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巾帼英雄李林
发布日期:2015-09-23 11:29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为了换取今天幸福的生活,有多少巾帼英雄撒鲜血、抛头颅,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二十多年的时光,像流水那样逝去了。但,你依然活在人们的心间。
在今天和平的日子里,看见我们的女同志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男子们一样地奋发图强,在各条战线上显示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时,我的心头便默默地悼念:李林,你安息吧!你虽已死去,但你的精神被中国妇女继承下来了,发扬光大了,她们正在从事着伟大的事业!而当看见有些女同志,陷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一味追求和缅怀于个人的所谓温暖舒适的幸福时,我不禁就要高呼:同志,别忘记了李林!
那是一九三八年。我在中央党校的学习结束,被派去雁北地区发展地方武装。我告别了延安,到了长城以外的凉城县,先去拜访雁北独立营的营长刘华香同志。走到独立营的驻地,我被一位剽悍的骑兵吸引住了。骑手是位不及马高的矮个儿,正在操场上驯马。骑手左脚踩住马蹬,身子一跃,像燕子般轻轻地跨在马上,两腿一夹,马向前一窜,四蹄腾空,飞驰起来。骑手任马奔腾,时而藏身马肚下,时而挺立马背。忽而抽出战刀,左右劈杀;忽而倾身伏背,练习骑射。这样一个矮个儿,能有如此高超的骑术,把我看呆了。我正暗自称赞,骑手突然勒住马缰,跳下马来,轻轻地抚摸着马背,看得出一个骑兵队战马的爱恋。少顷,骑手牵起缰绳,从我面前走过,遛马去了。
我看清了这位骑手,军帽低低地压在前额,两只不大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锐利的目光,脸膛黑里透红,而那张瓜子型的脸庞,分明是女性的轮廓。我望着骑手渐渐远去,直到看不见那低矮的身影,才蓦地想起我是来看望刘华香营长的。于是折转身,走进刘营长的屋子。
老刘热情中略带惊奇地接待了我。早在红军长征时,他就是我们团的团长。老战友相逢在抗日前线,促膝谈心,不觉就过去了个把钟头。
这时,在门口走进一个人来。我侧目一望,原来正是方才那位骑手。只听刘营长说:”又自己遛马去了?”那人微微点头答应,不经意地说了声:“嗯哪。”纯粹是女性的话音。
“哎,给你们介绍一下。”老刘说,“这位是才来的地委武装部长姜胜同志。这位是我们的教导员,李林同志,雁北地区著名的女将!”
我一听,愣了,果真是个女的。简直不敢相信。李林同志却说:“刘营长!你又取笑我了。”她朝我走前两步,伸出手来,“姜部长,以后多帮助!”
我还在发愣,居然忘记了伸手。还是刘营长提醒我。
“老姜,你还有封建残余,不和女同志握手?”
我慌忙握住李林同志伸出的手,抱歉地一笑,只觉得脸上有点烧,含含糊糊地说了声“哪里哪里。”李林同志却很自然,摘下军帽,露出剪短的头发,招呼我们一齐坐下。
她问我:“姜部长刚到吗?”“我才从延安来。”“你多幸福啊!我要是能去延安,看看毛主席,那该多好呵!”说话间,倾露出她向往住延安,想念毛主席的一往情深。
听她的口音,像是福建人。要不是刘营长介绍,我想都不敢想她是女的。这样泼辣、勇敢的女指导员,我想她一定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便问:
“李教导员过去是哪个部队的?”
“我是个新兵。去年刚从国外回来。”
原来她是个归国华侨。我更加惊诧了。女骑手,华侨,新兵,教导员……这一切怎么联系起来呢?李林同志注视着我,讲述了她的经历。
她是福建人,侨居在新加坡,正在读大学。自从日寇侵入东北,她和许多侨胞在一起,从海外密切注视着祖国时局的变化。国民党的不抵抗,引起她的愤慨。日寇步步逼近,使她热血沸腾。祖国的领土片片沦陷,如同割她身上的肉。卢沟桥的炮声,飞过海洋,震撼着皇帝子孙的心。眼看着祖国山河快要破碎,爱国华侨再也不能坐视了!她,年轻的李林,和一批爱国的中华儿女,依然抛弃了大学生活,远渡重洋,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
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她没有探视阔别多年的福建故里。国将亡,家安在。她一直北上,奔赴抗日前线。开始,她加入了山西抗日救国牺牲同盟会。“牺牲”四个字,正符合她的心愿。抗日救国,就得有牺牲。李林是抱着牺牲的决心回国的。经过一段学习,李林被委派为雁北地区“牺盟会”的组织部长。她一回到祖国,就认清了国民党政府的投降主义。在国外的时候,李林读到过斯诺的《西行漫记》,她知道在中国黑暗的上空,闪耀着一颗红星。她很快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她渴望着能到延安去。组织上也考虑过送她去延安。可是,李林自己又不走了。她说:“回国为了抗日,前线正紧张,我怎么能去后方?”她坚持在雁北开展抗日活动。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展、组建了雁北的第一支抗日武装——独立营。在组建过程中积极工作、成绩突出的李林同志,担任了独立营教导员。
我们又回到了眼前的谈话。
“你的骑术实在太好了!”我羡慕地当面称赞她。
“还是去年来这里才学得。”李林谦虚地说。“雁北多山,地区辽阔,又是游击区,为了适应工作,必须学会骑马。要打日本鬼子,就得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
“教导员为了学骑马,胯骨都磨破了。”刘营长补充说,“她学骑马,练射击,现在成了一位能劈杀、能射击的真正骑兵,还是一个弹不虚发的神枪手!”
“不行!你别信刘营长替我瞎吹。我还要坚持练下去。”……
这是我第一次见李林。她在我的脑子里,刻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独立营改编为八路军的一个支队。李林同志调任为雁北专属秘书长。
雁北,本来就比较贫困,又受敌人的封锁扫荡,困难重重。李林同志骑着她的骏马,带一挺冲锋枪,暗藏两支手枪,只身来往于雁北地区十三个县。不管到哪,她都住在贫农家里,帮助老乡扫地、担水、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她每到一处,便能迅速点燃抗日的烽火,发动减租减息,组织扩军支前。李林的名字,传遍雁北十三县。谁都知道,她是一位能骑善射的女将。又是一位能接近群众,善于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地方工作领导干部。她到了哪里,哪里的大娘、大嫂,都争着往自己家里拉,身子后面总是跟着一大帮小子、丫头。我和刘华香同志,经常谈起李林,都认为一个青年女同志,又是个华侨,知识分子,抛弃国外的物质生活,丢掉大学的毕业文凭,来到炮火连天的抗日前线,来到艰苦的雁北农村,实在不容易!实在不简单!我们要爱护、珍惜这样的好同志、好党员、好干部,她将来一定能为我们党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九四零年晚秋,日寇向雁北地区发动了第十次扫荡。在右玉县的南山一带,我们雁北地委、专署和各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还带着一个干部培训班,被困在敌人的六层包围圈里。当时我们掌握的战斗力量,就一个骑兵连,情况十分危急。大家下了决心,冒死冲出去!
临时把人员组织了一下,由骑兵连开路,其他人紧跟着往外冲。李林不听别人的劝阻,抢先带领着骑兵连,冲进敌阵。刀枪射杀,马蹄践踏,杀开了一条血路,大家拼死冲锋,终于从包围圈里冲了出来。
我们掩藏在平台村西的山沟里,略事休整,发觉有一部分同志,被敌人隔断在后面。不由分说,李林纵身上马,带着骑兵连,杀了回去。这一手回马枪,敌人万无所料,很快就把分割的同志接应了出来。但在返回的时候,敌人有了准备,在附近的山坡上设了埋伏,堵截我撤出的骑兵连。李林当机立断,指挥骑兵连选择另一方向突围,带领其他同志迅速转移,留下她一个人坚持掩护。骑兵连长要李林先走,另留一个战斗小组掩护。同志们也都纷纷要求李林先撤。但是李林非常坚定,在她女性的声调里,透出一个指挥员的威严和刚强,她说:“服从命令,撤!”
部队撤走了。李林跳下马来,抱住马脖子,依偎了一会,说声:“再见了,伙伴!”她把自己的一个日记本,还有一支从国外带回的钢笔用手绢包扎好,拴在马鞍上,向马臀上击了一枪托,深情地说:“去吧!”那马仿佛领略了主人的心意,点点头,长嘶一声,扬起四蹄,跟在骑兵连后面,疾驰而去。
李林一个人,端着冲锋枪,朝敌人的埋伏圈走去。她乘着敌人尚未发觉,朝鬼子埋伏的方向,打了一梭子。这枪声,既通知我们:附近有敌人,赶快转移。又通知敌人:来吧!八路军就在这里。李林呵李林!在这危急关头,你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置之度外,把敌人的枪弹引向自己的躯体,独身抗敌顽,掩护革命的战友。李林呵!你那矮小的身材,高过巍巍长城!
果然,敌人朝李林所在的位置,猛烈开火,乘着敌人疯狂射击的时候,李林把身上的皮大衣反转来穿上,羊毛朝外,把自己伪装起来,朝山顶爬行。当她爬到山顶的时候,就向敌人打起枪来。敌人立即把火力集中到山顶。就在李林和敌人对峙的时候,骑兵连和其他同志都安全地转移了。
我们听见枪声,知道有敌人,但情况不明,和骑兵连又失去了联系,不能轻易行动,只好转移到另一条沟里,等到天黑后再说,确保了同志们的安全。
敌人密雨般的枪弹,射向山顶,山上一枪不还。鬼子叽哩哇啦地冲向山顶时,突然响起了冲锋枪的扫射声,鬼子又叽哩哇啦地滚下去。于是,密雨般的枪弹,复又射向山顶,山上又是一枪不发。当敌人再次冲上时,又被山顶的冲锋枪扫了下去。这样反复了三、四次,大概鬼子也发觉山上只有一个八路军,就不再射击了,却象疯狗一般的吼叫起来。吠了一阵,突然止住,却听一个汉奸翻译嚎叫起来:“八路听着,缴枪不杀!皇军宽待俘虏!你们的部队已被皇……”
忽然山顶“叭”地响起一枪,那汉奸就断气了。
鬼子的机枪、步枪,狂乱地射向山顶。鬼子是想“抓活的”,但始终到不了山顶。
这样僵持了半天,再也听不到山顶的冲锋枪声,只是偶尔响起一阵手枪的射击。鬼子更疯狂了,渐渐逼上山顶。山顶的回击,更稀疏了,过上半响,才响起清脆而单调的一枪。
天也暗了,暮色已经升起。如果熬过这一阵,那就好了。偏偏在这时候,枪声沉寂了——多想听见山顶那清脆而单调的枪声呵!哪怕只一响也好!然而,然而再也听不见了……
敌人撤走以后,我们奔向山头。在山顶的一个坑洼处,李林躺在那件皮大衣上,白色的皮大衣,染得殷红。身旁撒着一挺冲锋枪。两支手枪,枪膛全部空着,没有一粒子弹。喉咙上有一个枪眼——她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粉碎了鬼子“活捉八路”的狂言。她壮烈的死,显示了中华儿女的坚贞气节。她宁死不屈的精神,显示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李林,是个刚满三十的女同志,走上革命征途只不过三、四年,就离开了我们的队伍,实在是太早了!本来,她可以不牺牲的啊!谁要她一个人跑上山头去牵制敌人,掩护部队呢?噢,不!如果她不这样做,就会造成我们更大的伤亡!就会玷污共产党员的称号!
我们抬起她的遗体,迈起沉重的脚步,走下山去。上山时清点了一下,李林击毙了八个敌人,包括那个该死的汉奸翻译。
那天在朔县西施湖,天阴沉沉的,飘着雪花。部队临时集结在这里,还有各级地方干部,方圆数十里的群众,都来向李林同志的遗体告别。党政机关、部队、广大群众,一起为李林同志举行了追悼大会。一位花白胡须的老人,揉着湿润的眼睛,连声赞叹“烈女!烈女!”妇女的哭声,牵动了群众,响起一片啜泣声。主持大会的人高声呼喊:“同志们!老乡们!别伤心!别流泪!李林同志不需要眼泪祭奠!”
追悼的炮声响了,好似上千颗心一齐爆炸,倾泻出对敌人的愤怒和仇恨!
二十多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地逝去了,时光的流水,冲洗不掉我心头的悼念!李林啊,李林!你这“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巾帼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间!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