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刘少白传--第三章执教生涯(三)
发布日期:2016-09-07 16:03 来源:《刘少白传》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
3.执教与办学
亚雄走后不久,阳兴中学停办。这时少白在太原读书、从政、执教已近20年。他在太原府中学堂、武备学堂和山西大学堂的同学好友,已分布在山西政商学各界,具有相当的人脉基础。但在时代变革的社会百态之中,少白不为名利所动,不改做人本色,专心教学,其才学人品,被太原的同仁贤达们所公认。听说阳兴中学停办,山西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李尚仁特意拜访少白,聘请他到该校任国文教师,兼学校秘书。
北洋政府期间各省教育基本仿效日本,设立多所专门学校和单科大学。当时的山西太原就先后设有工业、矿业、商业、法政、师范、农林、医学、蚕桑等多门类省立专门学校。雄心勃勃经略山西的阎锡山,把工业专门学校看作是培养山西军工机械人才、扩充自己军事实力的基地,格外器重。学校以优厚薪酬延揽省内外学者名家先后在校任教,当时有留学日本的教育家李尚仁、留学英国的地质学家孙晋褀、采矿冶金专家迟庄等人。就是一般教师,也大都刻苦敬业、教学严谨。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有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投考了早期的黄浦军校,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将领;有的成为当时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更多的人成为山西军工、矿业、冶炼、机械等方面的中坚骨干。在民国军事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太原兵工厂八个分厂厂长中,就有四人毕业于工业专门学校。当时在各类省立专门学校中,工业专门学校的学风与声望要明显高出一筹。少自在这里执教,常常与青年学生交流讨论,与同仁贤达研究切磋,深获收益与长进。他虽然教国文,但在科学技术、工程计量方面也多有了解。他曾颇有领悟地感言道:五四以后新文化提出的科学与民主,二者是分不开的。懂得科学了必然要求民主,有了民主思想才真正相信科学。
少白对真理与科学的真诚追求,他的正直与风骨,赢得了学校教帀与学生的爱戴与信任。不少学生毕业成才多年后,仍把少自视为师长,倍加敬重,成为少白日后革命事业上的可依托的友人,或志同道合的同志。
少白愈是吸收进步思想与科学知识,便愈痛感家乡农村愚昧落后,急需发展教育。辛亥革命后他曾回兴县倡导创办新学。在他推动下,兴县一度办起了国民女子师范学校(初级小学),有教师2名,学生38名。虽然女师后来停办,但少白热情不减,每逢假期回家,他都要为家乡子女求学热心奔走。为此,他结识了牛友兰。
牛友兰,名照芝,系兴县蔡家崖富户牛家子弟。幼年也在嵋山书院读过书,后中秀才。1906年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读书期间受康梁响,主张推广新学,变法维新。后又接受孙中山思想,支持国民革命。1909年因病辍学回乡,牛家正在发展兴盛之时,父亲希望友兰全力主持家业。但他的心思已不在自家那块天地,而是要把自己这些年的所学所想,用于家乡教育事业,努力开发民智,推进社会革新。
1912年,原嵋山书院改为兴县第一高小,但所授内容仍是1日学。牛友兰就在北坡村办起了当地第一所实行新式教育的兴县第二高小,自任校长。第二高小开设了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历史等现代课程,令人们耳目为之一新。家乡各处士绅农商纷纷将子弟送往北坡村第二高小读书。没过几年,第二高小就已容纳不下诸多求学子弟,特别是黄河对岸陕北神木盘塘的学子,要到山西这边来读书就更加不便。牛友兰便筹划着在黄河岸边的黑峪口办一所分校。恰逢少自从太原回来。二人同是在外求学有成的兴县名士,早已相互仰慕,相见恨晚,办学一事一拍即合。
经少白与村里商议,黑峪口分校设在黄河岸边青龙山上的无量寿佛庙内。改建成校舍就必须打掉庙内供奉的泥塑神像,这在乡间被看作是冒犯神灵,会引来杀身之祸。少白、友兰视这一套为愚昧,当然不信。但友兰更心细,为了不让少自在自家村里压力太大,便先带人将庙里的神像拆毁。没想到不久友兰的家乡蔡家崖闹瘟疫,父母相继病故。接着友兰16岁的儿子又突然夭折。一时间谣言纷起,妄称是友兰拆庙建校的报应。
黑峪口村青龙山无量寺佛庙遗址
学校还未建成,友兰就连遭厄运,打击接踵而至。少白痛惜刀分,说当初还不如我来出面。友兰慨然道:“家中不幸,实为巧合。就算是报应,我也-人承担,岂能连累他人。况且建校办学功在千秋,纵有万难,你我也应在所不辞。”
友兰一席肺腑之言,令少白为之动容。二人肝胆相照,情同手足,遂即结拜为兄弟。少白大友兰两岁,友兰拜他为兄。
二人办学义举,在乡间父老中传为美谈。因少白名象庚,是命中取金的意思,因此二人的结拜被称为“义结金兰”。此后,这段佳话在当 地一直流传至今。
黑峪口分校建成后,广招秦晋学子,黄河两岸的学生纷至沓来,学校日益昌隆。后来友兰索性将北坡村的学校也迁到黑峪口合为一,即兴县第二高小。为办好家乡这所小学,少白倾注了许多心血。不返乡探家,就是平时在太原也常为学校购教具、买图书、请教员而不辞辛劳。有了少白等同仁好友的鼎力相助,友兰把学校办的有声有色。虽在乡间,但师资造诣、教学内容、学生水准等,同太原城里的小学相比,也并不逊色。
黑峪口的兴县第二高小,先后办学16期,培养学生400余人。在古老雄浑的黄河两岸,传播了现代文明的种子;在晋西北黄土高原,激发出蓬勃向上、民主进步的活力。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编著)
本站编辑:姚文君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