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为了永远的记忆——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发布日期:2017-10-13 14:46    来源: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作者:李振国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组照)(李振国摄)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组照)(李振国摄)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组照)(李振国摄)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组照)(李振国摄)
    中红网北京2017年10月13日电(李振国)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使卢沟桥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地,这座见证了几个世纪历史的古老桥梁,再次见证了那段悲壮的历史。
    卢沟桥500米处,座落着邓小平题写馆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翔实的历史图片,文献和实物生动地再现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为战争胜利作岀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
    一段岁月 刻骨铭心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军队闪电入侵波兰,爆发了以法西斯阵营的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芬兰等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阵营的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同盟国为另一方的第二次全世界规模的战争。
    德国成了"二战"主要策源地,在东南亚,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之路。
    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卷入战争,军民伤亡9000余万,战争持续了6年之久。
    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的时间长达14年。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向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77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抗争。
    中国军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有利地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1943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向盟军投降。1944年6月6日,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组成的同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初,苏联红军与盟军解放了东欧、西欧,并攻克柏林。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此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支持和援助。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发表了著名《开罗宣言》,宣示协同对日作战。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在柏林发表著名《波茨坦公告》,宣称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岀兵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中国军民团结一致,以摧枯拉朽之势,对日本侵略者以致命打击。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被迫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抗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9月2日上午9时,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向盟国投降仪式准时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用颤抖的手先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宣告结束。
    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大礼堂举行。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7国军事代表和驻华武官应邀岀席见证。仪式前,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将佩刀摘下,由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双手奉着,交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以示侵华日军向中国缴械投降,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6年4月29日,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东条英机等7人处以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无期徒刑,战犯受到了正义的审判。
    一部史诗 波澜壮阔
    军民汇成巨大屏障,用顶天立地的铜墙铁壁,筑起"血肉长城"。一副气势磅礴的巨型铜铸浮雕庄严矗立在纪念馆大厅。
    从1931年"9•18事变"到1945年"8•15光复"日本投降,长达14年间,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疆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
    1931年11月,"9•18事变"不久,黒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领导了嫩江江桥抗战,打响了抗击日军第一枪,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长期战斗在白山黒水之间,消灭和钳制了大量日军,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日战争。
    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当天晚上,中国军队第29军奋起抵抗,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以身殉国。
    1937年,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下,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是,八路军在平型关首战大捷。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设伏,击毙日坂垣第5师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对日军规模最大的进攻作战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八路军参战部队达105个团20余万人。这次战斗,共攻克敌人据点2900余个,歼敌45000余人,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慨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1938年10月的一天夜里,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师的宿营地被日军包围。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看到,师长和战友在山坡上陷入重围。冷云做出决定,将敌人引向自己,帮助大部队突围。她带着女战士们从敌人的背后发起了猛烈的袭击。突然响起的枪声,使敌人乱了阵脚,山坡上的大部队趁机杀岀重围。8位女战士暴露了,1000多名敌人端着闪着寒光的刺刀,扑了上来。弹尽的8位女战士相互搀扶着,投江殉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才13岁。"八女投江"的动人故事,悲怆壮烈,广为传诵。一座"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烈士投江的地方一一黒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的乌斯浑河岸边。
    1941年9月25日,日军包围了河北易县的狼牙山。负责掩护任务的马宝玉带着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军引向悬崖绝路。子弹打光后,5人宁死不屈,纵身跳下悬崖。"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聂荣臻元帅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词。
    1943年3月18日,日军突然逼近淮北刘老庄附近,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4连奉命在刘老庄防御,掩护淮海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他们坚定沉着,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人5次进攻,毙伤日军近百人,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刘老庄连"82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当地老百姓,又选送82名优秀子弟,重新组建了"刘老庄连"。   
    "中国英雄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长期坚持战斗在白山黒水之间,身经百战,指挥部队消灭了大量的日军。一次战斗中,他只身一人与日军激战近半小时,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35岁。敌人不明白杨靖宇为什么能在冰天雪地之中,在断绝粮食的情况下,坚持这么久。当敌人切开杨靖宇肚子,发现胃里只有草根、树皮、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惊呼:"杨靖宇,中国的英雄"。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河山"!这首气吞山河的《露营之歌》,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和战友们创作的。反映了抗联战士艰苦战斗生活和崇高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北国雄狮赵尚志",带领东北抗日游击队,与日军进行了多次作战,多次伏击,多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日军,日军慨叹说:"小小的满州国,大大的赵尚志"!他牺牲时年仅34岁。
    赵一曼,东北抗联3军2团政委。1935年,因战受伤被俘。敌人多次对她进行了严刑拷打,赵一曼始终表现了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她在就义前,给儿子写道:"宁儿,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英雄为国抗战捐驱,人们没有忘记他们。东北三省许多地方以抗日英雄命名,哈尔滨有"靖宇大街","尚志大街","一曼街"和"兆麟公园",以示缅怀先烈。
    一组数字 悲怆惨烈
    "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英国记者田伯烈在1938年,所著的《外国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中这样写道。
    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的时间长,受到的蹂躏悲惨,付出的代价沉重,做出的牺牲巨大。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我看到了这样一些令人发指的数字。
    30万。在"日军暴行,惨绝人寰"展厅墙上,"300000"数字异常醒目。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城,开始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行动。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枪杀、火烧、活埋以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连当时日本的同盟国,法西斯德国驻中国代表都认为,"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日本)陆军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他们是"兽类的集团"。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上空都会警钟长呜,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3500万。日本军国主义野蛮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多万人。"3500万",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与恨!
    2000万。展厅里陈列着一组"花冈劳工"的文物:残缺的被面,汗渍浸染的烟杆、烟盒,弯曲变形的饭勺。这是花冈劳工暴动大队长耿谆在抗战胜利后,从日本秋田县花冈带回国的劳工用品。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掳掠2000余万中国劳工,送到中国各地和日本及其他占领区从事苦役。在中苏边界的东宁,日军强制17万名劳工修筑要塞,完工后大批被秘密屠杀。1944年至1945年,日军把40000余名中国人掳劫到日本,分散到135个地方,充当苦力,有6000余人客死他乡。在秋田县花冈鹿岛事务所的986名劳工,于45年6月30日晚,在大队长耿谆的带领下举行了暴动。失败后,113人当场被杀,共有418人死亡。
    900多座城市被轰炸和2000余次使用化学武器。在日本侵华期间,全国有900多座城市和无数乡村,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更令人发指的是,日本侵略者大量使用生化武器,实施细菌战。罪恶眧彰的731细菌部队,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建立了活人试验工厂,工厂的残骸至今还在。侵华期间,日军共使用化学武器2000余次,有3000余人被用于活体试验,数十万中国人因遭受细菌战和细菌试验而伤亡。
    一种胸怀 博大宽广
    纪念馆展厅里,一幅大型照片格外引人注目。
    聂荣臻元帅在战斗间隙,牵着日本小女孩的手,在指挥部前操场上散步,小女孩的眼睛里透露着怯生生的目光。
    那是70多年前的"百团大战"中,几名战士冲进日军的碉堡。碉堡里冒着硝烟,几具日军尸体旁有个日本小女孩以惊恐的目光望着战士们,通信员杨仲山抱起她迅速撤离了战火中的碉堡。
    日本小女孩叫美穂子,聂荣臻元帅闻讯当即指示:速将孤儿送指挥部,要照顾好她的生活。元帅在工作间隙,牵着小女孩的手,在操场上散步。派人将小女孩送往石家庄,临行前,元帅担心小女孩路上饥饿啼哭,又准备了糖果和食品,再三吩咐护送人员注意安全。
    1980年初夏的一天,80高龄的聂荣臻元帅,拿岀当年他和日本小女孩美穗子的照片,回忆这段往事时,感慨地说:战争是残酷的,孩子是无辜的,不知她怎么样了。
    不久,报纸刊岀《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还配发了元帅和美穗子的照片。中国战士在抗日战争的战火中,救护日本小女孩的动人故事插上了翅膀,漂洋过海,传到了日本,传到了美穗子家里。
    美穂子专程来到中国感谢,再一次见到了聂荣臻元帅。
    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战后不计前嫌,着眼未来,以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促进中日友好。
    1953年起,中国政府从人道主义出发,积极协助在华3万多名日本侨民回国。
    日军投降后,在中国东北松花江两岸遗留的几千名开拓团孤儿,得到了中国养父母的精心抚养和悉心呵护。
    我专程来到松花江南岸的方正小镇。日本投降后,这里曾遗留了几千名开拓团的孤儿。接触和采访了部分日本遗孤和他们的中国养父母,一幕幕发生在他们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仿佛出现在我眼前……
    王淑琴是日本人,6岁时成了孤儿,是中国妈妈丁淑贞,在她饥寒交迫的时候,把她抱回了家。丁淑贞用卖鸡蛋換来的钱,给她买衣服穿,买好东西吃,每年春节,她都能穿上花衣裳,吃上糖果。到了上学的年龄,送她读书,到了工作的年龄,送她上班,到了婚嫁的年龄,又为她操办了婚事。回首往事,王淑琴说,“我恨!是那场侵略战争使我们骨肉分离,是中国人把我们当人看,养育了我们,我永远忘不了中国养父母对我的恩情”!
    王秀兰抱回日本小女孩刘淑兰的时候,还是个刚过门不久的新媳妇。她可怜那个快要饿死、冻死的3岁日本小孩。后来,王秀兰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她没有因为自己有了孩子,对日本小女孩另眼相看,也没有因为她是侵略者的遗孤而岐视她。宁可自己亲生的儿女少吃一点,少穿一点,也绝不亏待这个日本小女孩,什么事都先可着她。刘淑兰去了趟日本,只呆了13天,就匆匆忙忙地回到中国,至今也没确认她的生父,她说,“还是我的中国爸爸、妈妈好”。
    方正县有座“中国养父母公墓”,两侧写着“永世不忘,养育之恩”。建造这座公墓的叫刘长河,他的日本名字叫远藤勇。刘长河回日本定居后,不忘养育他的中国父母,批准他建中国养父母公墓时,他激动地致函表示,“感激中国政府理解战后日本孤儿的心情……”
    有哪一个国家有如此宽阔度量,有哪一个民族有如此博大胸怀——侵略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受尽蹂躏和凌辱的中国人,还未擦干身上的血迹,还未医治好身上的创伤,就善良地敞开了母亲般的胸怀,接纳和收养了侵略者的遗孤,又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哺育成人。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罄竹难书,日本政府要深刻反省那段侵略的历史,认真检讨对中国人民造成的戕害,切实向中国人民谢罪。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本文参考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关资料)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