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记红一军团红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烈士
发布日期:2017-02-13 10:58 来源: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作者:甘肃省高台县民政局
内容提要:黄开湘是红军长征途中史诗般的英雄人物, 1935年11月,长眠于北上抗日的路上,年仅34岁。杨成武将军在《忆长征》里记录了红四团团长王开湘的英雄事迹。后经杨成武确认,《忆长征》中所写的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是江西弋阳县的黄开湘。现在,一些书籍和资料,特别是一些相当权威的书籍还使用过去的误写,说长征途中率领红二师四团夺取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的是团长王开湘这是不对的。现在,应该把烈士的本姓还给烈士了。
关键词:红四团 长征 战斗英雄
黄开湘(1901—1935),江西弋阳县人,1925年8月参加革命,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位红军长征途中史诗般的英雄人物, 1935年11月,长眠于北上抗日的路上,年仅34岁。
黄开湘先后在赣东北苏区、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开展革命工作,曾先后担任过江西上饶县临时县委书记,赣东北赤色警卫团团长,红十军第八十二团政治委员,红十一军二十师政治委员,红军总供给部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粤赣军区独立二十二师政治委员等职务。长征途中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同团政委杨成武一道,率领红四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与红四方面军首先取得会师、攻占天险腊子口等战役的伟大胜利。由于黄开湘英年早逝,其英雄事迹就鲜为人知,因为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忆长征》中对红四团团长王开湘的详实描述,唤起了人们对长征的历史回忆。黄开湘的英雄事迹才在社会上得到传播开来。
不平凡的经历
1901年12月,黄开湘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兄弟姐妹7人,黄开湘是家中长子,下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因家中人多,少年时代便开始以作木匠、箍竹桶为生。黄开湘的母亲方尚香是方志敏的堂姑,黄开湘经常到湖塘村去,从小就认识了方志敏兄弟,并与方志敏、方志纯建立了很好的感情。1925年8月,方志敏受中共江西省委的派遣,到弋阳县开展农民运动,黄开湘按照方志敏的安排利用做木匠的便利条件,在走家串户做木匠活时,协助方志敏在漆工、烈桥一带近百个村子建立了秘密农民协会。1926年秋,党组织认为黄开湘工作出色,革命意志坚定,由方志敏、黄镇中介绍黄开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的黄开湘工作方法灵活,工作劲头更足。1927年11月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弋横6万农民年关大暴动,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1928年2月,黄开湘参加了方志敏与黄道组织领导的弋(阳)横(峰)农民武装暴动,6万多农民参加了这一次年关大暴动,暴动失利后,黄开湘率部转入磨盘山区坚持斗争,参加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活动。1929年初春,黄开湘、吴先民陪同方志敏、方远辉、彭高、黄镇中,去出席德兴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从弋阳磨盘山出发,全都是短衣打扮,手里提着扁担、斧头,看起来好像是上山砍木料的。当他们走到弋阳、德兴交界的白马岭时,就被一小队靖卫团围住。一个小头目问:“干什么的,是不是赤匪?”走在前面的一位壮汉扬了扬手中的斧头说:“上山开禁的。”(弋阳土话,指让村民上山砍柴)。小头目看不出什么破绽,正准备让其通行,突然团丁中有一个人惊叫起来:“他就是方志……”“敏”字还没说出口,说时迟,那时快,提斧头的壮汉扬起斧头向那惊叫的团丁的脖子上横劈过来,那个团丁哼也没哼一声,刹那间就毙命了。靖卫团小头目还没转过神来,后脑壳就被硬梆梆的驳壳枪顶住了,只听壮汉冷冰冰地说:“快命令他们放下武器,否则格杀勿论。”在小头目的哀救声中,团丁们只得把枪放下。方志敏、方远辉、彭高、黄镇中顺利脱险,提斧头的壮汉便是黄开湘,提驳壳枪的是吴先民。在德兴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方远辉当选举为县苏维埃主席,黄开湘当选为县苏维埃军委主席。随后召开的中共德兴县委、团县委代表会上,吴先民当选为县委书记,彭高为团县委书记,并成立了德兴赤色独立营,黄开湘兼任独立营政委,在与敌人作战中,因为赤卫队员武器缺乏,战斗常常在肉搏中进行,肉搏战中黄开湘提斧头东砍西劈,被战士们称之为“斧头将军”。 1929年4月,上饶县成立了临时县委,黄开湘担任临时县委书记。
1930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 赣东北红军独立团在乐平众埠扩编为红十军,辖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3个团,周建屏为军长,吴先民代政委,黄开湘任参谋长并兼任八十二团政委。8月,赣东北苏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弋阳芳家墩召开,成立了赣东北特区革命委员会,方志敏担任主席,黄开湘当选为执行委员。9月,红十军攻克鄱阳、湖口、都昌三座县城,击溃张超的警卫团和南京财政部税警营,缴获步枪800余支、机枪10余挺,红十军主力3个团扩编为一、四、七3个旅,另建军部特务团、机炮营,全军达6000余人。红军扩编增加了一大批军事干部,黄开湘服从党组织决定,开始由地方转到部队工作,黄开湘调任红军第十军第七旅政治委员,率部参加赣东北根据地反“围剿”作战。期间,在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黄开湘还被选举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第二届执行委员。
1932年,赣东北根据地扩大,增加了一个新编的赤色警卫团。黄开湘就由红十军调任赤色警卫团,并担任第一任团长。
1933年春,赣东北苏区与中央苏区联成一片,中央电令闽浙赣省红十军赴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斗争。黄开湘匆匆告别母亲和妻儿,随政委邵式平、军长周建屏奔赴中央苏区。赣东北苏区带给中央的礼物计黄金2000两、银圆100多万元、药品40余箱,这对经济极为困难的中央苏区确实解决了燃眉之急。黄开湘随红十军调入中央革命根据地,调任红十一军第二十师政治委员,黄开湘到瑞金后还被派到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被任命为新编第十五师政治委员。1933年9月中央成立红军总供给部,黄开湘任供给部政治委员。1934年春黄开湘改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与师长李聚奎率部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黄开湘调任粤赣军区独立二十二师政治委员,随红九军团参加长征。黄开湘指挥粤赣军区独立二十二师将士参加了湘江阻击战,为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在湘江阻击战中粤赣军区独立二十二师遭受严重损失。1934年12月中旬在黎平地区,粤赣军区独立二十二师建制被撤销,剩余人员编入红九军团和红五军团。1935年3月中旬,黄开湘接替卢子美担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在后来的长征途中,红四团始终走中央红军长征队伍的最前列,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团。黄开湘率领红四团在飞夺泸定桥、与红四方面军首先取得回合、奇袭天险腊子口等战斗中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逢战必胜,是长征路上的骁勇战将,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来到大渡河畔,蒋介石派部队前堵后追,妄想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5月25日,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在团长杨得志的指挥下强渡大渡河取得成功。红一团渡河成功,打开了中央红军北进的通路。由于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面太宽,不能架桥,找到的渡船也只有四只,好的能用的一只,其余三只尚需修理。全军几万人马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而且此时尾追之敌薛岳部已过德昌,正向大渡河昼夜赶进,情况十分紧急。
5月26日上午,主持中央军事工作的毛泽东、周恩来及红军总司令朱德都来到安顺场。经过集体研究,由朱德向各军团首长发出夺取泸定桥的指挥电令,决定兵分两路,分别沿大渡河两岸北上,相机夺取320里之外的泸定桥!命令为:红一师和军委干部团为右纵队,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从安顺场继续渡河后,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以红二师、一军团指挥部和五军团为左纵队,由林彪率领,不再渡河而直接沿大渡河西岸北上,两路纵队夹河而上,协同夺取泸定桥。红军只有夺取泸定桥,才能渡过大渡河,避免全军覆灭的命运,不做第二个“石达开”。
5月27日拂晓,夺取泸定桥先头部队红二师四团,在团长黄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下,从安顺场出发,不顾饥饿,不怕疲劳,沿途多次击溃川军的拦阻,昼夜兼程向泸定桥疾进。红四团的口号是“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安顺场到泸定桥全程320里,必须二天半时间内赶到。从大渡河到泸定桥全是山路,道路崎岖,有时候部队还要在绝壁开凿出来的栈道上前进。时令虽是初夏,但这里寒气逼人,山上皑皑白雪,山下河水湍急,让人心惊目眩。部队出发后,天公又不作美,偏偏下起倾盆大雨,黄开湘率领部队踏上征程不久,便与敌交上了火,这股敌人被消灭之后。侦查员又报告,前面有一营敌人,扼守在前进道路的山头上,等红四团把这两股敌人都消灭时,时间已过了一天,部队还没有前进百里!
5月28日清晨,林彪又一次给红四团下达作战命令。
黄、杨:
军委来电,限左路军29日夺下泸定桥,你们要以最高速度的行军和机断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在此次战斗中要突破过去夺取道洲和五团夺取鸭溪一天走一百六十里的记录。你们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的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此一任务。我们准备着庆祝你们的胜利。
林彪
黄开湘从杨成武手中接过电报,语气坚定地说:“一天一夜240里,拼死也要完成任务。”于是全团上下边动员边行军。红二师四团向来以运动神速著名,现在需要昼夜兼程240里,才能到达泸定桥,而且是赶到后要立即发起战斗,夺取泸定桥。红四团在强行军中开始了作战动员,口号是:“和红一团比赛、坚决拿下泸定桥”、“红四团有光荣的战斗历史,坚决完成这一光荣任务,保持光荣传统!”
天黑了,晚上伸手不见掌,下过雨的山路变得更滑。跌跤的人不知有多少。费了很大的劲、很多的时间,走的路并不长。对河的火光亮起来了,一闪一闪地像飞也似地向着泸定桥奔去,这是敌人在对岸和我们比赛夺桥。怎么办呢?点火吧!又怕敌人发觉。不点火?路又不好走,明天夺取泸定桥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在这紧急的关头,杨成武政治委员下决心了,立即传达命令,并告诉各连队部队全部点火。“假使对岸或岸上敌人问我们是哪个部队的,就回答是某师某团某营的,今天被‘共匪’打败了。”红军战士就这样欺骗着敌人,敌人听了也不怀疑,战士们仍然点着火把在赶路,在向着夺取目标——泸定桥前进!
就这样,红四团的战士们以无比坚强的毅力,战胜了沿途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克服了一切困难,赛过了对岸的敌人,经过急行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泸定桥,通过短暂而激烈战斗后,红四团占领了泸定桥桥西阵地。桥东岸守敌一个团,当时一百多米的泸定桥,大部分桥板已被敌人拆去了,泸定桥桥面13根铁索链清晰可见,守桥的敌人以机枪、火炮在泸定桥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封锁了泸定桥桥面。
红四团夺取桥西后,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黄开湘向干部交待任务,组织突击队,进行战斗动员,通过筛选,由二连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2名战士组成夺桥突击队。经过短暂的作战训练后,下午四点,团长黄开湘发出夺桥命令。刹那间,22名勇士在夺桥突击队队长廖大珠的率领下,手提短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向泸定桥东桥头发起猛攻。担任掩护任务的是红四团三连,在连长王友才率领下,三连战士组成第二梯队,紧跟在后铺桥板。终于,突击队抵近敌岸,敌人使出最后一招,放火点燃了东桥头的楼亭,敌人在桥上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队长廖大珠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冲在最前面的廖大珠一跃而起,扑向东桥头,廖大珠奋不顾身扑进火海杀上对岸,率先登上了泸定桥东岸敌人阵地,随后其他勇士紧跟着也冲了上来,突击队的勇士子弹打光了,敌人反扑过来。他们抡起大刀片,见敌人就砍,敌人一个个倒了下去,后面的战士迅速跟进扑灭了桥上大火。团长黄开湘率领队伍向桥东发起了冲锋,红四团的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泸定桥东岸。这一仗打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占领了沪定桥。这时候一师二团、三团的几个连队,也从东岸赶到泸定城郊,对四团夺取泸定桥起了策应作用。
红四团成功夺取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攻击战中,22名勇士中有18人活下来了,红四团又一次创造了军事奇迹。
当天晚上,刘伯承、聂荣臻顾不上休息,在黄开湘、杨成武的陪同下来到泸定桥。刘伯承站在桥中间动情地说:“泸定桥呀,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因为刘伯承过去在这里打过仗,知道泸定桥的险要,夺取这座桥的不易,感想自然更深。聂荣臻也激动地说:“是啊,我们胜利了,这胜利来的太不容易了!”四天后,中革军委向全军对红四团进行了通报表扬。
与和红四方面军取得会师
黄开湘带领红四团占领泸定桥时,李先念率红四方面军红三十军向懋功急进,接应中央红军。
6月11日,红四团来到夹金山下,只见夹金象一个披满白发的老人端坐在那里,白云在山顶盘旋。在夕阳余辉的照耀下,皑皑白雪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已是盛夏时节,但山下寒气逼人。前几天,红军战士们行军时,还汗流浃背,在山前已经感到阵阵寒意,看着山顶的白雪,上面的温度就可想而知了。夹金山终年积雪,别说人上去,就连鸟也不易飞过,传说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因此夹金山又叫“神仙山”。黄开湘、杨成武派出工作组,深入当地居民访问。根据老乡提供的情况,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当地的老乡虽然数代居住在这里,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没有上去过,老乡们听说红军要翻越夹金山,都好心地劝黄开湘、杨成武别冒险,特别是看到红军战士都穿着单衣,说是不累死、饿死,也要冻死……老乡都把这大雪山看作神秘之地,认为上山凶多吉少。但黄开湘是不信神的,立志要翻越这座大雪山。
6月12日凌晨,红四团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山下的小路,向夹金山麓进发。到达山脚下,踏上去路冻得硬梆梆,木棍落在地上,都会发出“咯咯、咯咯”的响声。
黄开湘以二营为先锋营,六连为前卫连开始了登山。六连的战士们手执木棍,在雪中探路,红军战士们利用刺刀、铁铲在雪上挖着踏脚登,后面的同志沿着前面的战士们闯出来的蜿蜒曲折的小路往一步一步上爬。队伍越拉越长,仰面看,头顶上有人;低眼望,脚底下也有人。红旗似烈火在雪山燃烧,雪映战旗,使夹金山显得格外鲜艳。
刚上去,路还算好走。但越往上走,山好像立在战士们的面前,前面战士们淌出的山路也显得越窄越陡,空气也越来越稀薄,雪也越来越深。天空的太阳虽然还是张着他的笑脸,但是,在这座茫茫的雪山面前,已经失去了它的威力。
快到山顶时,突然阴云翻滚,下起冰雹,雹子劈头盖脑地打下来,红军战士无处藏身,只好用手捂着头继续往上走。冰雹过后却是晴空万里,又感到阳光刺眼了。到达山顶,黄开湘、杨成武举目四望,满眼冰雪,但偶尔也能看到有牧民用石头垒起的旗杆之外,再没有看到其他东西。俯视山下队伍,红军战士象一条灰色长龙,蜿蜒而上,把夹金山这个冰雪世界一分两半。
后面的战士沿着前面战士踩出的盘山道,登上了夹金山的主峰,团长黄开湘吩咐清点人马,结果没有一个掉队的。经过与风雪搏斗四五个小时后,红四团的战士们成功翻过了夹金山。
下至山脚处,在山坡上,有三五成群的毛牛在悠然逐草,这是红军战士在翻越夹金山后第一次看见动物……。
这时,山脚下突然响起一阵枪声,战士们一个个警惕地注视着前方,握紧手中武器,随时准备战斗。
黄开湘和杨成武迅速赶到先锋营,营长报告说:他们刚到达山下,就发现前面有情况。因为风太大,互相问话也听不清,还没有搞清楚对方是干什么的,他已指挥二营展开战斗队形。
黄开湘从望远镜中望去,只见山下不远处是一个村庄。在村子周围的树林中,影影约约地有不少人在来回走动,他们身上背着枪,显然是部队,但是这到底是什么队伍呢?
黄开湘和杨成武研究后,立即派出侦察员前去探明情况,并试着叫司号员用号音同对方联络。对方回答了,但从号音中,也判断不清是敌是友。黄开湘、杨成武又让战士们大声向对方喊话,因为距离太远,双方都听不清说了见,黄开湘、杨成武只得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慢慢向前推进。忽然,山风送来一阵很微弱的声音,黄开湘、杨成武屏息细听,还是听不清楚字句,于是黄开湘、杨成武命令队伍加快速度前进。后来,这声音越来越大了,仿佛听见是“我们是红军!”红军,真的是红军吗?黄开湘、杨成武清楚,他们率领的是红军先遣团,再往前,应该没有我们的队伍了!怎么会有红军?难道,他们是四方面军的?真的是红军吗!黄开湘正在半信半疑时,一个侦查员飞跑回来报告,他边跑边喊,“是红四方面军的同志!红四方面军的同志来了。”
迎接红四团的是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在夹金山下的达维镇,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和红四方面军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熊厚发当时只有21岁,是四方面军一员猛将,熊厚发17岁任营长、19岁当团长,20岁就是红四方面军主力师的师长了。
晚上,红二师四团和四方面军八十八师的战士们在达维镇的大草坪上开了一个会师联欢晚会……。
奇袭天险腊子口
俄界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由红一方面军第一、三军和军委纵队,继续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沿白龙江东岸。爬高山,穿密林,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北上向岷山脚下的腊子口进发。
9月14日夜里,红四团接到毛泽东的命令:要求红四团3天之内夺取天险腊子口。从接到命令的地方到腊子口有200多里的路程,红四团沿着白龙江深山峡谷急速前进,沿途击溃或消灭了前来袭拢的多股藏兵和阻拦的国民党甘肃军阀鲁大昌部队,翻山越岭向腊子口进军。腊子口系藏语之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腊子口周围群山耸列,峡口的山壁如刀劈斧削,腊子口河从峡口奔涌而出, 一座木桥将两座山峰连在一起,过腊子口必过此桥,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腊子口地势非常险要,只一个窄窄的山口子,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周围是高山,无路可通。山口下的两座山峰间有一条流速很急、深不见底的石沙河。河上横架一木桥,把两山连在一起,要过腊子口必经此桥,别无他路。但甘肃军阀鲁大昌在木桥和山口外布置了两个整营的兵力,并在桥边构筑了碉堡。桥西阵地上有碉堡,桥东山坡上也是碉堡。在岷州城内驻扎着敌人一个师的主力,随时都可增援腊子口前沿阵地。说实在话,要拿下这样的险要地方,并非一件容易事。
9月16日早,黄开湘率领红四团抵达腊子口,随后毛泽东和聂荣臻、左权率领红一军来到岷山脚下的腊子口外。在离腊子口不远的朵里寺,毛泽东和聂荣臻等人仔细研究、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果断地下达了“两天之内攻下腊子口”的作战命令。毛泽东说:“腊子口是通往甘南的咽喉,要是拿不下来,我们就只得重回草地去!”
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接受命令之后,召开团主要干部会议,进行政治动员。散会以后,各营连夜又立即组织各连分头进行战斗动员,立即做着向腊子口进军的准备。
从当时的敌情看,蒋介石在腊子口地区配置了两个整编师的兵力,想凭借此天险隘口挡住中央红军北上的道路。其左边有杨土司的两万多骑兵,右边是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可随时增援腊子口。甘肃军阀鲁大昌两个营的兵力驻守在腊子口,1个营扼守隘口,1个营配置在隘口上边的三角形地带,鲁大昌派兵在腊子口桥头和山崖上构筑了坚固的碉堡,形成了密集交叉的火力网,阻止红军北上。腊子口易守难攻,红军要迅速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就只有通过这条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9月16日下午,红四团二营在营长张仁初的率领下,向腊子口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可是由于地形不利,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冲锋十几次都没有成功。
在半夜时分,部队暂停进攻,重新研究作战方案。根握新侦察到的情况和战士们的建议,黄开湘、杨成武决定:正面由杨成武政委指挥,用一个连从正面进攻,夺取木桥,猛攻隘口。另派两个连,由团长黄开湘率领,沿右岸的峭壁迂回到敌人侧后奇袭敌人,达到全歼敌人占领隘口的目的。
于是兵分两路、一路由政委杨成武率领二营六连从正面进行夜袭,夺取木桥,如果偷袭不成就连续发动进攻,达到疲劳敌人,消耗敌人弹药,造成敌人恐慌的目的。另一路由团长黄开湘率领一营第一、第二连,悄悄地迂回到腊子口右侧,攀登陡峭登上崖壁,摸到敌人后面去。
战斗再次打响,聂荣臻、左权等军团指挥员就站在距离栈道200米远的树林里,敌人的子弹不时飞进树林,二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刘发英就是在这里负重伤后牺牲的。
黑夜中正面拼杀正酣,正当正面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刻,一红一绿两颗信号弹在夜空中升起,黄开湘已经率部全部登上了顶峰。迂回成功!当再一次有三颗信号弹又腾空而起时,大部队发起总攻开始了。刹那间,冲锋号声、机枪声、迫击炮声和呐喊声,响彻在腊子口的上空。山上山下,还有包抄部队,都吹起了总攻军号,向腊子口方向各个炮楼和暗堡里的敌人发起总攻击。战士们从各个方向向敌人射击,敌人乱作一团,从空中掉落一串串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许多敌人被炸死炸伤。
红军战士突然出现在敌人的后方,吓得敌人魂飞魄散,扔下枪支仓惶逃命。敌人逃跑时在树林里放起了火,一时间火乘风势,烈焰腾空,噼啪声遍山间。红军战士们在忽闪忽闪的火焰中冲锋陷阵,穷追不舍。当腊子口的顶峰披上霞光时,团长黄开湘率领的迂回部队和六连敢死队胜利会师了。
红四团的战士究竟是怎样攀登上这陡峭的崖壁的呢?在团长黄开湘的带领下,有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手持带铁钩的长杆,钩住岩缝,像猴子那样攀上险峻高耸的峭壁,他顺着陡壁最先爬了上去,然后将事先接好的绑腿缠在树干上放下来,后面的红军战士拉着绑腿一个接一个地上去了。可惜这个苗族小战士只留下了外号,没有留下姓名。
红四团拿下天险腊子口,为中央红军打开北上的门户,是黄开湘革命战争生涯的顶点。
聂荣臻来到腊子口桥头,面对半尺深的手榴弹破片,伫立良久,慨然长叹。聂荣臻说:“关非不险,路非不难,倘使我们的部队有一营之众纵深防守,纵有10万之师又焉能扣关而入?是我们的部队太勇猛、太机智了!”
腊子口再险,红军也要攻下来,否则就得重回草地去。乌江、金沙江、大渡河,还有雪山草地都没有挡住红军前进的步伐。毛泽东为什么果断地下达了“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就是因为有我不怕牺牲,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红军战士。
打下腊子口的第二天,彭德怀率部经过这里时,在《彭德怀自传》中,彭德怀也提到:率后卫三军团通过腊子口时,看到险恶的山峰,感叹道:“第二天经过时,不知昨天红一军团的英雄是怎样爬上这些悬崖峭壁,投掷手榴弹的。被炸死的敌人尸体还血肉模糊地在地上,我军的伤亡不知怎样。”谁带领部队爬上去的?就是红四团的团长黄开湘率领能征善战的红四团战士爬上去的。
夺取腊子口的冲锋号声、机枪声、迫击炮声和呐喊声,已经随着历史远去了,唯黄开湘在拂晓晨曦中的呼唤:“同志们,天险腊子口被我们砸开了!”像洪钟一样回响在腊子口的上空。
为了纪念腊子口战役,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0年8月21日在腊子口战役纪念地修建了纪念碑。1993年由迭部林业局出资重建。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北面镌刻着甘肃省人民政府对腊子口战役的简介和对革命烈士仰慕缅怀之碑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转战陕甘在甘泉为革命献出生命
黄开湘带领红四团在拿下腊子口后,9月18日乘胜占领哈达铺。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通过腊子口后,来到了甘肃南部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1、3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来到了黄土高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
9月22日下午,党中央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黄开湘、杨成武参加了会议,聆听了毛泽东所作的关于形势与任务的政治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首次公布了张国焘南下逃跑,企图危害党、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次会议上宣布了中央将红一方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的决定,红一方面军一、三军正式改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委,林彪任副司令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张云逸任副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红四团被改编为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四大队,黄开湘任大队长,杨成武任政治委员。
当晚,杨成武和黄开湘分头到各营传达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并要求全团指战员,在战胜国民党军,战胜恶劣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同时,坚决战胜张国焘危害党、分裂红军的错误,永远跟着共产党、跟着毛泽东走。
红一方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后在哈达铺对部队进行了休整,陕甘支队在哈达铺休整期间,蒋介石为了堵截红军继续北上,又调兵遣将布置新防线。令国民党王均部第三军的第七师、第十二师进至岷县和通渭的中间地带,构筑碉堡,同时将陕西东部毛炳文部第三十七军第八师、第二十四师调至通渭、陇西等地,接着又令国民党东北军第一一三、一一四、一一八三个师,分别进入天水、甘谷、武山、陇西、礼县、徽县一线,形成渭河封锁线,企图将陕甘支队消灭在渭河南岸。
面对严峻形势,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渭河防线,实现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计划,陕甘支队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扬言向东行动,以此迷惑敌人,并派出一部兵力向天水方向移动,摆出攻打天水的态势。而王均部错误地判断了红军的行动走向,以为红军要攻占天水,威逼西安,遂将主力迅速集结在天水一线,致使武山、漳县之间敌防守兵力空虚。9月25日,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向天水东北方向前进。26日清晨,陕甘支队在闾井镇,突然改变行动路线,改向西北方向前进,沿岷县红崖、漳县黄家河、韩家川、新寺一线,急行军200余里,于26日傍晚到达渭河畔的武山县鸳鸯镇。27日拂晓,陕甘支队的指战员从这里渡过渭河。国民党军队精心设置的渭河防线,被红军巧妙地突破了。
9月28日清晨,陕甘支队在榜罗镇小学西边的一个打麦场上召开全支队连以上干部大会。会上,毛泽东作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报告深刻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严重事态和陕甘根据地及红军的状况,阐述了在北方可以成为抗日新阵地的经济、政治条件,提出了要避免同国民党军队作战,迅速到陕甘根据地集中的行动方针。毛泽东在报告中还提出,要整顿纪律,充分注意群众工作,宣传我军北上抗日的意义,注意扩充新战士等问题。报告号召陕甘支队突破长征的最后关口——固原、平凉封锁线,奋勇前进。张闻天、彭德怀、林彪等也在会上发言,阐述北上抗日的意义,要求各部队检查群众纪律,做好进入陕北苏区的准备。
10月7日,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黄开湘率领四大队在固原县青石嘴消灭敌骑兵第七师第十三团的两个连,缴获战马100多匹,十多辆马车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陕甘支队用这批战马武装了侦察连,陕甘支队从此也有了自己的第一支骑兵部队。10月8日在固原白杨城(今宁夏彭阳县城)四大队再次消灭国民党邓宝珊部一个团。至此,陕甘支队已完全突破了国民党军队在西兰公路、平固公路上设置的封锁线,即将进入陕甘苏区。
10月18日,历尽千辛万苦的红军将士终于到达陕北吴起镇。宁夏马鸿逵、马鸿宾和东北军白凤翔部的骑兵尾追红军而来,有2000多人,对我形成夹击之势。毛泽东立即电令彭德怀速来一纵队,并找来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商量作战方案。毛泽东说:“我们疲劳,敌人也疲劳,要利用吴起多山的地形,打它个胜仗,作为‘礼物’送给陕北人民。”这是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陕甘宁边去打的“切尾巴”战斗,也是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的第一场战斗,红军决心将尾追之敌歼灭在苏区以外。为了打好这一仗, 毛泽东和彭德怀仔细抠着战斗部署的每一个细节,设想可能遇到的每一个突发情况。“以疲待疲”,不但是血与火的较量,而且是意志与体力的较量。经过艰苦的长征,毛泽东身体十分虚弱,但仍然登上吴起镇的平台山,和彭德怀一起指挥这场“割尾巴”战斗。
作战部队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先后于10月19日晚和10月20日晨分别进入阵地。陕甘支队一纵队进入吴起镇及二道川塔儿湾以东,埋伏于三道川、二道川与头道川之大峁梁上;四大队埋伏在头道川的杨城子左右山坡上,准备截断敌人的退路;二纵队进入吴起镇西北乱石头川的梁台、郭沟门一线,埋伏于头道川与石头川之间的山梁上;三纵队进入吴起镇东南宁塞川的宗圪堵至彭沟门一线,埋伏于洛河东侧吴起镇的燕窝梁上。红军布下口袋战术,严阵以待。
10月19日晨,敌人派出1个排,顺头道川侦察前进,当进入红军的伏击圈时,红军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敌骑兵措手不及被打散。随即1个连又向红军阵地扑来,顷刻之间又被打散。午后,第三十五师骑兵团的1个营在飞机、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顺着小沟向红军阵地袭来,红军战士以一当十,激战两小时,将其击退。10月20日,第三十五师骑兵团让开中路,顺二道川与头道川之间的山梁侦察前进,从侧翼夹攻。下午准备在二道川刘河湾一线宿营时,遭到红军一纵队的伏击,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将部队拉到头道川与二道川山梁上构筑工事,准备扼守。白凤翔率骑兵部队由正面推进。凭借人多势众,装备精良,顺着头道川奔驰而下。黄昏时,敌人两个骑兵团已进入红军包围圈。埋伏在杨城子山坡上的红军第一纵队四大队在黄开湘的率领下趁其不备,突然发起进攻,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打死打伤400余人,缴获战马100余匹。
10月21日晨,红军在吴起镇头道川两边的山岭上和沟道里布下了伏兵,等候国民党骑兵的到来。先是马鸿宾的第35师骑兵团耀武扬威地走过来。骄横的敌军,气焰嚣张,根本没料到红军会在此设有设伏。当其进入红军的埋伏圈时,彭德怀立即下达了攻击命令。顷刻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埋伏在山谷两侧的红军同时杀出,轻重机枪齐声怒吼起来。黄开湘率部四大队迂回到马鸿逵部侧后,迅速出击,把敌人骑兵团打得七零八落,战马狂奔,国民党军纷纷落马而逃。随后东北军白凤翔的骑兵先遣团赶来增援,又被红军迅即被打乱,只好掉头逃命。红军战士立即乘胜追击,利用土岗深沟,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这一仗干净利索地消灭了国民党军一个团,击溃三个团,俘敌700余人,缴获一批轻重武器和战马千余匹,其中有马术教官、兽医和会钉马掌、修马鞍子的工兵等。这些人员加入红军,补充到了红军骑兵部队,对新建红军骑兵队伍起了很大作用。
11月2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先头团进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驻地甘泉县下寺湾,11月3日在富县以北地区召开欢迎中央红军到陕北大会。中央召开了干部会议,黄开湘参加了会议,会后黄开湘回到驻地,因长期风餐露宿,与冰雪搏斗,过度劳累的黄开湘病倒了。经诊断黄开湘得了伤寒病,杨成武就送黄开湘到军委在罗汉川的卫生部医院住院治疗。
红军经过长时间的行军作战,从江西来到陕北,黄开湘虽然是住在卫生部的医院里治疗,但是医院里缺少治疗疾病的专用药物,只能靠酒精、苏打水和云南白药给战士们治疗伤病。黄开湘最终没有从重病痛中挺过来,连续多日的高烧,常常使黄开湘神志不清。11月中旬的一天夜里,黄开湘搂响了自己的左轮手枪,子弹击穿了这位战场骁将的头颅。就这样,黄开湘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黄开湘去世后,被掩埋在罗汉川甘泉旁的洛河畔上。墓前没有花圈,没有墓碑,更没有追悼仪式。黄开湘是在昏迷之中失去自控搂响了手枪结束了生命。有自杀嫌疑,自杀被认为是不光彩的行为,医院派人把黄开湘匆匆掩埋了。相隔几十里之外的杨成武得到黄开湘去世的噩耗,虽身患疾病,仍然坚持要送他最亲爱的战友最后一程,杨成武带着参谋长及警卫员骑马去了黄开湘的墓地。在黄开湘的墓前立了块木碑,上写了“红军团长黄开湘之墓”。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