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追忆我的红色人生
发布日期:2015-09-24 11:57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大地战火纷飞、狼烟四起,我就出生在那个时期的临县县城。当时家中弟兄众多,粮食物资紧缺,父母无奈把我送到临县寺家塔村一户杨姓人家寄养,在艰苦的环境下我度过了平凡的童年时光。1939年2月,八路军贺龙部在临县征兵,亲生父母把我从养父母家偷回,让我顶替大哥参军。随之我加入贺龙领导的晋绥边区青年营,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驻地在临县城内的张府院,就是现在的县广电局大院。时隔不久,我随部队转移到兴县蔡家崖、兴县城等地驻扎。1940年5月,青年营把包括我在内的二十多名年龄偏小的战士送到延安。当时我只有十来岁,被安排到中央警备团团部工作,同来的战友大多下了连队。此后的七年时间里我在延安的枣园、杨家岭等地居住,其中杨家岭居住的时间较长。
刚到延安,我看到周围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大家时常忙忙碌碌,自己作为一个稚嫩的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时时感到背井离乡后的那种孤独、害怕与无所适从。团部的领导和战友看穿了我的心思,在生活上对我很关照,我渐渐适应了“延安窑洞”里的革命生活。平日里我生怕因自己年龄小被大家看不起,所以尽职尽责做好团部的打扫、整理和信件传递等日常工作,踏实、勤快的工作态度得到团领导和战友的一致好评。在团部工作不久后,负责我党秘密情报工作的中央社会部提出需要一名勤务兵,我经中央警备团推荐,先后跟随康生、李克农、罗青长三位首长,长期担任他们的勤务兵、通讯员和警卫员。在担任警卫员的日子里,跟随李克农部长的时间最长,他的言谈举止和亲和力不仅让我敬佩,也深深影响了我,他成为我青年时期思想的启蒙者。1950年,部队批准我的转业回乡请求,之后我回到临县一直在粮食系统工作,直至90年代初离休。现在我已是耄耋之年,听力也大不如从前,平时喜欢晒晒太阳,静静回想人生的点点滴滴。从参军到转业回乡,这段“红色记忆”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我的生命,让我活得亮堂,活得精彩,成为我此生最为珍贵的片段!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