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难忘啊,他那坚强的党性

发布日期:2016-11-08 12:50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秦穆伯
秦穆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个月灭亡中国,并迅速入侵山西。当时八路军3个师: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全部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前线,抗击日寇侵略。平型关大战,歼灭日军板垣师团一部,我军威震中外,山西革命形势尤为高涨。1937年九十月间,党中央、北方局决定:以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为主,辅之以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依托五台山、管涔山、吕梁山、太行山,努力开创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长期全面抗战的方针。并指出:经过长期全面抗战,才能收复山西和华北以及所有失地。日寇占领太原之前,1937年11月8日,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后撤到晋南临汾。那时,林枫是山西省委副书记。他多次到晋南一带视察工作,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建党扩军。
深入基层,建党扩军
    19379月,山西工委派阎子祥回运城恢复组建河东特委。在他领导下,荆起荣、方旅人和我积极发展党员,不到3个月时间就发展党员五六十人。193710月撤销山西工委,建立山西省委,林枫任山西省委副书记。11月份,林枫来运城检查建党工作。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林枫。我们汇报了运城市党的发展情况。他听后,当即向河东特委书记阎子祥提出:应该建立河东市特别支部(即运城市委)。特别支部由荆起荣、方旅人和我组成,荆为书记,方和我为委员。
    1937925,平型关战役大捷之后,一一五师师部和三四三旅奉中央军委之命,转战晋西南开辟工作,驻洪赵一带休整,急需补充兵员。12月份,林枫第二次来到运城,这次是布置扩军工作的。他在运城召开了河东特委扩大会议,参加会的有特委书记阎子祥、特委委员关仲庭、温建平、薛涛、嘉康杰,以及河东各县党的负责人、运城牺盟中心区的领导人、一一五师和一二0师的同志,还有决死三纵队政治部主任董天知等。会上,林枫讲了扩大补充八路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把扩军工作作为河东各级党委的中心任务。林枫回省委后,派省委秘书长张稼夫领导这项工作,于是各县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扩大八路军的高潮,超额完成了扩军任务。
    通过这两次与林枫的接触,他这种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对问题既严肃认真、坚持原则,又能从实际出发给予解决,而且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优良作风,在我脑子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开办党校,培训干部
    193711月,北方局、山西省委从太原迁到临汾后,在林枫主持下,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办起了北方局党训班,我就是党训班的第一期学员。当时,我们参加党训班学习的虽然只有十四五人,学习时间虽然只有一个星期,但是,对当时的形势任务和政策、党的建设、游击战术、民先队工作和青年工作等都讲了。林枫给我们讲形势任务和政策。经过短暂的学习,使我们从思想方面、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政策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
    北方局、山西省委在临汾虽然只驻了3个多月,党训班就办了4期,从第二期开始,学习时间延长到半个月,除林枫继续讲课外,中央代表刘少奇、北方局副书记杨尚昆也给讲课。所以,党训班办得一期比一期好,质量一期比一期高。此外,还办了学兵队,以吸收培养爱国知识青年。19382月,由于日寇进攻临汾,北方局机关转移到石楼县,党训班学员陆续分配完后便停办。
    19385月,山西省委撤销,成立晋西南省委,林枫任书记。省委机关迁到孝义张家庄,随即在禅房头办起了党校,林枫兼校长,宣传部长张友清为副校长。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党校设半月班、一月班、三月班,除林枫亲自讲课外,张友清讲统一战线,王达成讲党的建设,还请了杨尚昆、罗荣桓、陈光等领导同志讲政治、军事课。经过培训,使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和政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成为县、区级党、政、群工作的骨干。
    19401月初,晋西南区党委机关和在晋西南工作的大批干部,转移到了晋西北临县。2月,晋西北、晋西南两个区党委合并,组成晋西区党委,林枫任书记。
    19403月,晋西区党委机关迁至兴县后,又办起了晋西区党委党校,对外称“教导队”,林枫兼校长,龚逢春兼副校长,具体由王进、程容、丁公甫等负责办学。1942年春刘文珍任副校长。党校设高级班和普通班(),高级班培训党、政、军和群众团体的地、县、团的党员领导干部,普通班培训地方的区和部队的营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内容:除讲形势任务和党的主要政策外,还学党史党建、《联共党史》、《论持久战》等。林枫提出把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作为党校的校风。
    19428月,晋西区党委撤销,成立晋绥分局,关向应为书记,因在延安养病,林枫为代理书记。晋绥分局组建党校,19431月,林枫兼任校长。从1943年到1945年日寇投降,龚逢春任副校长,饶斌任教育长。党校主要是学习《整风文献》,进行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的教育,以整顿三风。特别是组织学员批判了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结合实际进行了形势任务的教育。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党、政、军、民干部参加了种地、开荒、纺线、织布等项劳动生产,克服了由于日寇和国民党经济封锁造成的极大困难,改善了根据地党、政、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大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林枫还重视培训一般党员干部和非党干部,除提倡各级党委办党校或党训班外,还提倡各部门都办学校或办训练班,先后办起了抗战学院、行政干部学校、青干校、民干校等。1942年将上述学校合并为晋西师范学校,后改为实验学校。此外,还办了晋绥一中、晋绥二中。
顾全大局,注意团结
    林枫对党中央的指示、方针、政策,都是认真地、坚决地贯彻执行的,对中央的领导是很尊重和拥护的。他经常教育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全局出发,要拥护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也就没有我们晋绥根据地。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离延安都远,只有我们晋绥最近。陕甘宁边区和我们晋绥一样,都是贫穷的山区,中央领导机关都驻在那里,经济负担比我们还重,所以,我们再穷再困难也要想着中央。1940年初,反顽固斗争胜利后,我们接收了阎锡山在方山县的畜牧场,那里饲养着大批荷兰牛和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羊。林枫让把好牛、好羊送给中央。1942年冬,晋绥二地委搞了一部分黄河冰冻鲤鱼送到分局,林枫也让全部送往延安。1943年,晋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后,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便把经济作物的大部分收入上交中央,对解决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经济困难起了较大的作用。
    晋绥根据地是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通往延安的咽喉要道。林枫对各根据地路经晋绥到延安的同志是很关怀和照顾的。他经常对我们讲,我们再苦,对来自各方面的客人,也要很好地招待。当我们晋绥的干部和群众吃黑豆的时候,总要想方设法给过路的同志找点小米吃;我们吃小米、土豆的时候,总要找点白面给过路的同志吃。
    林枫很注重党、政、军之间的团结。他主动密切党同人民军队的关系。19385月,晋西南省委机关移驻孝义县,与一一五师师部靠近,林枫非常尊重罗荣桓,军队和地方党的关系很是密切。193911月,一一五师遵照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毛主席指示,主力部队离开晋西南,开赴山东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留下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参谋长陈士榘和一个补充团。晋西南区党委决定将所属各地委的游击队编入补充团,成立了支队,陈士榘为支队长,林枫为政委。他们两人团结得也很好。1940年,反顽固斗争胜利后,林枫担任晋西区党委书记、晋绥分局副书记和代书记期间,对贺龙、关向应、吕正操等军队的领导都非常尊重。党、政、军、民团结一致,克服一切困难,使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
    林枫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他不但重视党委内部一班人的团结合作,同时,也重视党委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团结。他常说:机关各部门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谅解、取长补短、加强团结,不团结寸步难行。特别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些部门的同志对总务部门意见较多,林枫一方面教育我们这些做总务工作的干部,要全心全意为机关的同志服务;另一方面,也提醒其它部门的同志要体谅做总务工作同志的困难,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他这样做,使我们受到了很深的教益。他还强调领导机关要给下级机关做榜样。在他主持晋西区党委和晋绥分局工作期间,党委内部和机关各部门之间,能够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地工作。
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是一个生产、文化落后、人民生活贫穷的山区。群众主要是吃杂粮,如小米、莜面、山药蛋、杂豆类,很少能吃到白面,更不用说吃大米了。至于吃菜,咸菜、酸菜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有一阵连咸盐也吃不上。在这块根据地工作的干部,当然是和群众同甘共苦了。特别是在1940年初反顽固斗争胜利后,原来在晋西南的军队和干部,都集中到晋西北这块不完整的20多个县的土地上,再加上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我们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了。从1940年春天到1941年秋天,我们就吃了一年半的黑豆,而且每人每天只有10两(旧制、16两为1斤)的定量,不够吃就挖野菜做补充。在这艰苦的日子里,林枫和大家一样吃粗粮,吃黑豆。不少同志吃了黑豆睡在凉炕上,由于消化不良涨肚子,有些同志得了肠胃病,吃什么拉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林枫经常教育我们说:革命不是为了吃苦,但革命必须能吃苦。苏联革命胜利后,有一段时间也很苦,甚至连黑豆也吃不上,我们现在比他们那时强多了。他还说:做总务工作的同志要吃苦在前,要多为别人着想,越是困难,越要关心同志。他还和我们一起研究改善吃黑豆的办法。开始我们把黑豆整个地煮着吃,煮一锅黑汤,既不好看,也不好吃,后来用碾子把黑豆碾碎煮着吃,有时还改善一下生活,做点豆腐当菜吃,豆腐渣当饭吃。但是,由于每人每天只有10两黑豆,所以,生活也不能改善多少。后来,随着根据地生产的发展,生活也就逐步地有了一点提高,能吃上小米干饭和山药蛋了。1942年机关开始搞生产,主要是种菜,到了夏天,就能吃上点自己亲手种的小白菜、西红柿了。1943年,响应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晋绥边区要争取做到耕一余一,全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干部参加种地、开荒、纺线、织布,军队打仗、生产两不误,劳武结合挤敌人。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巩固建设晋绥根据地,战胜了财经困难。
    193711月底,我和李荃、李熹(现名陆平,女)、卢民安4人,随林枫从运城到临汾北方局党校学习。当时,太原已失守,日寇正准备南下攻取临汾,晋南火车只搞军运,不售票运客。我们为了赶时间,便搭乘军车,但是,军车车厢紧闭着,不让进去。在林枫带领下,我们5个人便挤坐在两节车厢之间的挂钩处。深夜之际,西北风凛冽袭人,林枫不断吸烟以驱寒气。我们4人紧紧挨坐在一起御寒。不巧,中途停车修理,我们只好跳下车到附近路边找寻小店喝热汤消寒。由于我们整夜呆在车厢外边过道上,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掉到车下,根本不敢成眠,故十分困乏。林枫和我们4人共盖一床被,便睡在了店房的土炕上,虽然艰苦,却睡得香甜。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一直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难忘。
    林枫离开我们了。但是,他那种坚强的党性原则,为人正派、谦虚谨慎、团结同志、联系群众、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高尚思想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深深地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林枫同志千古!
   作者:1910–1989,曾任晋西南区党委总务科长、晋绥分局副秘书长。解放后曾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