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红军纪律如铁赢得民心
发布日期:2016-11-28 11:41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红军给群众写的买猪收条(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在四川冕宁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布告以朗朗上口的通俗语言,宣传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和铁的群众纪律。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红军物资给养非常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指战员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利益,赢得了沿途广大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支持帮助,也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严明纪律规定在先
在长征开始前,党和红军就已经意识到长征中要赢得沿途群众的支持帮助,就必须严格遵守群众纪律。
1934年10月9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巩固部队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指出要“保证部队与群众的正确关系,加强地方工作与资材的收集,坚决与脱离群众、破坏纪律的现象斗争”。基于这是一次没有根据地作依托的长途行军,红军的物资筹集主要靠在沿途没收、征发、征购和采买,总政治部专门下发《关于没收捐款暂行细则》,强调“不许丝毫损害工农群众的利益”。
长征开始后,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纪律规定。1934年11月7日,《红星》报刊出《创造争取群众工作的模范连队》的文章,向各部队提出“不乱打土豪,不乱拿群众一点东西”“不私打土豪,打土豪要归公”“损坏了群众东西要赔偿,借群众东西要送还”“不强买东西,买东西要给钱”等7项号召。
12月下旬,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等发现有些部队存在违犯群众纪律的现象后,责令“加强纪律检查队、收容队工作,在宿营地分段检查纪律,开展斗争,立即克服一切侵害群众、脱离群众行为”。
1935年1月,总政治部发出布告,指出:“红军是有严格的纪律性的军队,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借群众的东西要送还,买卖按照市价。如有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每个群众都可到政治部来控告。”
过草地前,红军粮食供应十分紧张,为保证最低限度的粮食需要,中革军委和总政治部除要求部队节约用粮外,对向群众收集、购买粮食下达了许多政策性很强的通知和规定,《关于收集粮食事的通知》《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关于在松潘筹借粮食的规定和办法》,反复强调在粮食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更要严格执行纪律,“绝对禁止强买粮食,私人买粮食,买粮食不给钱,群众不在家不给钱”“现钱缺乏时,应以茶叶等物付价”。
红军官兵助民夏收(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老乡粮缸里留银元
红军长征远离根据地,行军所需粮食大都在所到之地筹集。途经的西南和西部偏远地区,老百姓听信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将家里的粮食和牲畜藏起来,躲进深山里。
红2军团长征到达四川西部的理化(今理塘)县时,粮食供应十分困难。不少连队因筹集不到粮食而出现断粮情况,只能靠挖野菜充饥。
一天,某部2连在一户农家的牛圈里意外发现满满一缸青稞,而家里空无一人。部队急需粮食,尤其对伤病员来说这是救命粮。
连队党支部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支委会进行讨论,最终决定花钱买下这缸青稞。他们把青稞小心翼翼地从缸里倒出来,然后在一张纸条上写下对主人表示抱歉和感谢的话,落款是中国工农红军某部2连全体,连同50块银元和12块云南造小银币一起放进缸里,埋回原地。
百姓田头立下“收麦牌”
1935年8月,红一方面军到达松潘地区毛儿盖。这里属于藏区,时值青稞成熟季节,但老百姓都逃离了。红军就自己动手把青稞收了。
为遵守群众纪律,总政治部专门规定,每个部队收了哪块地,必须在田头立一块“收麦牌”,木牌上写着收粮食的数量,等群众回来后可以拿着木牌向任何一支红军部队要粮款。
2011年藏历新年前,毛儿盖克藏村村民仁青卓玛在清理房屋时发现一块写有汉字的木板。后经确认,这块木板正是当年红军留下的“割麦证”。
70多年过去,木板上的文字依稀可辨:“我们在这块田内割了青稞一千斤,我们自己吃了。这块木板可以作为我们购买你们这些青稞的凭证,请你们归来以后,拿住这块木板,向任何红军部队或苏维埃政府,都可兑取与我们吃你们青稞价值相等的银子、茶叶或你们所需的物品。在你们还未曾兑得这些东西之前,需要好好保存这块木牌子”,落款是前敌总政治部。
如今,这块见证红军长征路上严守群众纪律的木板,被松潘红军纪念馆永久收藏,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着那段永不磨灭的革命岁月。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