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存亡绝续 他的日记她的书信
发布日期:2015-12-08 23:51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记者
引子
这两个学生是抗战时千千万学生的缩影。他们一个来自县城小学,一个是省会中学,他们都曾向往美好未来,但国难当头,华北再无一张安静的书桌,学生们将如何对待这场抗战?
卢沟桥的消息一天天传到吕梁山里的小学校来,每个学生上课前都在讨论着国事。老师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纠正学生们的课堂纪律。学校的课程也变了,算术课减少了,历史课、国文课的内容增加了:日本的侵略历史、中日关系、日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成了课堂的主要内容。教室里挂上了抗日的海报。这天,老师甚至花了半个时辰来教大家写“时事作文”。
1937年9月16日,吕梁孝义县城高小学生董其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想应当每家把过中秋节的钱节省下来捐给前线上军队作饷,替我们去守土抗战。”老师看后觉得不好,将最后“守土抗战”四个字改为了“收复失地”。师生们希望将士们可以像历代王朝对付侵略者那样,利用山西的几道关口天险将日军挡在太行山外。
忻口战事吃紧,山西各中学、大学都开始了搬迁。成成中学搬到了清源县,山西大学也在准备着往晋南搬迁,这些学堂中那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都接到了来自家乡的信件或电报。他们的父母大多非富即贵,对待战争,他们希望孩子能够避祸家中,离开这块是非之地。太原街头到处是反日游行,各种反抗组织成立起来,是走是留,很多学生在抉择中。
在此之前的半年,1937年4月6日,华北已然是爆炸前的火药筒,太原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赵黛莉和自己素未谋面的偶像作家巴金通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封信。在信的结尾,巴金对这个17岁的少女说,“望你好好地活下去”。作家希望少女在这场劫难中能看到战争结束的那天。
卢沟桥的消息一天天传到吕梁山里的小学校来,每个学生上课前都在讨论着国事。老师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纠正学生们的课堂纪律。学校的课程也变了,算术课减少了,历史课、国文课的内容增加了:日本的侵略历史、中日关系、日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成了课堂的主要内容。教室里挂上了抗日的海报。这天,老师甚至花了半个时辰来教大家写“时事作文”。
1937年9月16日,吕梁孝义县城高小学生董其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想应当每家把过中秋节的钱节省下来捐给前线上军队作饷,替我们去守土抗战。”老师看后觉得不好,将最后“守土抗战”四个字改为了“收复失地”。师生们希望将士们可以像历代王朝对付侵略者那样,利用山西的几道关口天险将日军挡在太行山外。
忻口战事吃紧,山西各中学、大学都开始了搬迁。成成中学搬到了清源县,山西大学也在准备着往晋南搬迁,这些学堂中那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都接到了来自家乡的信件或电报。他们的父母大多非富即贵,对待战争,他们希望孩子能够避祸家中,离开这块是非之地。太原街头到处是反日游行,各种反抗组织成立起来,是走是留,很多学生在抉择中。
在此之前的半年,1937年4月6日,华北已然是爆炸前的火药筒,太原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赵黛莉和自己素未谋面的偶像作家巴金通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封信。在信的结尾,巴金对这个17岁的少女说,“望你好好地活下去”。作家希望少女在这场劫难中能看到战争结束的那天。
A 普通人的抉择
董其涛依然是用传统毛笔来写日记,他的小楷工整仔细,上面还盖着上学前家里人给他刻好的名章。但他学的课文内容已经不是之乎者也的四书五经,取而代之的是“国家、民族、抵抗”等新学来的词汇。他忍不住在日记本的第二页画了一个持枪的战士,威武雄壮的战士画满了一整页,他希望在前线的就是这样的战士,能将侵略军打败。
尽管在偏远的山区,但战争的消息还是不断传来。1937年8月7日,他放学回家的路上,听到一个从太原回来的人对他的朋友说,“现在日本闹得很是厉害,若我们再不抵抗,就要把我们灭亡。”这是县城里青年人的共同心声,大家都呼吁唤起民众一起抗敌。在远离战场的地方,大家认为普通人抗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只要不用日货,“中国的钱就流不到外国去了,中国就能复兴起来。”
董其涛和同学们开始自发抵制日货。9月14日,他在日记中写到,他和一位同学在上学路上碰到了一个孩子买外国玩具,尽管不是日货,但董其涛和同学觉得,这个孩子也是不爱国的。
赵黛莉家住在太原坡子街20号,12岁那年,她第一次读了巴金的《砂丁》,自此成了这个作家的粉丝。1936年,她第一次读到巴金几年前的长篇小说《家》,书中那个沉闷又蕴含着巨大压力能量的古老家庭一下子击中了赵黛莉,她仿佛看到作家和她经历着同样的事情。她终于鼓起勇气给巴金写信。几次信件来往,他们从粉丝与偶像,变成互道衷肠的“笔友”。在信中,黛莉谈起了自己的苦恼,她第一次告诉这个熟悉的陌生人,自己不想再上学,自己想“牺牲”。
此时的赵黛莉正就读于太原女子师范学校,即将毕业。赵黛莉是宁武人,她的家是太原赫赫有名的“赵公馆”。宁武赵家是从清朝到民国的百年望族,家中成员,横跨军、政、商界。赵黛莉的父亲,就是山西首批官费留学生,返晋后成为山西第一代高级工程师的赵廷雅。而赵黛莉的六叔赵廷英,当时是国民革命军第七集团军四十七师的师长,少将军衔。生活在这样的富贵之家,她有着每个月几十块大洋(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个月的收入)的零花钱,赵黛莉念念不忘“牺牲”是为什么呢?
抗战初期,日军在山西遭遇了大规模的抵抗。“华北再无一张安静的书桌”,学校相继停课、停办,涌现出无数的救亡组织。赵黛莉和她的同学们都面临着选择,一些同学选择了回家,而赵黛莉最好的同学文彩霞选择要去参军抗日。赵黛莉想投身这股抗日洪流中去。她向自己心仪的作家求教,巴金给出的答案让她思绪更加混乱。巴金及时劝阻了她想牺牲的行为,巴金说:“你得听我的劝告,等候着将来,你不要老是想着牺牲,一个十七岁的女子,也应该有些快乐的日子。”
离开还是留下?
尽管在偏远的山区,但战争的消息还是不断传来。1937年8月7日,他放学回家的路上,听到一个从太原回来的人对他的朋友说,“现在日本闹得很是厉害,若我们再不抵抗,就要把我们灭亡。”这是县城里青年人的共同心声,大家都呼吁唤起民众一起抗敌。在远离战场的地方,大家认为普通人抗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只要不用日货,“中国的钱就流不到外国去了,中国就能复兴起来。”
董其涛和同学们开始自发抵制日货。9月14日,他在日记中写到,他和一位同学在上学路上碰到了一个孩子买外国玩具,尽管不是日货,但董其涛和同学觉得,这个孩子也是不爱国的。
赵黛莉家住在太原坡子街20号,12岁那年,她第一次读了巴金的《砂丁》,自此成了这个作家的粉丝。1936年,她第一次读到巴金几年前的长篇小说《家》,书中那个沉闷又蕴含着巨大压力能量的古老家庭一下子击中了赵黛莉,她仿佛看到作家和她经历着同样的事情。她终于鼓起勇气给巴金写信。几次信件来往,他们从粉丝与偶像,变成互道衷肠的“笔友”。在信中,黛莉谈起了自己的苦恼,她第一次告诉这个熟悉的陌生人,自己不想再上学,自己想“牺牲”。
此时的赵黛莉正就读于太原女子师范学校,即将毕业。赵黛莉是宁武人,她的家是太原赫赫有名的“赵公馆”。宁武赵家是从清朝到民国的百年望族,家中成员,横跨军、政、商界。赵黛莉的父亲,就是山西首批官费留学生,返晋后成为山西第一代高级工程师的赵廷雅。而赵黛莉的六叔赵廷英,当时是国民革命军第七集团军四十七师的师长,少将军衔。生活在这样的富贵之家,她有着每个月几十块大洋(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个月的收入)的零花钱,赵黛莉念念不忘“牺牲”是为什么呢?
抗战初期,日军在山西遭遇了大规模的抵抗。“华北再无一张安静的书桌”,学校相继停课、停办,涌现出无数的救亡组织。赵黛莉和她的同学们都面临着选择,一些同学选择了回家,而赵黛莉最好的同学文彩霞选择要去参军抗日。赵黛莉想投身这股抗日洪流中去。她向自己心仪的作家求教,巴金给出的答案让她思绪更加混乱。巴金及时劝阻了她想牺牲的行为,巴金说:“你得听我的劝告,等候着将来,你不要老是想着牺牲,一个十七岁的女子,也应该有些快乐的日子。”
离开还是留下?
B 家园被毁之后
董其涛在日记中不断强调着自己的目标:“少年时候要好好求学,学下知识将来就可以学习工业,因为现在中国工业落后……”“我们节省下来的钱要送给军队去做军饷才好。”节假日的时候,学校还组织他们到乡村去给村民们做时事演讲,唤醒民众。
但董其涛能感觉到老师的情绪越来越不好。1937年10月2日这一天下午,上课的田老师告诉同学们,又听到日本侵略军进攻的情形,他悲痛地说:“日本现在已经在雁门关用飞机大炮攻了好几天,我军没守住,而且队伍很少,就让日军攻陷了代县。”董其涛和同学们听了都很震撼,大家都感觉得到自己也很危险。
10月5日,曹老师从太原回来给董其涛讲述了太原见闻。董其涛在日记中写道:“日军把我军打伤了许多,腿上流了很多血,太原有日本的飞机来炸,听说大同一带日本是把女人身上的衣服脱去……但你们年纪还小,不能到前线去杀敌。”
董其涛不知道的是,除了战士的牺牲、国土的沦陷之外,日军所占地区开始将中式小学改为奴化教育的“新民小学”,强迫小学生学日语,认同日军侵略。在日本侵占下的太原,一个和董其涛年龄相仿的小学生石丽生,在日文老师的教育下,写下了这样的文章“华北民众在友军(日军)庇护之下,得以安居乐业……华北是东亚联盟之核心地带、中日合作提携的基础据点……此次大东亚战争,其目的不仅使全亚洲弱小民族获得解放,而且图谋亚洲全体的兴隆和发展,亚洲民族,都应响应日本的作战。”
赵黛莉决定叛离出走。尽管巴金在给她的信中写道:“你还是继续求学吧……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为一个大的战斗来牺牲他的一切。你不过是十七岁的孩子,中国还充满着三四十岁的壮年人,第一批献身的应该是他们。”但她也决定自己做一次反叛。
太原沦陷了,一个月前,她刚得到消息,在宁武老家的五叔赵廷玉和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而日军进驻太原后,她的父亲和六叔却决定在伪政府任职,父亲赵廷雅担任伪省工程局局长,六叔赵廷英担任日伪警察厅厅长。“汉奸”家庭的名号对赵黛莉来说是致命的,她把自己心爱的图书和巴金来往的书信,用油皮纸包起来,一一放到房屋顶棚之上。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的决定,她计划去找同学文彩霞一起离开太原,去投军抗日。
第二天,赵廷雅发现女儿失踪了,女儿的背叛让他大发雷霆,严令家里任何人不许再过问赵黛莉的事情。然而命运诡谲的是,离开家门的赵黛莉并没有找到文彩霞。事后多年,赵黛莉质问过文彩霞:为什么不约我一起走?文彩霞说:太原沦陷了,谁也不敢相信!
但董其涛能感觉到老师的情绪越来越不好。1937年10月2日这一天下午,上课的田老师告诉同学们,又听到日本侵略军进攻的情形,他悲痛地说:“日本现在已经在雁门关用飞机大炮攻了好几天,我军没守住,而且队伍很少,就让日军攻陷了代县。”董其涛和同学们听了都很震撼,大家都感觉得到自己也很危险。
10月5日,曹老师从太原回来给董其涛讲述了太原见闻。董其涛在日记中写道:“日军把我军打伤了许多,腿上流了很多血,太原有日本的飞机来炸,听说大同一带日本是把女人身上的衣服脱去……但你们年纪还小,不能到前线去杀敌。”
董其涛不知道的是,除了战士的牺牲、国土的沦陷之外,日军所占地区开始将中式小学改为奴化教育的“新民小学”,强迫小学生学日语,认同日军侵略。在日本侵占下的太原,一个和董其涛年龄相仿的小学生石丽生,在日文老师的教育下,写下了这样的文章“华北民众在友军(日军)庇护之下,得以安居乐业……华北是东亚联盟之核心地带、中日合作提携的基础据点……此次大东亚战争,其目的不仅使全亚洲弱小民族获得解放,而且图谋亚洲全体的兴隆和发展,亚洲民族,都应响应日本的作战。”
赵黛莉决定叛离出走。尽管巴金在给她的信中写道:“你还是继续求学吧……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为一个大的战斗来牺牲他的一切。你不过是十七岁的孩子,中国还充满着三四十岁的壮年人,第一批献身的应该是他们。”但她也决定自己做一次反叛。
太原沦陷了,一个月前,她刚得到消息,在宁武老家的五叔赵廷玉和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而日军进驻太原后,她的父亲和六叔却决定在伪政府任职,父亲赵廷雅担任伪省工程局局长,六叔赵廷英担任日伪警察厅厅长。“汉奸”家庭的名号对赵黛莉来说是致命的,她把自己心爱的图书和巴金来往的书信,用油皮纸包起来,一一放到房屋顶棚之上。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的决定,她计划去找同学文彩霞一起离开太原,去投军抗日。
第二天,赵廷雅发现女儿失踪了,女儿的背叛让他大发雷霆,严令家里任何人不许再过问赵黛莉的事情。然而命运诡谲的是,离开家门的赵黛莉并没有找到文彩霞。事后多年,赵黛莉质问过文彩霞:为什么不约我一起走?文彩霞说:太原沦陷了,谁也不敢相信!
C 少年的心志
董其涛1938年的春节过得心慌慌,战事已在眼前。这年春节刚过,孝义便被日军侵占。董其涛的日记也停了下来,他是跟随父母逃难去了,还是留在了孝义本地,历史资料没有给出答案。“假如日本要占孝义,我们非拿出十二分力量和他日本鬼子决一死战,把他拿住了如杀猪羊一般杀了,我们才是中华民族的好儿童。”在1937年10月2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赵黛莉这一年的春节同样不平静,正月初九,她独自离开了太原城,她向南、向临汾追赶阎锡山省政府。来到了汾阳后却听说,省政府又要转移。她又跟着走,到了运城、西安。她找不到同学、找不到方向,失去了家庭的身份,她成为一个边缘人。只能跟随着时代洪流随波逐荡。山河破碎,理想也不会完整。她渴望读书,可是没有找到平静的书桌;她想参军,却不知道哪里需要自己,自己能做什么。这时,父亲赵廷雅辗转多地给她捎来了一封信,劝她回去念书,甚至要送她到北京去读大学。她回应道:“我宁肯永远浪迹天涯,也决不到日军占领区,去接受奴化教育。”
赵黛莉这一年的春节同样不平静,正月初九,她独自离开了太原城,她向南、向临汾追赶阎锡山省政府。来到了汾阳后却听说,省政府又要转移。她又跟着走,到了运城、西安。她找不到同学、找不到方向,失去了家庭的身份,她成为一个边缘人。只能跟随着时代洪流随波逐荡。山河破碎,理想也不会完整。她渴望读书,可是没有找到平静的书桌;她想参军,却不知道哪里需要自己,自己能做什么。这时,父亲赵廷雅辗转多地给她捎来了一封信,劝她回去念书,甚至要送她到北京去读大学。她回应道:“我宁肯永远浪迹天涯,也决不到日军占领区,去接受奴化教育。”
本报记者 刘斌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