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海上战斗显英姿

发布日期:2017-08-11 11:43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单憬岗
    1950年4月,解放海南岛战役前革命战士在海上练习射击。记者 李英挺 翻拍
    海南是岛屿省份,漫长的1800多公里海岸线上,分布着难以计数的港湾、河口和小岛,既有海上交通的良好条件,也有开展海上战斗的有利因素。作为海南岛上的革命军队,琼崖纵队拥有不少熟悉水性的兵员,包括船工、渔民和盐工。在时机合适的时候,琼崖纵队和地方革命队伍就会扬起风帆、划起船桨,活动在广袤的海面上,游走在复杂的湾岬港汊中,奔袭在各地的海港沙滩上,神出鬼没,打得敌人叫苦不迭。
    琼崖第一支海上武装
    从陵水新村港到三亚藤桥墟,分布着新村湾、清水湾、土福湾等多个海湾,风景秀丽、游人如织。可如今已很少人知道,这里曾是琼崖共产党人掌握的第一支海上武装——陵水海上赤卫队的根据地。
    那是在1927年12月,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琼崖特委要求组织兵力“切实布防各港口,肃清各港口一切反动势力,打通海上交通线,促新的军事计划之实现”。于是,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总指挥徐成章率所部继续南下攻占陵城的海上屏障——新村港,并于1928年1月在新村港成立一支“海上赤卫队”,由冯娥群任指挥。
    以当时工农革命军的实力来看,这支小小的“海军”实力相当不弱:“水兵”是58名经验丰富的渔民,还有12门大炮和7只木帆船。海上赤卫队的责任重大——负责海上巡逻,防止敌人从海上偷袭我军侧翼。自成立后,这支部队就主要在新村至土福湾一带海域巡逻、警戒,严防国民党反动势力从海路袭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海上赤卫队成立之初,便立下战功。新村港攻克后,徐成章率军与海上赤卫队海陆并进,乘敌人正规军对琼南“鞭长莫及”的有利时机,顺利占领了藤桥;并进一步攻占琼南重镇三亚,使陵崖成为一片红色区域。
    海上  赤卫队还成功打通了琼崖革命根据地的海上交通线。当时,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将食盐、藤竹、木材等土产从这里运往广州湾、北海等地出售,换回军需物资,又从新村送往当时琼崖革命的中心根据地——乐会第四区根据地,从而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心根据地的经济封锁。由于这是我军当时唯一牢牢掌握的港口,当时广东省委与琼崖特委的来往都主要是通过新村港。
    1928年3月初,琼崖南区“剿共”副总指挥王鸣亚乘我军主力北上进攻万宁时,率兵占领藤桥,随即偷袭海上赤卫队据点——土福湾港,夺走7艘帆船和部分枪炮,海上赤卫队受到重创,后撤至藤桥。3月底,我东路军受重创撤出陵水、崖县地区,海上赤卫队随之解散。
    昌感崖抗战海上轻骑兵
    同样鲜为人知的是,抗战时也曾有一支小小的海上游击队活跃在西南部数百公里海岸线上。这支昌感崖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经济队,是琼崖共产党人拥有的小而精悍的“海军”,被誉为“抗战海上轻骑兵”。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形势下,筹集军需粮秣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大要事。l942年底,昌感县委成立武装经济队,队员人数一开始仅7人,后扩至20多人。《昌江党史文汇》第二期刊发了队长周民锋的回忆录,详细记述经济队当年与敌周旋斗争的生动事迹。
    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为保存自己,打击敌人,经济队采用了陆海结合的游击战法,依靠渔盐业工人支持,在海岸线上广设秘密地洞户、堡垒户。仅从英显到墩头30多里的海岸线上,就有十多个秘密地洞。在陆地,日军白天扫荡,经济队就转入地洞;日军走了,经济队就出动打击敌人。在海上,日舰经常出海巡逻,封锁海岸线,经济队将小船化装成渔船,灵活地与敌舰周旋。
    1943年下半年,日军加强“扫荡”和“蚕食”,造成我军粮食补给十分困难,经济队决定海上夺粮。11月底,经济队获悉,北黎日军司令部将从八所海面运回粮食到墩头港。于是,经济队一面派人混入运粮船当船工,一面派人常驻港口了解敌人动态。一切准备就绪后,经济队夺粮船于晚上到达墩头港北面,两名“水兵”假装捕鱼下水,慢慢拖着夺粮船插进墩头的小渔船中躲藏好。8个“水兵”分为两组,游到伪军船下,趁敌人不注意,突然冲上船去。伪军吓呆了,不敢做声。大家随即扬帆出海,追赶的敌舰看到风浪过大,追了一阵后,放弃追寻。
    经济队有力地支持了琼崖西南部地区的抗战。从成立到日军投降的2年多时间里,经济队共打没20多次,除毙敌30多人和缴获一批武器外,打没收入超10万元日币,光洋数千元,粮食l300多担,还有布料、肥皂、工业品、鱼货等物资。经济队还在北起昌江新港、南到三亚的l0多个港湾征收渔业税、渔商税、渔船税,共收取超13万元。
    海岸奇袭与海上运兵
    辽阔的海面,是沿海游击区经常借用的运兵通道。
    曾任琼纵三支队支队长的符哥洛在其《活动在琼崖东南区的琼纵第三支队》一文中回忆,1945年10月初,琼纵司令部派人从昌感坐船来到三亚六盘港登陆,带来10多艘大渔船,命令三支队从海上坐船去昌感。
    于是,在一个晚上三支队从六盘港登船,前往梅东;并于次日早上登陆,然后再从陆路向昌感行进,两天后抵达昌感县那等村。而三支队在仲田根据地的留医人员,除几名重病员不能离开外,所有轻病伤员数十人,随后也坐两艘渔船,到昌感县的四更登陆。
    为了保障海面平静和海上来往的便利,我军经常在海岸上与敌人战斗。琼纵第四团团长冯位才撰写的《引蛇出洞 擒于海边》一文中,就生动描述了这样的一场战斗——
    1946年1月10日,琼纵四支队二大队强攻白马井敌人据点,激战几个小时,未能攻下。13日9时,驻守在新州镇的国民党46军1个营的援兵乘坐8条木帆船向白马井港驶来。当敌船来到距我阵地几百米的海面时,便以猛烈的炮火向我军轰击。我军抽出部分兵力,坚决阻击,不让其登陆。透过波涛汹涌的海面,可以隐约望见敌船上援兵寥寥无几,再观察敌据点,里面敌人蠢蠢欲动,正准备突围逃跑。显然,敌人援军的意图是引诱我方,以给据点解围。于是,我军将计就计,决定“引蛇出洞”。
    于是,我军假装不支撤退,又秘密迅速迂回,隐蔽在一个距敌据点约1公里的小村庄。下午1时左右,据点里的敌人与海上的敌人取得了联系,援船开始向据点西边约两公里处的海岸驶去,敌人纷纷逃出据点,向船只靠岸的方向怆惶逃命。我军一声令下,3个中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打猛冲,240余名敌军当了俘虏。(单憬岗)
    点评
    海上战斗,当然以海军为主,然而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是日军还是国民党反动派都拥有正规的海军力量,唯独人民军队没有像样的海军。但是,琼崖军民们战术灵活,作战英勇,以渔船当战舰,用海岸当屏障,以小艇打败大舰,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将海南岛漫长的海岸线变成追求民族独立和人类自由的战场。这不仅极大地牵制和扰乱了反动军队,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未来的海上反侵略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林夏)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