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李井泉生平及革命经历(下)

发布日期:2015-04-23 13:18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49年5月,山西省临汾,李井泉在入川部队干部集会上作动员报告。

领导晋绥边区人民解放

  晋西事变后,晋西北告急,李井泉奉命调回晋西北工作,重返老部队358旅担任政委,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相继担任晋绥野战军政委、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代理书记、晋绥军区代理政委、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兼晋绥军区政委,领导了晋绥地区的土改运动,参与指挥了第一次绥远战役、“察绥战役”,支援西北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贺龙、李井泉率领18兵团等部队越过秦岭攻入四川。(文/图本报记者木二东东搜集整理)

晋西北告急奉命回到晋西北

 

  1939年12月9日,阎锡山发动反共的“十二月事变”,晋西北告急,毛泽东电令:“……李井泉立即离开大青山支队,到晋西北加强政治领导,在晋西北组织军政委员会,统一党和军队的领导……”1939年12月底,贺龙、关向应也接电率120师主力离开冀中,1940年1月下旬回到晋西北。1940年2月 24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晋西北军政委员会,贺龙、关向应为正、副书记,李井泉担任委员。他重返老部队358旅,继续担任政委。1940年6月中旬,张宗逊、李井泉指挥358旅4团、716团和120师第2支队,在静乐县米峪镇(今属太原娄烦县)和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村上讨伐队打了一场预期遭遇战。经过三天激战,歼日军520人。1940年7月上旬,张宗逊、李井泉又统一指挥358旅、独1旅,120师第3、第5支队等部,在兴县二十里铺地区伏击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1800余人。此役毙伤日军500余人。1941年4月,在毛泽东的关怀下,李井泉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理论修养得到很大提高。1942 年秋,他结束了在中央党校的学习,被调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司令员贺龙,徐向前为副司令员)担任秘书长,成为“贺龙的笔杆子”,为联防军的军政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43年2月,毛泽东任命徐向前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总校校长。既然是军政大学,校长无疑要懂军事,政委当然要适合做政治工作,他想到了李井泉。这时,抗大总校刚从敌后河北邢台迁回陕西绥德县西山寺。同时,党中央又决定将设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抗大第二分校、晋西北的第七分校、延安第三分校(即军事学院)与总校合并,合并后新的学期统称第八期。

  徐向前、李井泉到达绥德,一面建校,一面接收学员。从1943年4月至6月,中心任务是整编机构,端正思想。为便于管理教育,他们将抗大编成三个教育基本单位,即抗大总校、第二分校和第七分校。作为抗大总校政委,李井泉在此任职期间协助徐向前做了大量工作。1943年10月,徐向前校长离开延安,抗大总校的工作就由李井泉主持。1944年4月,作为抗大总校负责人的李井泉在绥德地委驻地,参加了时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陕甘宁边区绥德警备区政委习仲勋和齐心的婚礼。1944年10月,习仲勋奉命离开绥德到延安学习,李井泉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绥德警备区政委,一个月后兼任中共绥德地委代理书记。此时,李井泉不仅主持抗大总校的工作,还兼管绥德地区的党务和军政工作。

  1940年6月,李井泉在米峪镇战斗胜利的总结大会上讲话。

“贺唱李和”西北解放作贡献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战取得完全胜利,国民党却想独揽胜利果实,国共内战危机日重。为了适应新形势,中央军委决定120师和晋绥军区组建晋绥野战军,李井泉担任晋绥野战军政委(司令员贺龙),从贺龙的老部下成长为贺龙的好搭档。1946年春,他正式就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贺龙为常委)兼晋绥军区政委,与贺龙一起成为中共在晋绥地区的主要领导。

  为迎击国民党可能发动的大规模内战,李井泉于1946年6月19日主持召开了晋绥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他与贺龙在会上一致强调:国民党打内战是靠美国人,而我们是靠人民。真正把农民的土地问题解决了,群众斗争的积极性就会起来。会议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进行土地改革,并根据贺龙的建议通过决议: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的生产、支前的热情大大提高,为晋绥地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谈起这次高级干部会议,李井泉归功于贺龙:“都是老总唱的戏!”贺龙真诚地说:“你可是分局书记啊!”1946年11月,根据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大打出手的现实,贺龙、李井泉商量之后报经中央军委批准,将晋绥野战军组成三个纵队。12月,贺龙和李井泉在晋绥两区联防会议上,表示为了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晋绥根据地一定尽全力保证部队兵员征集、粮食和物资供给。会后,晋绥军区下辖的1纵、2纵、3纵相继西渡黄河,编入西北野战兵团,在保卫延安的一系列斗争中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从1947到1949年,西北野战军除了作战缴获外,所需大多弹药、粮食、物资、军费、兵员均来自晋绥,晋绥边区为西北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1947年12月,在贺龙、李井泉领导下,晋绥军区和晋绥分局联合召开对敌斗争会议,全面检查了一年来的对敌斗争,发现不少问题。根据党中央十二月会议的精神,贺龙、李井泉主持通过会议决议:

  地方工作要纠正过去的错误,正确执行政策,组织反对阎锡山、傅作义反动统治的统一战线,集中打击依附国民党的恶霸地主,缩小打击面;军事斗争上,地方兵团和游击队要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针对敌军活动规律,适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在敌大兵团出动时,则集中更大的兵力,主动积极作战。争取在一两年内,配合友邻军区夺取太原、归绥,解放全山西、全绥远。

  由于贺龙、李井泉十分重视地方部队的建设,及时使游击队、地方兵团逐步升级为野战部队,晋绥地区的野战机动兵力增加了近3倍,战斗力也日渐提高。“晋绥部队1948年作战1173次,歼敌5.5万余人,到当年年底,除太原、大同、归绥、包头等大城市及平绥路西段外,晋绥广大地区都已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 生前谈起在晋绥地区的工作,李井泉总是谦虚地说:“讲功绩首先要讲贺老总,我只是贺(龙)唱李(井泉)和!”

  1948年11月,绥远省和林格尔县,李井泉和参加绥远战役的第8纵队及下属三个旅领导人合影

南下入川呕心沥血建西南

  1946年至1948年,贺龙、李井泉按照党中央的部署,领导了晋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深入发动群众,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广大贫雇农支前、参军的积极性因此得到大大提高,为西北野战军等部队提供了大批有生力量。1948年3月,毛主席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解放区路居晋绥边区兴县时,明确指出:“在过去的一年内,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领导的区域内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是成功的。……晋绥解放区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巩固了。”1948年,李井泉兼任华北军区第3兵团政委、前委书记,参与指挥了第二次绥远战役,指挥地方部队和民工将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及时送达前线,有力地支援了战役的胜利发展,抑留了傅作义集团60万部队于华北,为平津战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1949年3月23日,和平解决绥远商谈开始。在周恩来的指导下,双方经过多次会商,于 1949年4月8日拟定了《绥远和平协议草案》。李井泉作为中共参加商谈的首席代表第一个在协议上签名。1949年5月23日,毛泽东在部署各野战军向全国进军的电报中,明确指出:“一野(4个兵团35万人)年底以前可能占领兰州、宁夏、青海,年底或年初准备兵分两路:一路由彭德怀率领位于西北,并于明春开始经营新疆;一路由贺龙率领经营川北,以便与二野协作解决贵州、四川、西康三省。”根据这个指示,贺龙与李井泉商量,从晋绥分局、晋绥军区机关抽出一些干部,组成调查小组,化装成商人、老百姓,潜入西南,调查了解当地的军事、政治、经济情况,为向那里进军作准备。1949年冬,贺龙、李井泉等率领第18 兵团等部队离开西安,经宝鸡翻越秦岭入川,参加和领导进军西南的战斗。从这时起,李井泉就与邓小平、贺龙等一起,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