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长征的里程
发布日期:2016-11-29 11: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网-人民日报
各路红军长征里程有所不同。按各路红军中所走最远的路程计算,红一方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长征近二万里,红四方面军长征一万余里,红二十五军长征近万里。
通常所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所有红军都走的距离,也不是所有红军长征的总里程,而是指红一方面军中走得最远的作战部队的里程,正如1935年毛泽东所说:“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长征里程的数字,是在长征过程中逐步统计出来,并在内部的各种会议上宣布的。1935年8月5日,中央政治局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提到:“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的事业。”9月12日,中央政治局俄界扩大会议的决定中提到,中央红军长征“二万余里”。10月23日,毛泽东在吴起镇召开的陕甘支队领导干部大会上对长征进行总结,宣布:“从瑞金算起,到今天为止,我们共走了十二个月零二天,共三百六十七天”,“已走了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即组织一部分同志撰写回忆录,并对长征里程进行统计。结果是,长征中走得最远的部队,大约走了二万五千里。1935年11月5日,毛泽东在陕西甘泉象鼻子湾对随行的军委直属部队讲话,再次对长征进行总结,宣布:“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这里说的长征还只是红一方面军的长征。12月27日,在瓦窑堡会议闭幕后中共中央召开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在报告中说明长征的情况、意义时,将三大方面军的长征都包含在内。只是当时红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还在进行之中,所以还不可能确定其长征的最终里程。
红一方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数字首次对外公布,是在1935年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为了直接领导与组织反日的民族革命战争,于1934年10月开始了北上的远征,“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为澄清外界人士对红军长征里程的质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曾组织查阅历史资料,并委托测绘部门进行测量计算,得出了可靠的结论。据查,1936年8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红一方面军政治部成立编辑委员会,将一部分长征回忆录编成《二万五千里》(也称《长征记》)一书。编者根据长征中的各种命令、日记和报纸,制作了《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的地点及里程一览表》(这也是目前所能查到唯一记载中央红军长征中经过的地点和里程的详表)。该表详细地列出了红一军团直属队在长征371天行军中每一天所经过的主要地点及里程。根据该表,红一军团直属队在长征中共走了18095里。依据该表中所列红一军团直属队长征经过的地点(凡后已改名的,均组织当地党史部门进行了核查),测绘部门在比例尺1∶10万的地形图上用仪器进行测量,并按照当地地形,在平面计算结果基础上乘以坡度系数,得出实际里程为9249.5公里,即18499里,比里程表上的18095里还略远一些。以误差正负2%计,两者的距离基本上是吻合的。这就证实,当时里程表上的数字是准确可靠的。18499里只是红一军团直属队单纯行军的里程。作战部队的行军路线更加复杂,加上侦察、筹粮、作战、做群众工作等,所走路程比机关更多。如,据当年任红九军团司令部参谋处测绘员的林伟将军的长征日记,红九军团行军里程达三万余里。所以,根据有关资料综合分析计算,红一方面军长征中走得最远的部队,所走距离确有二万五千里。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04日 04 版)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