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秦赞忠:18岁血染大青山 72载后魂归故里

发布日期:2016-04-27 12:21    来源:网易新闻    作者:晋绥基金会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国纪念。日前,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东阳村村民秦尔旺说,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们全家更加怀念曾为国捐躯的大爷秦赞忠。秦赞忠曾就读于太原成成中学……青山外,长城长/成成学子好儿郎/万里征战何所惧/青春热血铸辉煌……这首《青春热血铸辉煌》又把我们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热血男儿誓报国
  秦赞忠(1921-1939年),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东阳村人,1932年考入设立该镇的县立第二高级小学。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除了在课余时间经常为本校的墙报写稿外,还不断在全国性的《少年报》发表文章。该报曾刊登其照片,介绍其事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校进步教师赵玉华、李菊泉等常向学生讲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少年秦赞忠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立志做一名爱国者。1935年,秦赞忠考入太原成成中学就读。  
  太原成成中学,由在晋工作的多名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于1924年在太原市坝陵桥成立。取校名为“成成”,是取古训“成人成己”之意。自1930年,共产党员武新宇(新中国成立后任内务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共产党员刘墉如(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先后任校长,共产党员焦国鼐(字筱宗、新中国成立后任山西省副省长)、共产党员杜心源)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先后任训育主任和教务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山西省省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普协会主席的裴丽生等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教师,均先后在该校任教。1937年春,中共山西省工委批准成成中学在教师中成立党支部,刘墉如任书记。当年4月,已是“中华民族先锋队”队员和“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员的秦赞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原清源县公园,后改为清源中学。1937年8月太原成成中学迁到这里办学。10月,“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在这里成立。
当年的校舍
  1937年10月初,成成中学师生成立抗日武装的要求,得到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武装部的重视,经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批准,当月10日,在上级党组织的帮助下,“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在学校迁入不久的清源县(今清徐县)正式成立,由刘墉如任队长。值得一提的是,秦赞忠的弟弟秦赞贵(秦杰)也在该校读书,兄弟俩同时报名参加了抗日义勇队。
  “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成立后,即奉命向离石县战动总会转移,行军途中,曾在交城县沙沟村住宿。
 
  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庄,村中老人还记得有一些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村里传标语等抗日宣传。
  秦家家境富裕,是东阳村的名门望族,得知兄弟两人都参加了抗日义勇队,家人着急了,亲自赶赴学校,劝说两人远离战火。但兄弟俩不为所动。秦赞忠说:“日寇入侵,山河破碎!国家不安,人民不宁,热血男儿岂能不顾国家,贪图自己享乐而当逃兵回家?”
  最终,家人支持了他们的爱国抗日之举。从此,秦赞忠兄弟俩随义勇队奔赴抗日前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争生涯。
奉命挺进大青山
  同年11月,“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改名“成成中学抗日游击队”,成成中学400余名师生举校从戎,共赴国难,成就中华民族抗战史上一大创举;70多年后的今天,当秦赞忠的后人秦尔旺向记者讲述这段热血与生命铸就的峥嵘岁月时,依旧热泪盈眶。
  这之后,队员又增至642人,先后又更名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游击第四支队”、“山西保安二区游击第四支队”、“大青山游击第四支队”、“绥蒙游击第四支队”。成成中学原校长刘墉如任支队长,冯福厚任副支队长,宋玉森任参谋长,宁德青任政治处主任,曹振之任副主席兼党总支书记,下辖4个连。秦赞忠初任支队政治处干部,后任四连、一连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1938年8月,第四支队离开五寨县,奉命向时为绥远省的大青山挺进,大青山位于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川平原以北。他们既要完成艰苦的行军任务,沿途还要不失时机地组织与发动当地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工作。白天行军受到日军堵截时,只好夜间行军。一日,大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雨夜行军时,前面突然传来命令:山洪即将暴发,立即跑步前进。霎时,洪水袭来,齐至腰深。秦赞忠见状,立即命令连队变纵队为横队,大家互相挽紧手臂,互相搀扶,前边拉后边的人,后边推前边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一夜间行军65公里,完成了雨夜急行军的任务,按时到达了偏关县老营、水泉堡一带。在偏关稍事休整后,四支队继续前进,大家披星戴月,夜行晓宿,历时月余,跋山涉水千余里,终于抵达大青山地区。
一腔热血染青山
  1939年5月初,四支队由绥中南下蛮汗山地区,开辟新区工作。为了加强一连的领导,秦赞忠由四连指导员调任一连指导员。由于四支队配合主力部队,在土默川以东和凉城县的岱海滩边附近打了几次歼灭战,歼灭了日伪军一部,于是日军纠集10倍于我军的兵力,占据了有利地形,向四支队一连所在的二龙宿太村进行伏击。连长王怀珠和指导员秦赞忠立即指挥一、三两排奋勇冲锋、抢占村右侧的制高点,掩护二排撤退,并对从背后进攻我阵地的敌军猛烈反击,一连在腹背受敌进攻的不利情况下,连续打退了敌军的三次冲锋。不料,不等一连战士们喘过气来,日军又从土默川方向增来一队骑兵,对一连进行又一次大的袭击。此时秦赞忠已负伤,但他鼓舞大家:“我们以一枪当两枪,以一弹当数弹,以一石砸数敌,一定要坚持到底!”子弹打完了,他们就用石头砸向蹿至前面的敌人。但终因敌我悬殊,年仅18岁的秦赞忠光荣牺牲。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蛮汗山,染红了大青山冬日的积雪。
  1951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确认秦赞忠为革命烈士,并向烈士生母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和抚恤小米400公斤。
烈士英魂归故里
  遥忆青春之年抗战他乡,今历72载终于魂归故里。2011年7月13日,抗战英烈秦赞忠的遗骨迁归故里。秦尔旺说:“这缘于央视电视频道制作播出的数字系列电影《成成烽火》,引发了秦赞忠亲人们对烈士无尽的思念。”
  曾与兄长并肩战斗的秦赞贵(秦杰)今年已是91岁高龄,他从绥蒙抗日游击第四支队转业后从事公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就职于北京市公安局,现已离休。当他含泪收看了央视的《成成烽火》后,嘱咐侄子秦尔福、秦尔旺,自费找到内蒙古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宇,联系秦赞忠烈士魂归故里一事。烈士后人的到来,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政府、县委宣传部和民政局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当地安排他们参加了当年6月28日在内蒙古武川县举行的《成成烽火》首映式。
  当地有关人员还陪同秦赞忠烈士的后人秦尔旺等先后行程400多公里,参观烈士当年的战斗和牺牲地(那里如今已开辟为国家级森林旅游区),最后到达烈士埋骨之处,并为烈士归根题词纪念。晋中市也高度重视烈士回归一事,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与东阳镇、村两级班子一同参加了当天的仪式。秦尔旺说:“迎回烈士忠魂,让其长眠于秦家祖坟,目的是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以及教育后辈儿孙们要向烈士学习。”
  逝者如斯夫,70多年弹指一挥间。秦赞忠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英勇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的事迹,气壮山河,他的英名,也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青史上,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原载2015年10月29日《三晋都市报》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