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90年冰封的记忆 我们不会忘记(二)

发布日期:2017-07-27 19:37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冯开华
红军的第一部电台
    这是红军的第一部电台,准确地来说是半部电台,因为它只能收不能发,只是一台收报机。不过这半部电台,对于当时的红军来说都已经是个大宝贝了。大家也知道,我军在成立之初,条件艰苦,一切都是白手起家,这半部电台不用怀疑自然也是缴获来的。那是1930年12月30日,红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一举全歼国民党军第18师张辉瓒的第52、53旅,缴获了敌师部中一部灯座为弹簧式的15瓦无线电台。但电台的发报机已坏,只有收报机和充电机完好无损。红军利用这台收报机抄收国内外新闻,监听敌人动向,开始了红军无线电技术侦查工作,结束了红军没有无线电通信的历史。这部电台的经历也是蛮丰富的,它还随着中央红军走上了长征路,为长征途中四渡赤水等战斗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陪着红军一直到达陕北。 
长征路上的铜锅
    大家看到的这口铜锅是红军在行军中做饭用的。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1名红军牺牲。我们的红军将士在敌人的“围剿”和反“围剿”中艰难行进,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有时候为了摆脱困境险境,经常连吃饭的锅都不得不丢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红军将士没有锅如何解决吃饭的问题? 不解决吃饭问题,又谈何行军打仗呢!锅在长征途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感人的故事都与锅有关。
    红三军某连炊事班有9名炊事员,班长姓钱。过草地前,为了保证全连同志有热水用,钱班长坚持带上几十斤重的大铜锅。一天早上,一位炊事员刚挑起大铜锅,身子一歪就倒下了。另外一位炊事员挑起来继续赶路,第二天中午烧姜汤给大家喝,水刚烧开,他就一头倒在泥水里牺牲了。第四天半夜,钱班长突然想喝水,大铜锅里一滴水也没有,他守着空锅一直坐在篝火前,天亮后大家才发现钱班长已经牺牲。就这样,炊事班的同志先后在爬雪山时牺牲了2名,过草地时牺牲了7名。到达陕北后,只剩下司务长谢方祠一个人背着连队的大铜锅。
红军的草鞋
    “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百姓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没错,这首歌谣中唱的就是图中这种草鞋。你可能难以想象,踏着这样简陋的鞋,红军创造了一天最远行军达240里的奇迹。
    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草鞋是红军战士的必需品。当时红军几乎没有皮鞋和胶鞋,南方多山地多河流水网地带,长距离行军布鞋穿不了几天就会坏掉,这样也就只有草鞋了。草鞋往往是就地取材,由官兵自己动手编制,虽不美观,却相当实用。1934年10月,当中央红军集结在江西于都县准备踏上漫漫长征路时,为了让红军阿哥一路上不打赤足,苏区百姓日夜加班加点赶制出了数十万双草鞋,歌谣所唱的就是当时的送鞋盛况。这一双双草鞋,也是红军与苏区百姓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
    草鞋虽简陋,现在的人们却不一定能做的出来。打草鞋前,要先准备好耙子、码子、锤子、橇筚和弯子等工具,还有粗麻、稻草和牛皮。首道工序是揉麻绳、捶稻草和穿牛皮。将粗麻揉成粗绳、细绳,选择长又坚韧的稻草洗净、晾晒并用锤子捶松软,在牛皮适当位置上打好洞眼。二是把搓好的麻绳编好鞋耳,拿一把捶好的稻草,放在倒放四脚朝天的板凳上,套上草鞋棒。三是把以上材料固定在牛皮上,编打出草鞋。一般是一次成型,单人可完成全部程序。年轻人一天能打五六双草鞋,年纪大些的,一天忙碌下来也能打上两三双。怎么样,打草鞋的新技能你学到了吗?
红军的竹斗笠
    脍炙人口的经典红色革命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中第一句歌词便是“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斗笠这种朴实平凡的农家物品成为了红军亲民淳朴的象征。军装、绑腿、草鞋、身后再背一个竹斗笠,这几乎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最经典的红军形象。
斗笠遮阳挡雨,十分实用,陪伴了许多红军战士走完这两万五千里的艰辛旅程,不少红军官兵在回忆文章中,也常常满怀深情地提到这种具有显著苏区特征的斗笠。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