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刘少白 »

刘少白传--第二章清末与民国初年(六)

发布日期:2016-09-07 15:16    来源:《刘少白传》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
 6.民国初年
    帝制废除、民国建立,实现了志士仁人多年为之奋斗的夙愿,少白极为振奋。他知道新建的民国百废待兴,急需建设人才,便立即返回太原山西大学堂,继续学习法律专业。
    这次他把年仅11岁的女儿种子也带到太原,送进阳兴公立女子学校读书。上学必须有正式的学名,少白一向认为:“女子未必不丈夫!”于是给女儿起名“刘亚雄”。身为山西大学堂学生的少白不便照顾女儿,便把亚雄寄托在白嗣懿的堂侄白象锦(字云轩)家中。
    白云轩也是少白的好友,他家在兴县置有田产,自己于1907年留学英国,回国后在太原从事实业,成为山西有名的保晋公司的协理、大同公司经理。他看到少白父女两代在不同的学校同时求学,实为当时社会所罕见,对少白的开明进取深感赞佩,对亚雄自然是视为亲女,倍加关爱。亚雄生活在这样具有国际眼界的新型知识分子家里,呼吸着自由民主思想的新鲜空气。在少白的影响下,作为家乡第一个放足的女孩,亚雄的秉性本来就有些特立独行。在太原读书期间,亚雄的生活方式变了,说话办事也更加有了自己的主意。
    为在全国推进共和,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各省临时议会先后成立。1912年4月,山西省临时议会组成,山西灵丘人士杜上化被选为议长。在民国初建、社会洋溢着革新气息的山西,省临时议会被人们看成是公众参与政事的舞台。正在学习法律专业的少白,更是对它寄予了厚望。
    封建专制刚被推翻的民国初年,开放党禁,各种党派团体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令习惯了思想封闭、舆论一律的民众看得眼花缭乱。在纷纭的党派中,1912年5月由若干个小党合并而成的共和党,成为当时最大的政党。曾任武昌起义都督、民国临时政府副总统的黎元洪为该党理事长,张謇、章太炎、伍廷芳等风云人物为理事。共和党主张“保持全国统一,采取国家主义;以国家权力,扶持国民进步;应世界之大势,以平和实利立国”。这些口号对于渴望国家女足、社会进步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对实现民主共和满怀憧憬的少白加入了山西的共和党,曾为报刊撰写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文章,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1913年春,在山西临时省议会第二次议员会议上,少白被选为议会议员。他深感自己肩负为民奔走的使命,便暂停了学业,专心从政。为如实反映民意、认真履行议员的责任,他深入社会底层民众做社会习查,积极开展赈济灾民、救助危弱、防治瘟疫等慈善活动。
    但他所面对的现实却是愈发令人失望。辛亥革命激发起来的热情逐渐减退,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慢慢又恢复了过去的老样子。临时议会原本应是反映各方民意、讨论决定国民大事的庄重场所,但开起会来常常是吵成一团,混乱不堪。有时相互间竟大打出手,毛笔、墨盒成了手中的武器满天飞,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把墨盒钉死在桌子上。更有甚者,在后来的选举中竟是贿选公行,议员席位成了权贵势力角逐争夺的猎物,广大民众则被排除在外。
    这一切,使少白陷入长久的苦闷而又不得其解。
    1914年春,少白把妻子接到太原,亚雄也被从白云轩家接回来。家人团聚给他带来温暖和快乐。但家庭的重担也逐渐让他感到吃力。尤其是当议会经常陷入瘫痪而发不出议员津贴的时候,甚至要靠典当度日。身材瘦小的亚雄常常把家中的当物举过头顶,吃力地递上高高的柜台。
    曾是满怀抱负的少白,也不得不面对养家糊口的现实,先后在河北藁城、兴县干过承审员、税收员。但这类小吏的微薄薪水仍不能扭转困境,不得已到年底时,他又把母女俩送回兴县老家。
    少白回到太原后,适逢省议会恢复选举议员。其间贿选拉票,乌烟瘴气,少白落选。此结果早在他预料之中。多年后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中国的民主招牌,辛亥革命以来即是假的,他若勿论,即从历次的选举而言,谁不曰是‘贩卖猪仔’。迨至国民党专政,不唯民主趋向每况愈下,而且变本加厉……但中国人民的嗅觉已经敏捷了!种臭烂不堪的‘猪仔’,只有‘狗’才会去光顾”。
    其时,少白所加入的共和党也每况愈下。不少党人其实是假借共和,投机钻营,谋取权位。共和党只不过是他们追逐权势的阶梯。到后来共和党竟然拥护袁世凯独裁专权,完全抛弃共和。少白痛感“民国不民,共和不和”,愤然退出共和党。
    从此,他脱离政界,重返山西大学堂法科政治系,继续完成学业。
    在校读书时,经在太原阳兴中学讲授英文的白嗣懿介绍,少自在该中学谋到了语文兼职教师的职位,月薪10余块大洋,但仍不够支撑家用。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编写了一套内容新颖、思想进步、语言流畅、文字通俗的国文课本。省教育厅为此发给他200块大洋酬金,窘困的家境才有了好转。
    这时被送回黑峪口老家的亚雄听说太原女子师范学校招生,写詹给父亲恳求报考。少白回信道:“儿求学之心切切,为父慰甚,报考事当已坚行。”在少白的支持下,亚雄以优异成绩被录取。民国初年的山西,为大力发展教育,有各种优惠鼓励。亚雄作为乡间女孩,能考入太原女子师范学校,在当时实属罕见,兴县乡民也觉得光彩,县劝学每年发给100块大洋以资助学。
    1918年7月,年已35岁的刘少白,历经曲折,几度中断,终于完成大学学业,获法学学士学位。从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转向研习西方科学与民主思想,坚持完成了新式高等专业教育科目,成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
    但是,满腔热忱、胸怀大志的少白面对的却是一个乱象丛生时代。
    1913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把实现共和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自己则实业建国,立志10年内修20万里铁路。哪知袁世凯站稳脚跟后不久,就开始排斥共和,推行专制独裁,甚至悍然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忍无可忍,号召发起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但国民党领导层意见分歧,南方各省督军又被袁世凯分化瓦解,“二次革命”归于失败。
    曾被孙中山寄予厚望的山西督军阎锡山,讨袁时竟“保持中立”。袁世凯死后,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又闹起了“府院之争”。黎元洪借重“辨帅”张勋对抗段祺瑞。没想到张勋搞出一场“复辟清室”闹剧,引来举国反对。黎元洪随之失势,段祺瑞东山再起。
    阎锡山因竭力投靠段祺瑞而再次时来运转,被段祺瑞任命为山西省省长,名正言顺地独揽军政大权,全面主政山西。
    此时的阎锡山在少白心目中早巳黯然失色。他的好友温寿泉与阎锡山本是患难之交。温是读书人,学问比阎锡山好,太原起义前衔职官位也比阎高。当年温率军撤出太原后,占据了物产富庶的晋南河东地区,保存了革命实力。因与北逃的阎锡山联系不上,为对抗清廷成立了河东军政府。阎锡山返回太原后却认为温寿泉是趁他之危另起炉灶,对此耿耿于怀。
    深知阎锡山为人的温寿泉其实早就有所提防,主动请求撤销了河东军政府,但还是躲不过去。阎锡山先将原是副都督的温寿泉架空,做了军政部部长的虚职。不久,阎锡山心腹南桂馨因与河东军政府争财政税收,被温寿泉的部下张士秀、李凤鸣扣押。阎锡山不便直接动手,便以叛乱罪名报告给袁世凯,由北京政府出面将二人抓到北京判刑入狱。
    温寿泉见阎已露杀机,日后必是凶多吉少,便借着北京政府授予自己陆军中将的机会,举家搬到北京当了寓公。
    民国建立才七年,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已让少白看了个够。他终于明白,旧世界远不是一场革命所能结束的。在腐朽落后与强权专制依然横行的社会里,自己的法律专业其实无处施展。
    而这时又有家事需要考虑。妻子爱莲生育多次,但活下来的只有亚雄、竞雄两个女儿。不能为刘家传宗接代使爱莲深感愧疚与压力,多次提出让少白再娶一房早日得子。少白虽也希望能有儿子,可对再娶的事情却不以为然。但这话不仅爱莲常说,周围亲友也有议论,听得多了不免也要认真思量一番。前两年自己在河北藁城做承审员时,认得一个女子李云,自幼失去父母,流落他乡,以缝补为生。李云心地善良,手艺精巧,活计深为众邻里称道。这样聪明贤良的弱女子,却遭如此身世,少白当时就深表同情。现在想来,若真要再娶一房,这李云再合适不过。只是不知李云近况如何,人家是否情愿。少白专程又去藁城,征得李云同意后,郑重娶回。后见李云年轻好学,又送她上了太原的山西蚕桑专门学校。
    待少自从山西大学堂毕业时,肩上生活的担子更重了。若为生计考虑,那就只能混迹官场,在贪赃枉法与养家糊口之间的夹缝中苦苦谋生。而少白又实在不属于此。一介书生能有益于社会的,看来只有教书。
    于是,少白选择了执教。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编著)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