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专栏 » 抗战春秋 » 抗战烽火 »

八路军抗战的主场就在山西(一)

发布日期:2016-10-26 12:20    来源:西行文化    作者:西行文化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抗日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八年抗战的正面战场是在国民革命军负责的广大战区,这是历史事实。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抗战的主战场其实主要在山西境内。按照当时国民政府的战区规划属于第二战区,司令官是我们山西老乡阎锡山,副司令是我们八路军的总司令朱德。
    第二战区
    第二战区是指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最初第二战区所辖范围为山西及察哈尔,1938年变成以山西及陕西一部分,其战斗序列为:司令长官:阎锡山;第14集团军:卫立煌;第4集团军:孙蔚如;第5集团军:曾万钟;第9军:郭寄峤;第6集团军:杨爱源;第7集团军:傅作义;第18集团军:朱德。兵力:32个步兵师、1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3个骑兵旅,其它特种部队或地方部队除外。总兵力约60万人。 
    日军驻山西第一军
    全名叫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司令有莜冢义男中将,岩松义雄中将,澄田睐四郎中将。日本华北派遣军第一军(下辖:第114师团、独立混成第3旅团、独立歩兵第10旅团、独立歩兵第14旅团、第5独立警备队)。总兵力约6万人。
   二战日军编制
    小队 
    步兵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每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每具掷弹筒编制两人。小队人数在50到70之间。
    中队 
    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人数在194到250人之间。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大队 
    步兵大队800---1500人 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独立混成旅团一线部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四/八挺重机枪)。  
    联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 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1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4个卫生员,中队有4个卫生员。  
    旅团
    旅团(5000---7700人)下辖两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2500---3800人。旅团司令部:人员27,马6;独立步兵大队:人员782,马40;炮兵队:人员596,马366;工兵队:人员176,马6;通信队:人员175,马27;共4900人。  
    独立步兵混成旅团 
    独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 
    独立警备队 
    独立警备队一般管辖六个独立步兵大队,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共有兵员5450人,配备军马420匹、步骑枪3660枝.掷弹筒144个、重机枪24挺。由于这种部队没有重型武器,一般只担任后方警备任务。   
    骑兵旅团 
    骑兵旅团一般下辖两个骑兵联队,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共有兵员5600人,配备军马5668匹、步骑枪3705枝、重机枪12挺、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  
    师团 
    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辎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一般齐装满员的日军常备主力陆军师团兵力往往可达24000---28000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是具有多兵种配合的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故这种师团又被称为甲种师团,日本陆军第一至第二十师团、近卫师团及中日战争爆发后由近卫师团扩编的近卫第二、第三师团,而后组建的战车(坦克)第一、第二、第三师团和一度由常备主力师团的预备役部队编成的8个师团,均属于甲种师团的编制。 
    八路军编制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
    因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1938年陕北的红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不久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隶属第二战区阎锡山部。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下辖115师、120师、129师,每个师下辖两个旅,共三万余人。
    八路军第115师
八路军115师将军们合影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3个主力师之一。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和陕南红军第74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周昆(后叛变)任参谋长,罗荣桓任政训处主任,萧华任副主任。辖第343旅、第 344旅和独立团、骑兵营、炮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5万人。八路军第115师,不但是八路军编制上的第一师,而且也是八路军中最先从陕北出发,渡过黄河,并第一个与日军进行交战的师。它是名副其实的八路军第一师。
八路军115师开往平型关
    1937年8月22日和25日,第115师(炮兵、辎重营留属延安八路军总留守处)奉命分两批由陕西三原县出发,经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向晋东北抗日前线挺进。9月25日在平型关东北设伏,歼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这一胜利,打击了日军的进攻锐气,提高了八路军的声威。
    平型关战斗后,第115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关于分散转入日军翼侧及其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林彪、罗荣桓率第343旅随总部南下正太铁路阳泉至寿阳段两侧地区作战;聂荣臻率师独立团、骑兵营等共约2000人,留在五台山地区,创建晋察冀边抗日根据地,11月7日,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344旅在总部直接指挥下,转战于晋东北、正太铁路东段地区。
晋察冀军区反围攻战役
    1937年11月,师部率第343旅随总部移至晋南洪洞、襄垣、屯留地区,发动群众,扩充兵员,增建了第343旅补充团。1938年2月,为保卫黄河河防和陕甘宁边区,师部率第343旅转战于晋西广大地区。1938年1月,根据总部指示,第344旅转属第129师指挥,继续在正太铁路东段作战,并增建了第689团。3月,第344旅同第115师第5支队(由第685团第 2营扩编)进至晋东南地区,随后,配合第129师粉碎了日军对晋东南地区的九路围攻。4月,第689团及第5支队在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率领下挺进冀南。
根据地群众送子弟加入八路军
    第115师,从1937年8月到1943年春,共进行战役战斗3840余次,歼灭日伪军18.2万余人。1943年3月,与山东军区合并后,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积极开展攻势作战及大反攻,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罗荣桓率第1、第2、第3、第5、第6、第7师,渤海新编师、东北挺进纵队(由滨海支队等部队编成)、警备第 3旅、军区教导团及军区机关部分人员共 6万余人,于10~11月,由陆路和海路分3批开赴东北。成为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的核心主力。
    八路军第120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3个主力师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二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师、总部特务团、赤水警卫营等合编而成,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下辖三五八旅、三五九旅及教导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特务营,全师共10000人。
八路军东渡黄河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1937年9月3日,第120师(陈伯钧率第718团和部分直属营留守陕甘宁边区,归八路军总留守处建制)从陕西富平县出征,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9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第120师师部率第358旅挺进到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北地区,第359旅挺进到五台、平山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937年10月,120师配合正面战场的忻口战役,在日军侧后打击敌人,先后袭击南北大常、永兴村、雁门关、王董堡,歼敌400余,切断日军的交通补给线。11月中旬 太原失陷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20师在北起大同口泉、南到汾阳的同蒲铁路以西地区全面开展游击战争,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扩大自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大练兵
    部队于1938年1月进行整编,将由地方游击队发展起来的独立团,分别编为第358旅第714团和第359旅第718、第719团。全师由出发时的8200人发展到2.5万余人。2月下旬,日军黑田旅团等部及伪军共1万余人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首次围攻,师主力在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配合及晋绥骑兵军的应援下,经近40天的作战,先后收复岢岚、五寨、神池、偏关、河曲、保德、宁武7城,歼敌1500余人,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20师部队向东向北发展:宋时轮支队东进与平西支队会合,挺进冀东;三五九旅进入桑干河两岸,开辟以浑源、广灵、灵丘、涞源为中心的北岳区根据地;组织120师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创建大青山游击根据地。
    从1940年8月起,第120师参加了百团大战。在作战中歼灭日伪军3500余人。为了加强晋西北地区武装力量的指挥,于11月7日成立晋西北军区,贺龙兼任司令员,关向应兼任政治委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兼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辖6个军分区。自1937年8月至1940年底,晋西北军区部队(含晋西北新军)发展到5.1万余人。从1940年开始,第359旅在驻地南泥湾地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给,减轻了人民负担。
吕正操
    1943年秋,吕正操率八路军第3纵队主力9个团,由冀中等地先后到达晋绥地区。随后,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吕正操为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为政治委员,续范亭和周士第为副司令员。1944年秋至1945年夏,晋绥军区部队连续举行3次攻势作战,全区面积由1944年7月的8.3万余平方公里,扩大到8.7万余平方公里。
    1945年8月,晋绥军区部队在贺龙、李井泉指挥下,向日伪军展开大反攻。为加强大反攻的组织指挥,随后成立了吕梁、雁门、绥蒙3个军区。晋绥部队经过连续奋战,收复了离石、中阳、文水、交城、陶林、武川、左云、右玉、朔县、平鲁等许多城镇,毙伤日伪军1.6万余人,俘日伪军5100余人。在大反攻中,主力军发展到4.5万余人,地方武装发展到4万余人,民兵发展到10万人以上。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
美国记者福尔曼在南泥湾拍摄的三位英雄:左齐、陈外欧、刘转连
    在八年抗战中,第120师及晋绥军区部队,作战近2万次,消灭日伪军12万余人,建立了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还协同晋察冀军区部队开辟了恒山区,加强了平西区,巩固了冀中区,并保卫了陕甘宁边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
    全称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共领导的三个主力师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4、第31军,西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1、2、3、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改编而成,全师共1.3万余人。刘伯承任师长,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任副师长,倪志亮任参谋长,张浩任政训处主任,宋任穷任副主任。
油画《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带领下战斗在太行山上》
    1945年8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薄一波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129师被中共中央改编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并入晋冀鲁豫军区。
    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第129师歼灭日伪军达42万余人,解放县城109座。在第115师一部配合下,创建了东起津浦铁路,西抵同蒲铁路,南跨陇海铁路,北至德石、正太铁路的晋冀鲁豫解放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400余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部队由出师抗战时的9100人发展到近30万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基础。
从左至右:彭德怀、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 1944年
    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总参谋长:叶剑英;副总参谋长:左权(阵亡);参谋处处长:彭雪枫;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
    驻太原办事处主任薄一波;西安办事处主任叶剑英;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南京办事处主任周恩来;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新疆办事处主任邓发;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武汉办事处主任王明;重庆办事处主任王若飞。
    下辖部队: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总部特务团、总部炮兵团、陕甘宁留守兵团、情报部。 
    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后,部队发展很快,根据第18集团军发布的正规番号就有以下师级纵队:八路军第一纵队、八路军第二纵队、八路军第三纵队、八路军第四纵队、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二个第四纵队)、八路军第五纵队、八路军山东纵队、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等。
    服装和称谓
    理论上,除无军衔、无“符号”胸章、包括朱德、彭德怀在内的绝大多数军官均无大礼服和毛呢料制服(也有叶挺、林彪等例外)外,八路军、新四军军服服装与国军中央军和除东北军外的其他部队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八路军军装色调极其混乱,骨干部队为继承自中央红军的草木灰色,早期少部分得到国军后勤供给的部队为仿德国灰色,后来军服均为根据地土法生产,山东、河北制成时通常为黄绿色,穿着后逐渐褪成黄灰或灰白色。陕北制成时多为灰色,穿着后逐渐褪成草绿色。新四军位于江浙,条件较好,一般为较稳定的蓝灰色(现代影视作品中通常以德国灰色作为两支军队的标准色调)。除极个别外事军官获授军衔外,两支军队均只有臂章标明自己的军级番号,并将姓名和部别写在上衣左胸内布片上(不同于其他国军和汪军,八路军的布片朝内,外观不可见),俗称“符号”。
    早期八路军、新四军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换帽徽(原红军纯红五星布制帽徽)时,由于戴上了昔日“敌人”的象征,两支军队均发生过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离部队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国共合作协议,由南京(重庆)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于发生了皖南事变,引起新四军全军极大愤怒,新四军残部和重建后的新四军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
    与之不同,八路军由于1940年后兵员大幅扩充,远远超过3个师的协议规模,加上国共合作时好时坏,无法获得国统区工业部门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珐琅帽徽,越来越多的官兵军帽上没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仅有两粒仿德国山地帽式纽扣,这并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实上,1940年后的八路军军人是否佩戴帽徽相当自由,无任何规定或推荐,亦不纳入班兵风纪考评,有的军人将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国共破裂的1948年。
现代影视剧八路军定装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官方一般不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称谓,民间仍以长期习惯称谓“八路军”称呼该部队,得到中共的默认。在宣传资料及影视作品中,多以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代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形象。    
    八路军八年抗战期间主要战役(数据来自吉林人民出版社主编《中华民国实录》第三卷《抗日烽火》
 
    115师:平型关大捷、广阳战斗、汾离公路三战三捷、陆房突围、梁山战斗、温塘战斗、町店战斗。 
    晋察冀军区:雁宿崖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冀中区“五一”反扫荡战役、黄崖洞保卫战。
 
    120师:雁门关战斗、收复晋西北七城作战、齐会战斗、陈庄战斗、上下细腰涧战斗、百团大战、反围剿战斗。
    129师:阳明堡大捷、神头岭伏击战、七亘村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长乐村战斗、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