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刘少白 »

刘少白传--第三章执教生涯(四)

发布日期:2016-09-07 16:44    来源:《刘少白传》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
 4.亚雄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就在少白投身于山西城乡教育的时候,女儿亚雄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经历了人生中的重要转折。
    女师大的前身是建于1908年的北京女子师范学堂,是国内第一所培养女大学生的学校。1919年改名为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坐落在北京宣武门内石驸马大街。亚雄在这里学习的第二年,又更名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刘亚雄(前排左二)与北京女师大同学合影
    鲁迅的同乡、留日期间的好友许寿裳,是一位学识渊博、思想进步、作风正派、爱护学生、关心青年的学者和教育家,经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推荐聘为女师大校长。他主张民主办学,以科学办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有用于社会的新学问。许寿裳还将五四后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聘为女师大教授,讲授语文与写作。社会的者多不平,人生的种种困扰,经鲁迅的深刻剖析、精彩论述,竟都如此透彻、如此明了。亚雄和莘莘学子对鲁迅极为敬佩仰慕,鲁迅也视青年为民族的未来。这期间亚雄的思想与文笔得到充分张显。鲁迅十分看重刻苦学习的学子,又得知这位来自山西、品学兼优的亚雄,是好友冀贡泉所托,更是格外爱护,并亲笔为亚雄修改作文。
    1924年2月,为了抗议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彭允逸,许寿裳愤然辞职。政府遂任命该校学监兼讲习科主任杨荫榆为校长。杨荫榆毕业于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又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但也“是一个循规蹈矩,办事认真,严以律己而又待人严苛的女学究”(章士钊语)。到任不久,就将许寿裳聘用的教师夏元镖、马裕藻、郑奠等排挤出走,安排了一些古板冬烘的学究进来,引起师生普遍不满。15名教师联名辞职,鲁迅也寄还了女师大聘书,宣布退聘。许寿裳时期民主自由、开放活跃的校风随之改变。鲁迅的被迫离去使亚雄尤为愤慨,学生中不满情绪愈加强烈。
    这时,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接受共产国际的主张,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立不到三年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军阀的统一战线。在北方,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是组织各界民众反对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直、奉系军阀。北京翠花胡同8号成为国共两党日常办公的共同场所。而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书记赵世炎的姐姐赵世兰,就是亚雄最要好的同学。
    赵世兰年长亚雄几岁,思想活跃,与校内外的进步学生有着广泛的联系。通过赵世兰,亚雄结识了许广平、陆晶清等高年级学生,并和同班的刘和珍、郑德音等一起,成为女师大进步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她们串联学生召开大会,成立了同学们自己的组织“学生自治会”,民主推举许广平为总干事。
    1925年5月7日,北京学生及各界民众在天安门举行“五九国耻”纪念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遭军警镇压。随后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校4000余学生举行罢课、游行和请愿,一时间京师沸腾。而“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最热烈参加的,并非一班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林语堂语)。在赵世兰、许广平、刘亚雄等人的组织下,女师大学生召开大会进行声援。杨荫榆闻讯赶来制止,被学生轰出会。北洋政府调集军警镇压,下令取消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并开除了许广平、刘和珍、蒲振声等六名学生。
    校园内群情激愤,鲁迅挺身而出,两次替女师大学生起草给教育部的“呈文”,强烈要求撤换杨荫榆。随后又联合六名教授在《京报》上公开发表了《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的宣言》,质问教育部:“不满于校长者倘非公意,则开除之后,全校何至哗然?”女师大学生们斗争更加坚决。她们占据了宿舍与教学楼,封闭了校长办公室,将杨荫榆赶出学校,与当局形成对峙局面。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把女师学潮看成是动员民众反对军阀与列强斗争的组成部分,派妇女运动委员会负责人夏之栩深入学生中进行指导,动员社会各界大力声援。
    北洋政府看到事态发展无法收场,索性宣布解散北京女师大,在原校址另组建女子大学。但女师大学生坚守校园不退缩。1925年8月初,政府派军警封锁学校,关闭伙食,断水断电。负责与各界联络的刘亚雄被隔在校外,她立即与设在北河沿的北京学联取得联系,组织各校学生前来支援。把募集的一筐筐面包和西瓜,从墙头上送进校园。8月22日,教育司司长刘百昭带领军警及三和县的老妈子共数百人,将刘亚雄等暑假留校的40多学生一个个强行拖出。
    女师大进步学生在社会各界的同情与支持下,在宗帽胡同另租民房为校舍,重新复课,办起了自己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北洋政府教育部的“国立北京女子大学”分庭抗礼。鲁迅、许寿裳等知名学者教授纷纷主动前来授课。为了筹集教学经费,学生自治会负责联络的刘亚雄和一位女同学北上张家口,求助于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与士兵一样穿粗布军衣、打绑腿的冯玉祥,素有“平民将军”之称。他不久前率兵入京囚禁了曹锟,瓦解了吴佩孚的直系军阀,后虽在各路军阀压力下退出北京,但他信守“总理遗训”,  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听了刘亚雄两人的讲述,他感叹道:“果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女学生爱国竟能如此,我等身为国民革命军人,岂能坐视不理!”随即让军需处拨款汇往女师大。
    处在学生运动激流中的刘亚雄,更加理解父亲追求社会进步的、生抉择,父亲平日里的言行神态犹在眼前。即使再忙,她也会及时给父亲与家人写信,讲述自己经历,表达自己对人生与时局的见解,当然也不会忘记叮嘱父母防避寒暑,保重身体,鼓励妹妹努力学习。
    每逢接到亚雄的来信,少白都要反复看上几遍,然后在吃饭时一字一句地读给全家人。爱莲、李云和十来岁的竞雄听得仔仔细细,不明白的地方少白还要解释一番,有时连饭菜都凉了。竟雄尤其关心大且对自己还说了些什么,少白回过头再看一遍,抖了抖手中的几张草色信纸告诉她,确实没有了。少白写回信时,家人也都想了又想,让把自己的话一定写上。
    父女间鸿雁传书,往来不断,使身在太原的少白,对北京女师大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得知当局迫害驱赶女师大爱国学生的行径后,背着手在房里踱来踱去一言不发,等他读信的家人也都不吭声地看着他。只见他忽地走到桌前提起笔来,饭也顾不上吃,挥笔写就一篇寄给《京报》的文章,表达了对当局的强烈谴责和对爱国学生的赞扬与支持。
    1925年11月,国共两党组织各界民众发起“国民革命示威运动大会”,刘亚雄和女师大同学参加了群众爱国游行。她们先去教育部门前抗议,又直捣章士钊、刘百昭等人宅邸,还放火烧了晨报馆。此次运动声势之大,就连执政段祺瑞也躲到了天津,北京政府一时群龙无首。女师大学生们趁机举着大旗浩浩荡荡返回位于石驸马大街的原校址,宣布重新恢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随即社会各界纷纷支持庆‘贺,政府无奈,只得让步。
1925年12月11日,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复校合影,后排左二为刘亚雄
    为纪念复校的胜利,许广平、刘亚雄、赵世兰等在校门前合影留念。鲁迅特意在照片上题词:“民国十四年八月一日,杨荫榆毁校,继章士钊非法解散,刘百昭率匪徒袭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蒙从来未有之难。同人等敌忾同仇,外御其侮。诗云:修我甲兵,与之偕行,此之谓也。既复校,因摄影,以资纪念。十二月一日鲁迅’。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编著)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