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关向应 »

《关向应传》节选第八章 对三纵队的传、帮、带

发布日期:2015-06-24 15:43    来源:《关向应传》    作者:晋绥基金会
  冀中军区第三纵队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队,为提高其作战能力,支持长期战争,需要进行整顿训练,以推动它迅速正规化、“八路化”。贺龙、关向应决定由一二〇师担负主要作战任务,抽调冀中军区4个支队和津南自卫军到冀西山区整训。同时,先后从一二〇师抽调了五十多名各级领导骨干给冀中军区,加强他的领导力量。关向应还从一二〇师抽调一批干部,组成工作组到第三纵队,利用战斗空隙帮助整训部队、训练干部,举办政治指导员、锄奸干部和敌工干部的训练班,使第三纵队组织、思想、制度、作风和战斗力等方面都得到加强。这年七月,方强率领的总政治部考察团到达冀中,并与一二〇师联合组成若干工作组,分别到第三纵队帮助整训工作。其重点是加强党委在部队的领导作用及连队支部的核心作用,培养积极分子,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同时健全各种制度,发扬 民主作风,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因为冀中部队组建起来不久,党员的数量很少,大部分连队还没有建立党的组织,政治工作比较薄弱。贺、关根据这一情况,马上从一二〇师抽调不少党员干部给冀中部队,还多次叮嘱三纵队领导同志注意发展党团,培养干部。一二〇师还和第三纵队联合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交流了政治工作和整军工作经验。会后又组织参观团到双方部队中参观,互相学习。贺。关为了提高冀中部队的作战能力,还让一二〇师的每个团都带上冀中部队的一个团,在战场上并肩作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关向应和贺龙经常亲自与冀中解放区领导人在一起谈思想,讲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以实际行动团结和影响他们。冀中地区有些干部队共产党、八路军必须在统一战线中保持独立性问题认识不清。贺、关耐心地反复地给我们讲述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确定的政治原则,告诉他们只有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才能真正巩固统一战线的道理。并且坦诚地向他们指出由于认识不清,在工作中造成一些无原则让步,给发展和巩固统一战线造成的危害。帮助冀中地区一些领导人很快提高了认识,加强了地方党和政权的建设。贺、关领导冀中部队整训,加速了冀中部队正规化的进程,在冀中部队建设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吕正操说:“我们冀中几个领导同志深深感到,冀中部队能够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能够经受1942年日军发动的空前残酷的大扫荡,最后能为党保存了几万人的战斗部队,这是同贺龙、关向应亲自指导,和一二〇师部队的传、帮、带分不开的。”
  要把游击队改造成为主力部队,实现正规化、“八路化”,是个异常艰巨、异常复杂的任务。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冀中军区有些部队,如独立第四、五、六支队,津南自卫军、冀中军民等,成分比较复杂,尤其是这些部队的某些上层人物,因其阶级出身不同,政治面貌各异。在整编训练过程中,冀中军区限于条件,“老干部少,底子差,就将自己顾不上和消化不了的部队都拨给了一二〇师改造、训练。”而要团结整编、改造这些部队,首要问题是把上层人物团结好,促进他们政治上的进步,然后才能采取组织措施,进行改编。据《关向应笔记》记述,当时他和贺龙、甘泗淇就此问题商量了几条办法:在团结问题上,一要表扬他们的抗日行动,不要因为他们的某些缺点而否定他们,这是团结他们的基础;二是对他们的批评一定要谨慎;三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主要是引导他们学习毛泽东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改编部队问题上,一是上层领导人不变,二不是一二〇师吃掉他们,而是把一二〇师的部队编给他们;三是手下干部成分不纯须变动者,必须通过他们,征得他们的统一。当时,关向应和贺龙都把主要精力用在做上层人物的工作上。贺龙熟知中国社会情况,对三教九流那一套都懂,在团结教育这些上层人士,促进他们政治进步的工作上,起了重要作用。
  这些从旧营垒里出来的上层人士,在其走向中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阵营的过程中,都曾有过极其曲折复杂的经历。独立第四支队司令高士一,是任丘县又名的士绅,排行第四,人称“高四爷”。他为人仗义疏财,有正义感,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就举旗抗日,日军因此放火烧了他的家。1938年初,他的部队改编为河北游击军第五路,他任司令。5月间,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把冀中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成立冀中军区时改编为独立第四支队。
  独立第五支队司令魏大光,当过旧警察,深受流氓无产阶级思想影响。他用结拜兄弟、哥们儿义气那一套把一些人团结在他的周围。因此,虽然他举起了抗日的旗帜,但是在他的部队中,旧的影响依然很浓。他的部队有千把人,原在霸县信安镇一带活动,冀中军区成立时整编为独立第五支队。
  冀中军民司令员王长江,原是国民党河北军民副司令(总司令是坚决反共的“磨擦专家”、国民党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张荫梧)。他于“1921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从那时以来,他差不多在每一个重要的军人,如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手下都打过仗。1931年日军进军东北时,他曾指挥作战,直到下令撤退时为止。那时候,撤退是蒋介石及其政府一贯的方针,一方面拍日本人马屁,另一方面则等待外国援助。1932年和日本人签订了停战协议后,他被派到南京去,从德籍及意大利籍的教官那儿受特殊的军事训练。”抗战爆发后,他担任河北民军副司令,主张抗日,反对磨擦。1938年12月初,张荫梧率领3个核心团向冀中军区二分区进犯时,全部被消灭,其中大部分是放下武器或起义的。王长江坚决要求留在冀中。这次起义人员编成两个团,改称冀中民军,往常聚聚任司令员。
  贺、关子团结教育他们时,针对个人不同的特点做工作。对高士一,主要是鼓励他坚持抗日,不断进步,还从一二〇师派去十几名红军干部,帮助他带好这支部队。日军嫉恨高士一参加了八路军,常到他的家乡任丘县大苟各庄去烧杀抢掠。贺龙担心高士一的妻子遭到不测,亲自动员他将其妻送往晋察冀边区,还派部队将他的妻子护送过平汉铁路。独立四支队与七一五团合编为独立第一旅时,贺、关报告中共中央军委,提议由高士一任旅长,而让红军老干部、七一五团团长王尚荣做他的副手。高士一得到贺、关无微不至的帮助,思想上不断进步,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魏大光当时27岁,年少气盛,颇为敏感。贺龙着重教育他处理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与方法。他常对魏大光说:“你过去同一些人磕头、拜把子,大哥、二哥都不错。但是,你现在参加了革命,就要反对这些东西。封建式的感情是靠不住的,只有阶级感情靠得住。这方面,我最有体会,现在是抗日,这是民族战争。为了中华的生产,我们要坚决打日本。打不打日本,这是当前一条辨别是非的标准。什么大哥、二哥,都要用这条来衡量。”他还不厌其烦地同魏大光的一些结拜兄弟谈了话,促进他们摆脱旧的观念。魏大光听从他的意见,正确处理了与一些兄弟的关系,坚决站在抗日一边。1938年4月魏大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又担任一二〇师独立第二旅旅长。以后魏大光去大清河积极扩大武装,打击敌人,不幸于8月26日在于日军激战中英勇牺牲。同年10月20日,朱德、彭德怀通报全军予以褒扬。贺、关对王长江同样采取团结与信任的态度,促进他不断进步。这年五六月间,贺、关决定由一二〇师特务团和冀中民军及先遣支队合编为民众抗日自卫军,王长江任司令员;12月,民众抗日自卫军和挺进队合编为冀中军区警备旅,王长江任旅长。1943年,王长江随吕正操到达晋绥军区,任第八分区司令员。
  这些上层人士各从不同的出身,转变为共产党员、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员,都曾经历了艰难的思想改造历程,各自作了刻苦的努力。但是,他们的进步变化、也是同贺、关的悉心帮助分不开的。这些上层人物的改造工作,推动了整个部队的成中,加速了正规化的进程。其后,经过几年战火的锻炼,冀中军区拨给一二〇师的几个支队,都成了一二〇师的主力团队。
  部队进军冀中期间,除了成功地改编了几支新部队,一二〇师各部还在各地积极动员广大青年参军,使部队有了很大发展。
  这次贺龙、关向应率领一二〇师主力进军冀中,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吕正操说:“概括起来,至少有这样三点:第一,带领部队打仗。象齐会战斗,一二〇师教我们怎样打仗,我们配合作战。第二,给冀中留下不少优秀的红军老干部,象常德善、吴西、萧新槐、郭陆顺等同志。第三,带作风。老红军的优良作风对冀中部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冀中部队大都是由旧军队和农民部队改编而成的,部队中存在着极端民主化和绝对平均主义的倾向。一二〇师来了以后,帮助我们逐步克服了这些缺点。我们也向红军老大哥学到了关于军民关系、官兵关系等方面的好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