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从满族底层走出来的革命家关向应(下)
左起关向应、彭真、聂荣臻
部队的好政委
在艰苦转战晋西北敌后的日子里,关向应除了参与指挥作战,领导根据地建设工作外,还担负着繁重的政治工作。他为加强一二〇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部队建设,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成为一二〇师广大干部、战士爱戴的好政委。
关向应从湘鄂西到晋西北,身经百战,驰骋战场。他所做的政治工作,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点点滴滴、平平凡凡。在平凡中却闪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长期的艰苦生活和忘我工作以及敌人在监狱对他的无情摧残,导致关向应得了严重的肺病。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一日晚,关向应病情再次恶化,不幸逝世。社会各界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而根据地的军民更是难舍这位好领导的离去,以各种形式祭奠。
任八路军第120师政治委员的关向应
细致入微忘我工作
关向应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利益,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长期的战争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同志们看着他一天天消瘦的脸,劝他注意休息,但他却把全部心血放在部队建设和对敌斗争上。他很少坐在司令部的办公室里,经常深入部队,到各旅、团以至连队检查工作、教育干部,和广大战士保持密切的联系。为了思考问题,他经常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有时休息时在院子里打网球,他会突然放下拍子,跑到屋里处理新想起的问题。
关向应工作认真负责,他给下属布置工作总是具体而又及时。一九三八年底,一二○师主力东进冀中时,留下一个排,他亲自给他们布置工作,就连住房问题,都作了具体的指示。还有一次,一二〇师在杨方口打了胜仗,他闻讯后,赶紧同贺龙联名给前方连拍两份电报,告诫他们说你们打了胜仗,敌人要报复,切忌骄傲,要防敌袭击。果然,不久敌人就增援兵力,进行反扑。因为都队已经有了准备,打退了敌人的反扑,避免了损失。
加强思想教育批评中带着关爱
关向应深深懂得,部队的政治素质如何,是战斗力强不强的关键。提高部队素质,首要的问题是加强部队的团结。他常常教育干部、战士,要谦虚谨慎,要奉行“功则归人,严于律己”的原则。他常说:“在不损害党的利益原则下,同志与同志之间,如果发生纠纷,应该忍让,牺牲自己的个性,照顾别人。只有本着团结的精神,才能成功和教育别人,才能加强党的战斗力。”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好出风头,占上风,做上一件好事就沾沾自喜。事情做错了,就怪张三怨李四。无原则的分歧多,而原则的问题倒看不见,这就会影响团结和进步。”这番话朴实无华且又中肯,使人乐于接受。
他关怀爱护每一个干部,对于干部的培养一向是诲人不倦,酎心说服,亲若慈母。教育他们注意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思想改造和锻炼;教育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当干部要下去到基层工作时,他谆谆告诫他们:“下去组织老百姓训练自卫队,千万不能抱着去训练老百姓的观点,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要使群众讨厌,不要侵害老百姓的利益。”对于犯错误的干部,他严厉批评,但严肃中包含着友爱,使受批评的人深受感动。
严肃军纪军民宛如一家人
关向应时刻注意加强部队的群众纪律,密切军民关系。他常常对干部说,抗战中涌进来许多新战士,他们不了解红军的光荣传统,所以,应该特别加强部队的纪律教育。他亲自讲授红军时代的《政治工作条例》,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干部、战士,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密切联系群众。
一九四〇年,关向应住在兴县李家湾。有一天,村民李成海到关向应所住院子里一个屋子里磨椒面,辣味冲出屋外,呛得卫兵很不舒服,卫兵便叫李成海把磨房的门关上,为此两人争吵起来。关向应闻声出来,了解情况后,对卫兵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说:“你在院子里还怕呛,人家在屋子里,不比你呛得更厉害吗?你应当处处为群众着想,才是一个革命的好军人。”卫兵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向老乡道了歉。李成海后来见人便说:“国民党军队打人骂人,八路军和和气气,战士做错了,首长还叫给咱道歉,关政委真是个好人。”
一九四○年夏天,在反“扫荡”的一次战斗中,部队在城南奥家滩一带夜行军时,踩坏了老乡的庄稼。关向应知道后,对部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同时,派人去调查,把钱送给老乡,赔偿损失。还有一次,战斗结束后,有一支部队动员老乡的牛给他们驮运粮食,途中被关向应碰见了,他立即让老乡把粮食卸到司令部里,并安慰了这位老乡,请他把牛牵回去。事后,他命令该部队来人把粮食背回去,并对该部队的负责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住在蔡家崖时,他碰到某部的一个干部,没同地方同志商量,便自己去动员老乡抬担架,而且态度很不好,他当即把那个干部叫到司令部里,对他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还写信给他所在部队的负责人,让他就这件事向部队进行教育。
聂荣臻与关向应。
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由于一九三一年在敌人监狱里的摧残和长期的艰苦生活,损坏了关向应的健康。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在战火纷飞的抗日前线奔波,日夜操劳,以至成疾。一九四〇年从冀中回到晋西北后,已经发现得了肺病,但因战斗和工作繁忙,他不顾有病,仍然坚持工作,致使病情加重。这年十月,曾一度到延安休养,但他放不下前方的工作,病情稍一好转,他就坚决要求回晋西北去。在前方,有一次一连开了四、五天会,他几乎累倒,吐了血,肺病一天一天的加剧,人越来越瘦了。就这样,他仍顽强地坚持战斗。一九四一年秋,病情再度严重,他才不得不放下繁重的工作,离开曾经洒下他许多汗水和心血的战场,离开战友和乡亲,到延安去养病。后来,任弼时同志很惋惜地回忆说:“一九四〇年他初患肺病到延安,如及时注意休养,或可治好,但他因关怀前方战事,坚决要求回晋西北工作,以致后来沉疴不起。”
根据地各界沉痛哀悼关政委
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一日晚,关向应病情再次恶化,不幸逝世。
他是晋绥根据地的缔造者,对晋绥地区的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晋绥人民敬爱的领袖。他逝世的噩耗传到晋绥前线后,全根据地的党、政、军、民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七月二十五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发出通告,要求全体军民下半旗志哀,停止娱乐活动一周,各机关、工厂、学校、部队人员一律戴黑纱一周,以示哀悼。八月一日,晋绥根据地隆重举行追悼大会。灵堂设在兴县城内。四面八方的群众一万余人,冒着炎天酷暑,扶老携幼,结队来到庄严肃穆的灵堂,默默地向自己敬爱的领导人告别。追悼大会的会场设在西关外。
这一天,烈日当空,边区一级的所有机关,驻守兴县的部队都来到会场,岚县、神府等地方,也派来代表。贺龙在大会上致悼词,声泪俱下,泣不成声。整个会场沉浸在极大的悲痛中。水磨滩的康三孩,带着他的妻子和刚刚会走路的娃娃,一家三口携带着祭品,来到关向应的遗像前。贺家圪台的郝卢新和他的母亲、爷爷,祖孙三代,不顾天热,前来致哀。六十五岁的郝耀春由闺女搀扶着,从汾阳的新解放区赶来。马塔村刘老奶奶家里穷,卖掉了一斤麻绳买了祭礼,三天来了三次。她在灵堂的遗像前边哭边说:“一九四〇年冬天,我和我的小孙孙被日本人包围住,您和贺司令员领导的队伍,把我和孙子抢救出来。现在您走了,我一个六十五岁的老婆婆没有办法表示心意……”
六十五岁的孙猪子悲痛地说:“我老汉死了比你死了好,你活着能救很多的人。”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真挚的感情。人们用各种形式表达他们的哀思。兴县城内水门街全体群众的挽联“永记心头,永世不忘”,表达了全体人民的心意。关向应同志的高尚品德,革命业绩,深深印在参加祭奠的三万多人的心中,传播于边区五百万军民之间。
1946年7月23日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