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井冈山会师: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发布日期:2017-09-21 11:1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孟红
    7月27日,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镇龙江书院,这里是毛泽东和朱德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记者 童迪 摄
    一条龙江河,宛如一条碧绿的腰带,将整座小镇轻轻地揽在一起。河的两岸,分布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客家建筑。其间,身穿红军服的参观者,往来穿行,为这座宁静的小镇增添了不少活力与生机。
    这里是井冈山市龙市镇。8月中旬,当我们走进这里,首先见到的是红四军建军广场那座高大伟岸的雕像。雕像中的毛泽东和朱德,目光注视前方,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89年前,两位伟人,正是在这里,正是像这样,紧紧地握住了对方的双手。这一握,标志着朱德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在井冈山。为了纪念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师,朱德后来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徜徉在龙市镇,看着一件件历史文物,听着一段段真实感人的故事,触摸着一处处革命遗迹,90年前波澜壮阔的历史,渐渐清晰。
    关键时刻:移师井冈山保存革命火种
    “井冈山会师对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以及井冈山地区的武装割据都有重大意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主任饶道良向我们介绍说。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近800人从粤北转至湘南宜章。1月12日,智取宜章城,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随即,改编部队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3月中旬,湘南特委在永兴县太平楼召开湘南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
    “两军会师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饶道良介绍,就在革命的烈火熊熊燃烧之时,国内的政治局势悄然发生了变化。宁汉战争结束,唐生智部通电接受南京政府收编,使他们可以腾出更多力量来对付湘南的农民运动。
    3月底,由于湘、桂、粤军的三路“协剿”,起义农军难以在湘南立足。外有国民党军日益紧逼,内有地主武装疯狂反扑,起义军腹背受敌。是拼个鱼死网破,还是尽快转移?
    乍暖还寒时节,起义军生死存亡之际,朱德想到了井冈山,想到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此前他们曾多次联络。1927年10月底,起义军到达信丰时,朱德第一次听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消息。后在江西转战时,朱德又派毛泽覃到井冈山,同毛泽东取得联系。
    3月下旬,毛泽东率部队在汝城一带击溃了尾追湘南起义的敌军,4月在酃县的十都万寿宫与朱德见面。两人根据中共湘南特委的决定,商定了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等有关事宜。
    在毛泽东率部的掩护下,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农军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转移,工农革命军转危为安,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胜利会师:革命力量汇成钢铁洪流
    龙江书院,一座客家风格的院落,建于1840年。这里先是客家子弟的学堂,后为满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基层军官的需求,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这里创办了第一期军官教导队,也就是国防大学的前身。
    历史的硝烟虽然远去,但会师的欢呼声,仿佛仍回荡在亭台楼阁之间。
    得知朱德起义部队即将到来,井冈山上的工农革命军与群众热情高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928年4月中旬,陈毅带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主力一部和朱德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接着,朱德、陈毅带领直属部队从沔渡经睦村到达井冈山下的宁冈砻市(今龙市镇),分别住在附近的几个小村子里。4月下旬,得知朱德已到井冈山,毛泽东率领部队从湘南的桂东、汝城返回砻市,到龙江书院去见朱德。
    在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原馆长胡卫华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朱德、毛泽东当年见面的足迹,依次走进大门,穿过院子中间的石桥,来到龙江书院里。
    “他们见面之后,经过道明堂,最终来到了天星阁举行了一个座谈会。”胡卫华指着位于书院最里面的天星阁说,就是在这个地方,朱德、毛泽东就部队会师、主要干部的配备问题进行了座谈。
    经过座谈,两人决定于1928年5月4日,在龙江河旁的沙堆上,也就是今天的红四军建军广场上,举行盛大的会师仪式,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
    谈起会师的意义,胡卫华有些激动。他认为,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加快了井冈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
    燎原之火:渐渐燃遍全中国
    “朱毛会师后,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也成为其他起义部队的榜样。”饶道良介绍。“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彭德怀在赠黄公略的诗中曾这样写道。
    平江起义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不畏千难万险,转战数千里,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阻截向井冈山进发,历时近5个月,1928年12月,终于实现了井冈山的第二次会师。这次会师,进一步加强了井冈山的武装斗争力量,使之成为全国各根据地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红军,人民军队初见雏形。
    1929年12月,闽西山区天寒地冻,红四军党的代表聚集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一幢宗祠内,举行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军方面的经验教训,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中国红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
    依靠这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各地的革命根据地得以发展壮大,“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渐渐燃遍全中国。
    就是这样,在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寻找革命新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经过创建、发展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湖南日报记者 周小雷 屈新武 江西日报记者 陈斌华)

    ■史料链接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军队和湘南农军,到井冈山地区的宁冈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红军第四军)。井冈山会师,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对红军和革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在平江起义中创建的红五军主力800多人,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来到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合,实现二次会师。
    (相关史料由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