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处处青山埋忠骨 拳拳之心迎军魂
发布日期:2017-05-08 16:00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三晋都市报
烈士遗骸安葬仪式现场。前排从左至右分别为林枫之子林炎志、一二O师老八路贺景寿、省军区政委郭志刚、贺龙之女贺晓明等。 王宝珍 /图
武警战士护送国旗
护送烈士灵柩
烈士遗骸安葬仪式现场
——兴县收迁安葬晋绥烈士遗骸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贺龙与关向应按党中央指示,率领一二〇师挺进晋西北,在兴县建立了晋绥革命根据地。这处根据地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阻敌西进、屏障陕甘、拱卫延安,构建起保卫党中央的前卫阵地,成为延安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以及北平、天津联系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通道,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全中国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
8年抗战,发生在兴县抗击日寇的大小战斗达200余次,毙伤日伪军近3000人,有2200多名八路军官兵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兴县大地,烈士的遗骸遍及兴县的山野沟壑,烈士的忠魂飘荡在兴县的山山水水。
近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寻找收迁散葬烈士,先后从昔日战场迎回578名烈士的遗骸,安葬在风景秀丽的凤凰岭墓区。今年,兴县人武部、民政局、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管理处等部门,组织专人,历经艰难,走访了8处疑似烈士掩埋地,又找到了17名烈士的遗骸。他们有的是在1940年兴县二十里铺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八路军一二〇师烈士,其中三个是从临县迁来的烈士遗骸。5月4日,在兴县为这些烈士的遗骸举行了盛大的收迁安葬仪式。
二十里铺战斗
安葬仪式上,礼兵将牺牲烈士的遗骸放入了墓穴,人们在他们的墓碑前默默地鞠躬。墓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曲之松、贺景堂、高秀荣,还有304、305、
306……他们是二十里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由于名字与骸骨对不上,只好把无名烈士做了编号。站在碑前,脑海里思绪万千,浮现出战火绵延、号角连天的战斗场面。
1940年6月28日,日军独立混成第九旅近3000人,分三路合击兴县,企图包围这一地区的八路军一二〇师指挥机关及三五八旅,并先后进占兴县城。
一二〇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判断:敌军扑空后将向岚县方向撤退。遂集中三五八旅、独一旅、三支队、五支队近七个团的兵力,由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政委李井泉统一指挥,以期在兴县县城以东的二十里铺村附近地区伏击东退的敌军。
具体部署是:独一旅的第七一五团在交口村至阳会崖村南山设伏,独一旅第二团接七一五团至白崖沟村南山设伏,三五八旅至西南向敌侧后攻击,三支队的一个团则在阳会崖以北设伏(后未赶到),支队主力在岚县的界河口和大蛇头之间打援,五支队只有两个营分别在界河口、大蛇头担任警戒,一二〇师指挥所由武家峁进到阳湾子指挥战斗。
7月4日拂晓前,独一旅第七一五团、第二团先头各一个营进入奥家坪村和明通沟村南山设伏位置。11时,由兴县城东退之敌第一批300余人、第二批1000余人、第三批500余人先后进入我军伏击地区。我军预伏的两个营见机同时开火,敌军顿时大乱,死伤一片。十余分钟后,敌军随即展开兵力就地抵抗,一部分兵力占领阳会崖北山高地,以轻重机枪掩护步兵向我军阵地冲击,双方在南山反复冲杀,伤亡都很大。
前卫营打响后,独一旅两个团主力跑步上山,13时展开于奥家坪至明通沟南山一线。战斗异常激烈,有的山梁几易其手。战斗中,独一旅第七一五团团长顿星云、二营营长罗坤山负重伤。17时,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赶到二十里铺以南高地,向敌侧后攻击,攻占奥家坪阵地时,敌已退至阳会崖、明通沟村落。
当夜,三五八旅、独一旅冒雨下山,对阳会崖、明通沟之敌发起攻击,通宵激战。5日上午,又有1200余敌进到奥家湾乡以东。根据敌情变化,贺龙、关向应果断命令部队撤出战斗。9时,三架敌机前来助战,掩护步兵向我军独一旅第七一五团阵地进攻,第四团一个营迅速占领附近大山阻击敌人,掩护七一五团撤出了战斗。日军于6日分别向岚县和普明退去。此战,共毙伤敌700余人,我军伤亡420余人。
南沟门前突围战斗
5月4日下午,在兴县县城西南的南山公园还举行了南沟门前突围战斗纪念碑揭碑仪式。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段晓飞介绍,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92名牺牲烈士,都曾参加过红军长征,是从延安到晋绥边区参加干部培训的。这场战斗损失惨重,他动容地给众人讲起了那场战斗的经过。
1940年12月14日,日军独立混成第九、第十六旅团等25000余人,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动残酷的冬季大扫荡。其中有3000余敌,从两路合击兴县,妄图摧毁我党在晋西北党政军首脑机关。之后,我军对其展开反“扫荡”。受到重创的数千日军,于29日火烧兴县城后,向东佯撤,引诱我军救援,以图报复。
彼时,兴县城火光冲天,人民生命财产正遭受重大损失。1941年1月1日下午,八路军一二〇师军官教导团所属参谋训练队121人,奉命从城南30里驻地连夜赶赴兴县城救火,这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红军干部。救火行动中,由训练队二班在兴县县城南的南沟门前村担任前哨警戒。
不料,当晚日军突袭,包围了南沟门前村。被困村民院内的二班八名队员顽强拼杀,血战至死。惊闻南山激战,参谋训练队迅速通过蔚汾河救援,却遭县城里和南山的日军腹背夹击。此时已是次日清晨。
队伍在向南突围中,敌军紧追不舍,火力凶猛,参谋训练队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战斗中,除负伤的参谋训练队指导员李玉成和队员王宝玉、吴宝等十人突围外,参训队队长林长云、政治教员刘力犁、张乐天等92人全部壮烈牺牲,还有19人下落不明。听到这一战果后,贺龙泪流满面。
南沟门前突围战斗纪念碑设立在兴县南山公园的道路边,是去公园的必经路段。段晓飞说,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人来人往,特别是年轻人,更容易看到先辈的战斗史,可以受到教育。
从2014年开始,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在兴县的南沟门前、二十里铺、阳会崖、小善畔等九处战斗遗址,捐赠建立了九块战斗纪念碑,以告慰先烈忠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踏遍青山寻遗骨
抗战期间,牺牲的2200多名八路军官兵被散葬在兴县的野地里、沟壑间,说“处处青山埋忠骨”,一点也不为过。70多年来,他们的墓冢因风吹雨淋、村民种地、荒草丛生等,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而有的埋得很深,还有很多根本无人知道埋在哪里,寻找起来极为不易。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只寻找到595位烈士遗骸的原因。
寻找烈士遗骸的艰辛,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任虎鸣最有发言权。他是1991年到陵园工作的,2001年任陵园管理处副主任,2015年任主任,参与了近20年来整个寻找晋绥烈士遗骸的过程。他说,寻找工作最初是陵园管理处原主任王波发起的,目前他已退休。王波今年65岁,为寻找、收迁、安葬晋绥烈士遗骸,付出了大量心血。受其感染,任虎鸣也加入了其中。
早在2004年,陵园就收迁了第一批共124名烈士的遗骸。晋绥军区在兴县高家村镇碧村曾经设有一个后方医院,一些重伤员在这里救治无效而牺牲,并被埋在碧村的墓区。这些烈士的墓地保存较完整,很多人都清楚那里葬的是烈士,较易寻找。先将其安葬在县城的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2011年东会镇的凤凰岭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建成后,又迁至那里。
可惜的是这一批大多是无名烈士,这种情况在寻找过程中经常遇到。除了少数人有名姓、番号等信息外,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姓名,甚至有的墓冢是合葬的,只好依据头骨数来确认烈士人数。不过,在奥家坪乡李家塔村找到的烈士墓地保存完整,有名有姓,这着实让任虎鸣和王波感到意外和欣慰。这是在1944年11月,晋绥军区第二十七团反扫荡中牺牲的战士,共有48名,每位战士一个墓穴一通小石碑。任虎鸣说,凤凰岭墓区有名姓的烈士大多出自这里。
寻找烈士遗骸是一个苦差事,每处地点他们都要跑很多趟,踏遍了兴县的山山岭岭。交楼申乡大坪上村的村民报告说,村里的山上埋着一位烈士叫马四,他是当时兴县游击大队四中队排长,于1944年11月与日军作战牺牲,葬在村里。后来他的家人都迁回原籍忻州,墓地一直无人管理。马四的墓离村十多里地,没有路可走,灌木丛生,任虎鸣与王波等人走了一上午,足足挖了三米深,才找到马四的遗骸。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无功而返。去年,任虎鸣得知蔚汾镇公义村葬有一位烈士。他与同事赶紧过去查看,但墓地早已无从查起,墓碑是在附近的一道沟里找到的,碑上写着“王志祥同志墓碑”。任虎鸣等人按照村民所指,利用探铲把整个山头找了一遍都没发现王志祥的遗骨,只好把碑带回了陵园。
目前,在交楼申乡新舍窠村、蔡家崖镇石岭子村、奥家坪乡孙家庄村、固贤乡田家会村、孟家坪乡小善畔村、高家村镇冯家庄村、贺家会乡枣林坡村等地共发现50多处存在烈士遗骸。说起这些来,任虎鸣如数家珍,张口就来。任虎鸣说:“寻找烈士遗骸的工作很艰苦,任务很艰巨,是王波老先生的热心付出,感染了我,我要接好这个班。”苏鑫波/文 王宝珍/图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