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儿童军”的长征

发布日期:2016-11-22 11:49    来源: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作者:田竞
    在四支红军长征队伍中,没有列入“三大主力”的队伍是红二十五军。但正是这支部队,留给我们极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支“儿童军”!
    据《解放军报》的文章,1936年《共产国际》第7卷第3期刊载过一篇文章《中国红军第二十五军的远征》。请看该文中的几段叙述:
    “中国红军第二十五军的荣誉,犹如一颗新出现的明星,灿烂闪耀,光被四表!”
    “……最堪注意的,就是他(指徐海东)的队伍,差不多没有年逾18岁以上的战斗员。从前的鄂豫皖苏区里,遭到异常残酷的白色恐怖,那些在战斗中牺牲者的遗孤,那些在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远征到四川的红军战斗员的子弟,便在这种恐怖条件之下建立起游击队,从游击队变为现在以‘儿童军’著名的红二十五军。”
    “他们还是幼弱儿童就如大人一样懂事,他们亲眼看见过白色恐怖的一切惨状,他们在幼年童稚时代就已领略了一切政治常识。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红二十五军,产生了‘儿童军’。徐海东同志就是这一军的领导者之一。这一军大多数战斗员的年龄在13岁到18岁之间。”
    《共产国际》的这篇文章真实记载了这支“儿童军”的成员组成及年龄,也记叙了这支“儿童军”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反映出了这支“儿童军”的政治本色及其年龄特点。苏联曾经出过一本书,书名就是《徐海东和他的童子军》。
    长征的这支“儿童军”正是在红四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战略转移后,恢复建制重组的。自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之后,国民党汉口“剿总”指挥开始“清乡”,“铲共义勇队”还乡,鄂豫皖根据地人民惨遭涂炭,大批沾“红”的青壮年被杀害,而妇女和儿童则被成批卖到武汉、上海等大城市做苦工。有记载的,徐海东的老家徐家桥遭遇了一次又一次惨重的浩劫,他的亲人、族人中,共有66人惨遭杀害或为革命牺牲。在这种白色恐怖下,重组的红二十五军中,除了留下坚持斗争的红军战士,其余大部分是“不反抗、毋宁死”的红军子弟们(既有“子”、也有“弟”)!和通常的农家子弟不同,他们有革命觉悟,有一定的军事技能,而且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热血沸腾,他们盼望着追随他们的父兄(红四方面军)踏上更广阔的革命征程!他们为红二十五军赢得了响当当的“儿童军”美誉!而敌人称他们是“红娃娃军”!
    我还要提及一点,儿童军中的一些人是肃反牺牲者的亲属、遗孤。时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利用职权,把王明的“左”倾肃反政策、宗派主义干部政策同他的个人野心和军阀主义结合起来,以“改组派”、“第三党”、“AB团”(AB即“反布尔什维克”)等莫须有罪名,在河南光山县白雀园对尚在发展中的红四军进行了大规模肃反,先后杀害了许继慎、周维迥、庞永俊、肖方、熊受暄等红军高级将领及指战员2500多名,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白雀园大肃反”事件,给党的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在鄂豫皖苏区历史上写下了极为惨痛的一页。就连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1928年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也于1932年被污蔑为改组派,饱受折磨,刑讯至死。
 红军指战员背负“改组派”、“第三党”、“AB团”等莫须有罪名被处决
    2500多名!这些被张国焘等人错杀、冤杀的牺牲者人数几乎与长征出发时的红二十五军人数相当了!
    我和苏北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专程去了白雀园殉难烈士陵园,当即就被密集排列的2000余名殉难烈士墓所震撼!
    但是,墓中烈士们的后代、亲属,没有误解,没有犹豫,依然坚定地继续革命,他们中的人,依然坚定地走在红二十五军长征队伍中!
    红二十五军长征队伍的年龄,除了军首长的年龄稍长(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年龄稍大,也才34岁),团、营领导人平均年龄刚超过20岁,而连以下指战员的年龄绝大多数为13岁至18岁!
    由于军政治委员吴焕先的重视,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留下了几张极其珍贵的照片。其中红二十五军部分领导人在两当县城的合影中,看后排几位警卫员(勤务兵),个子矮小、面孔稚嫩。
      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时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年纪就是18岁,看他的照片,比“娃娃”大不了多少。他在长征路上刻印了《什么是红军》传单。
    红二十五军一定知道自己很年轻,他们唱得最为响亮的一支进行曲,就是《红军青年战士之歌》:“红色的青年战士志气昂,好比那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如猛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这些“儿童军”们,许多人的个子比他们背的长枪高不了多少,却要背着长枪和行装夜行百多里;他们和未离开父母身边的未成年人一样贪睡,有时候要徐海东军长拿棍子把他们从睡梦中赶起来,紧急投入战斗;他们和父母跟前的那些乖宝宝一样爱吃,却坚守红军纪律,不乱吃一嘴;他们在遭遇强敌时,勇敢地挺起刺刀与敌展开白刃战;他们甚至以步兵冲锋要全歼敌人骑兵团!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上的第一场血战是在河南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1934年11月26日,红军准备在此越过许(昌)南(阳)公路,进入伏牛山,不料被预先埋伏的国民党第四十军第一一五旅和骑兵团伏击,整个队伍暴露在敌火力下。穿着单薄的战士们,手都冻僵了,一时连枪栓都拉不开。危急中,军政委吴焕先手持大刀指挥部队正面迎敌,年轻的战士们挺起刺刀从雪地上跃起,勇猛地冲上去与敌人搏斗,冲破敌人封锁线。身在军部机关的刘华清也持枪冲了上去,结果腿部中弹,差一点被留在老百姓家里养伤。
    最令人动容的是,突围后,徐海东为了部队尽快上路,不得不用棍子将一个个酣睡在老乡家的娃娃战士们敲醒来,房东老乡哭着求他,不要再让这些满身是血的孩子上战场了,可是醒来的战士们早已经在一旁默默地收拾好了行装,继续踏上征程。
    如今,在七里岗竖立着“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纪念碑,由刘华清和程子华题字的纪念碑形如挺起的枪刺,碑的周围是无名烈士墓群。
    此战后,红二十五军乘夜暗穿过许(昌)南(阳)公路,准备由此直插入伏牛深山。敌军紧追不舍,于1934年11月28日在孤石滩渡过澧河又是一番激战,面对从南北西三面实施夹击的敌人,红二十五军经20余次殊死冲杀方得渡过澧河,进入伏牛山东麓。
(红二十五军抢渡的孤石滩)
     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正在渡过汭河,意图继续扭住西(安)兰(州)公路,牵制国民党军,积极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由于连日大雨,部队刚过一半,山洪暴发,河水猛长。恰在这时,国民党一〇四旅二〇八团向红军后卫部队突然袭来。正在组织渡河的吴焕先政委立即率领尚未渡河的交通队、学兵连100余人一口气奔上坡顶占领制高点,直插敌人腰部。交通队、学兵连并不是战斗部队,但年轻的指战员们紧随政委冲锋,打乱了敌人的队形。此时,一颗子弹击中了吴焕先的胸部,只见他打了个趔趄倒了下去……年轻的指战员们听到军政委负伤的消息,更加激起了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怒吼着:为政委报仇!冲啊!一个个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与敌人白刃搏斗。与此同时,徐海东指挥二二三团从正面发起了冲锋,把敌人像赶羊似地压到汭河河道内。敌二〇八团人马相互践踏,官兵各不相顾,团长马开基骑马企图逃走,被红军战士举枪射中,连人带马倒在断崖边上。……就在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刻,军政委吴焕先停止了呼吸。
(红二十五军在汭河河道(有白色弧形的河堤)处围歼敌二〇八团一千余人)
    在红二十五军即将进入陕甘根据地前,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甘肃庆阳市合水县板桥镇。1935年9月4日凌晨,红军分兵从板桥镇出发继续北上。敌第三十五师骑兵团趁机蹚过镇外河水不深的马莲河,利用速度优势发起冲击。红军在前后队形拉的过长的不利情况下,仓促应战,后卫部队被冲散,徐海东带领的先头部队迅速赶回救援。敌骑兵在狭长的、相对平坦的地带具有极大的机动优势,甚至派出几十人的敌骑专门尾追骑着大白马的徐海东,一度形势万分危急!直至红军在高坡架起几挺机枪,才压制住敌骑的快速冲击,掩护后卫部队撤离。此战,红军后卫部队除了牺牲的,有一部分人被冲散,一部分人被俘,但这些在敌人眼里不过是一群娃娃的“儿童军”,个个千方百计找回了部队,矢志不渝地走进陕北!
〔红二十五军即将进入陕甘根据地前,遭到敌骑兵突袭的板桥镇〕
    当年被敌骑兵冲散的一些红军娃娃兵曾经躲藏在锦坪村的老堡子里。他们在风头过后,告别掩护他们的乡亲,向北寻找大部队。
 红军娃娃兵失散后曾经躲藏的老堡子
    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儿童军”“红娃娃军”的敬意!不仅是我们,就连敌人也敬畏这些不怕死的娃娃们,以至于红二十五军在长征的最后日子里再没有发生大的战斗,敌人只敢远远地跟随。
红二十五军进入陕甘根据地前翻越的群山
    红二十五军到达保安县(今志丹县)永宁山,与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取得了联系。
    在中共西北工委的带领下,红二十五军从永宁山出发,连续4天行军,经下寺湾(甘泉县)、高桥(安塞县)、安塞、蟠龙(延安市),在根据地党政军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声中,到达延川县永坪镇。
 我和苏北在永坪会师纪念碑前留影
    “儿童军”成为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在党中央、毛泽东祝贺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合发来的信中,称此“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大开展的导炮”!
    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和陕甘红军(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在永坪镇召开了盛大的联欢会。9月17日,中共西北工委、鄂豫陕省委和红军的主要领导干部召开了联席会议,决定撤销西北工委鄂豫陕省委,建立中共陕甘晋省委,改组西北军委,改编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后与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
    至此,红二十五军历时10个月的艰苦跋涉,转战近万里,屡破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横跨四省的战略转移,成为红军长征队伍中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胜利完成长征!
    可以说,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是几十个“大人”领着一群初生牛犊的“大孩子”们,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原向西北一路血战杀到陕北,为其他红军的几支长征队伍到达陕北巩固了落脚点。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