,是在二、六军团于贵州东部会师的时候。会师之前,曾听到弼时同志讲向应是东北人,满族,长期做青年团工作,曾赴莫斯科学习,近几年才转到湘鄂西和红军。这些介绍,使我对这位北方同志颇有好感。二、六军团会师之后,在贺龙、任弼时和他的领导下向湘西进军,建立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此后举行长征,一直到陕甘宁大会师。这时期我们一起走了好多路,打了好多仗,商量好多问题,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觉得,他是个无产阶级党性坚强的好革命家,好领导人。同他相处,平易亲切。......”
 
 
本文来源于:穆欣著《关向应传》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