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力群:植根农村的版画艺术家
力群像
力群创作的《鲁迅像》
力群剪纸作品《织布》
力群原名郝丽春,1912年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他不喜欢这个郝丽春名字,嫌太女气,而力群这个名字无疑是象征了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力量和精神,因而一直伴随了他的整个艺术生涯,并写入了美术史。
力群自幼喜欢画画,并在这方面显示出了极高的天分。他的二爷爷是一名农村画家,该村村庙的《凤凰戏牡丹》就是出自其手笔。在二爷爷的身教口传之下,力群对画画的兴趣日渐增长。
上了中学后,图画教员赵瓒之是一位留学日本的画家,在他的指导下,力群开始接受系统的美术写生训练。1931年夏天,从太原成成中学毕业的力群投考了国立杭州艺专。可惜好景不长,“九一八”事变的突然爆发惊醒了力群的艺术美梦,在鲁迅的新兴木刻的极力倡导下,有志的爱国主义青年不甘心再走“为艺术而艺术” 的道路,纷纷拿起木刻刀,走上了“为人民而艺术”的道路。一向具有进步思想的力群自然不甘落后,1933年他与曹白等同学成立了“木铃木刻研究会”,从事版画创作,并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9年,力群赴第二战区民族革命艺术院任美术主任,创作了木刻《人民在暴风雨中》、《运输车》。1940年初到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美术教师。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在艺术思想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为工农兵喜闻乐见,创作了有中国特色的版画。先后创作了《饮》、《伐木》、《丰衣足食》等优秀作品。
抗战胜利后,调晋绥边区工作,任《晋绥人民画报》主编兼晋绥文联美术部长。在此,他创作了套色木刻《送马》及年画《选举图》。同时他深入到农村、民间,进行窗花的搜集、整理工作。1946年,他同苏光在山西吕梁山一带边开展革命工作边搜集民间剪纸。与孝义杜村乡东小景妇女剪纸能手石桂英合作,一起创作的剪纸《织布》等作品,即发表于当时的《人民画报》,首开了专业美术工作者与民间剪纸艺人合作创新剪纸的先河。他还同苏光与民间妇女剪纸巧手石桂英、刘锦瑗合作创作了《摘棉花》《纺线》《喂猪》《战士学习》等富有教育意义和生活情趣的剪纸作品。此外,在《人民时代》杂志上,发表了《三谈“李有才板话”》,对赵树理小说进行了较高的评价。
力群由于长期植根农村、深入生活,详细观察农家妇女摘棉、纺花、织布的动作姿态,所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逼真。如剪纸作品《织布》,特别吸引人眼球 ———人物形象生动,姿态优美,动作熟练。作品中表现的是一位年轻、漂亮、能干的农家妇女,即织布能手。她的一头短发,在晋绥边区那会是个时髦的发型;一身夸张的大花衣裤把这一村妇衬托得更加美丽动人;白皙的脸庞、乌黑的头发、一双巧手、两只大脚,典型的新中国解放妇女的形象。只见她左手把赊,右手持梭,脚踏踩担,往复穿梭,谱写出了一曲欢快的乐章。这一作品完全有别于民间剪纸的创作,既有写实又具夸张,既具思想性又有装饰性,既有民间艺人的艺术语言又有专业美术者的构思,不失为一幅剪纸佳作,不愧是出自于民间巧手和名家高手之手。如此之作,百看不厌,久观不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力群主持领导山西的美术工作。作为享誉海内外的美术家、版画家,力群的作品曾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等。他在延安时期创作的《饮》堪称版画精品,被英国博物馆收藏,《北京冬雪》为俄罗斯艺术馆收藏,而在法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内也有力群的版画作品。为了支持山西家乡的版画事业,他将晚年创作的版画作品全部捐献给了灵石县,用以筹建力群美术馆。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