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敌后抗战勇斗日顽--王尚荣将军的故事(上)

发布日期:2015-05-25 10:33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王尚荣将军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进攻北平的卢沟桥,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团命令红军作好开赴抗日前线的准备。中共中央指示“抗大”第二期学员提前毕业,准备奔赴抗日战争的各条战线,王尚荣即回到红二方面军总部向贺龙、关向应报到,接受新任务。

  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中红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军等部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师,贺龙任师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后改为政治委员),下辖第三五八、第三五九旅。第三五八旅由红二军团和第二十八军改编而成,旅长卢冬生,副旅长李井泉。因卢冬生未到职,后由张宗逊任旅长,下辖第七一五、第七一六团。王尚荣任第七一五团团长,朱辉照任政治委员,全团共2000余人。

  9月2日,王尚荣和朱辉照率第七一五团指战员,参加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举行的第一二○师抗日誓师大会。第二天部队从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经荣河城(今荣河镇)、侯马,于23日到达神池县八角堡地区。这时,日本侵略军已侵占大同,雁北沦陷,茹越口被突破,矛头直指太原。28日,王尚荣参加贺龙在义井镇召开的第一二○师军政委员会会议,研究确定对日军的作战部署。会后,王尚荣和朱辉照率部从八角堡南下,参加在同蒲铁路(大同至风陵渡)北段进行的破袭战,配合国民党军组织的忻口战役。10月14日,袭击崞县南、北大常和永兴村之日军辎重部队,歼其100余人,击毁坦克和装甲车各1辆。24日,在北岗地区又消灭由原平出扰的日军一个骑兵中队。

  11月8日,太原沦陷。从此,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占据主要地位。第一二○师奉命从北起大同口泉,南到汾阳,沿同蒲铁路展开与日军争夺晋西北广大农村的斗争。王尚荣和朱辉照率第七一五团进至太原附近的古交镇及交城、清源以北地区活动。

  1938年2月18日,王尚荣和朱辉照指挥部队在忻县黄岭村伏击日军军用列车,歼日军50余人。22日至24日,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袭占平社火车站,歼日军数十人。27日,阳曲日军700余人去平社寻找八路军报复,在东西河庄地区与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相遇,激战半日,形成对峙。王尚荣和朱辉照奉命率第七一五团前往增援,与第七一六团同时对日军发起猛烈攻击,激战2个多小时,将日军击溃,歼其100余人,俘2人。王尚荣在前线指挥战斗时,日军一颗子弹从他的左锁骨下穿透肺部,贯通后背,顿时肺气从前胸和后背外泄(医学说法),血流不止,加之正患重感冒,一咳嗽就大出血,但他仍顽强地坚守指挥岗位,直到将日军击退。贺龙和张宗逊等领导得知后,急派第三五八旅卫生队长贺彪带医生赶到前线抢救,随后将王尚荣送到岚县师部驻地疗伤。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王尚荣的伤势刚一好转,就立即回到了部队。

  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注①)的指示,第一二○师领导决定:由第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团、师直骑兵营1个连,以及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等共2300余人组成大青山支队,李井泉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挺进绥远省大青山地区(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部队出发前,关向应到第七一五团驻地送行,王尚荣代表全团指战员表示:第七一五团作为支队的主力,坚决完成中央军委和师首长赋予的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任务。

  1938年8月初,大青山支队进至绥南厂汉营地区,准备过平绥铁路(今北京至包头),遭到日伪军5000余人的围堵。为分散和吸引日伪军,掩护主力行动,王尚荣率一个营到大同附近伏击日军火车。当完成任务返回厂汉营时,支队主力已安全转移,他带的部队陷入日伪军的包围。在面临有全营覆灭危险的严重情况下,王尚荣冷静地分析形势,迅速查明当面日伪军的兵力部署,准确找到日伪军包围圈最薄弱的接合部,果断率领部队不顾一切牺牲往外冲,勇敢地突出了日伪军的重围,胜利与主力会合,受到上级的表扬。

  8月26日,大青山支队再次北上,采用避实击虚的战术,避开日伪军布有重兵的凉城,直插兵力薄弱的天成,尔后迅速从杀虎口出长城,顺利越过平绥铁路,于9月2日晨进至大青山地区。王尚荣和朱辉照在支队领导下,指挥第七一五团于9月3日至20日,袭击陶林县城,攻占乌兰花(今四子王旗),伏击蜈蚣坝,连战皆捷。随即挥师绥西,9月27日在萨拉齐以北的后脑包、官地打退了日军的阻击。尔后,在绥包线上先后袭击陶思浩、石拐镇、苏安盖等地日伪军据点,横扫阴山350余公里。接着又与兄弟部队一起,投入粉碎日伪军冬季大“扫荡”,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与10倍于己之日伪军,展开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他和朱辉照组织部队正确地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宣传和发动群众,进行大小战斗100余次,共歼日伪军2000余人,开辟了绥中、绥南和绥西3块互为联系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注②)的战略方针。12月22日,贺龙、关向应奉命率第一二○师主力从岚县出发东进,执行巩固冀中、帮助第三纵队和扩大自己力量等3项任务。1939年1月25日,第一二○师主力到达冀中河间县惠伯口村,与冀中军区领导机关会合。贺龙、关向应在去冀中前,电令大青山支队第七一五团,除留下一个营作骨干外,主力去冀中与师部会合。王尚荣和朱辉照立即率第七一五团主力从绥中南下,日夜兼程,于2月8日晚到达冀中安平县西南地区。此时,正值日军开始对冀中进行第四次围攻,第七一五团奉命迅速向师部靠拢。10日晨,在邢家庄地区同1000余名日军遭遇,王尚荣命令部队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利用房屋顽强抗击,激战9个小时,毙伤日军180余人(注③)。12日,全团到达肃宁县刘代庄地区与师部会合。王尚荣同朱辉照立即去师部报到,向贺龙、关向应等领导汇报了去大青山和邢家庄战斗的情况,受到贺龙、关向应的赞扬。

  3月中旬,冀中军政委员会根据冀中地区形势发展和对日伪顽军斗争的需要,为了扩大第一二○师,加强对第三纵队的传帮带,决定将第一二○师和冀中军区的独立第四、第五支队合编,先后组成第一二○师独立第一、第二旅。其中第七一五团与独立第四支队合编成独立第一旅。原独立第四支队司令员高士一是任丘有名的爱国开明士绅,在冀中地区有较高的声望和号召力,贺龙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由高士一担任独立第一旅旅长,王尚荣任副旅长,朱辉照任政治委员。为了顺利完成部队合编,贺龙、关向应事先找王尚荣和朱辉照谈话。贺龙对他们说:高士一参加抗日,跟共产党走是件了不起的事。你们要同他搞好团结合作,要尊重他,生活上要关心照顾他。王尚荣虽然是副旅长,但对部队的组织训练和作战指挥要肩负起担子来。王尚荣当即表示:“坚决按贺总的指示办。”3月19日,贺龙、关向应又把高士一、王尚荣和朱辉照等人召集到一起,商量合编的事。高士一诚恳地对王尚荣和朱辉照说:“以后全仗你们了。论年岁我比你们大,论(军队)工作我是小学生,但愿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该怎么办你们要大胆地办,我保证不会成为你们的工作障碍”(注④)。高士一还主动提出承担后方工作,而独立第一旅的军事指挥则由王尚荣负责。就在贺龙同独立第一旅领导谈话的前一天,日军集中3个师团和伪军共9000余人,分七路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起第五次围攻。由于军情紧急,王尚荣未等上级下达成立独立第一旅的命令,主动率第七一五团向独立第四支队靠拢,同朱辉照到独立第四支队司令部组织指挥作战。在他们指挥下,两支部队一起行动,先后在任丘、河间、大城县境内与日伪军作战多次,歼其900余人。至4月1日,两支部队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粉碎了日伪军的第五次围攻。

  4月22日晚,第一二○师与冀中部队在任丘县东南的大朱村举行合编联欢大会,侦察员报告:河间之日军第二十七师团第三联队吉田大队800余人,带山炮2门和大车数十辆,22日北犯三十里铺,有向齐会地区进攻的迹象。贺龙便将联欢会变成了反击日军进攻的动员会,并立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集中2个旅共7个团和冀中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二十七大队等绝对优势兵力,力争将来犯之日军歼灭。会议一结束,王尚荣和朱辉照迅速赶回旅部,根据师赋予的作战任务,对全旅作了周密的战斗部署,指挥所属4个团与友邻独立第二旅和第二十七大队一起,经过三天两夜的战斗,毙伤日军700余人,俘日军17人(注⑤),首次取得平原歼灭战的胜利,使八路军威振冀中。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致电予以表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等高级将领分别致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第一二○师师长贺龙表示祝贺与“嘉奖”。

  国民党第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进行反共活动。5月下旬,贺龙向王尚荣当面布置反顽任务,说:磨擦专家“河北省保安司令”张荫梧扬言要来冀中收复失地。为了保卫冀中根据地,一定不能让他进来,他要打,我们就毫不客气。这个仗就交给你们独立第一旅去打,而且一定要打好。王尚荣表示:请贺总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一定消灭张荫梧。6月18日,张荫梧率3个旅侵入冀中抗日根据地深县张骞寺、北马庄地区,袭击八路军后方机关,杀害八路军指战员400余人。为尽快消灭张荫梧部,21日夜,在纵队司令员张宗逊、政治委员张平化(1939年4月,由独立第一、第二旅组成1个纵队,张宗逊任司令员,张平化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下,王尚荣和朱辉照指挥独立第一旅主力在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部队配合下,迅速勇猛地插入顽军驻地,将其分割包围,经一夜激战,毙伤顽军500余人,俘其旅长以下2000余人,张荫梧仅带10名残兵脱逃,从而铲除了冀中的一大祸害,保卫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注: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八路军·文献》,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186页。

         ②《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94页。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八路军·表册》,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390页。

         ④《王尚荣将军》,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八路军·表册》,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3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