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刘少白 »

刘少白传--第四章大革命失败之后(一)

发布日期:2016-09-08 10:31    来源:《刘少白传》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
1.风云突变
    送走亚雄后不久,少白收到牛友兰之邀,请他回兴县参加兴县中学的教学管理工作。
    兴县中学是晋西北地区最早的现代中学,由牛友兰于1925年创办。学校设董事会,牛友兰、贾克明、牛映台、邢肇迁(兴县女校校长)、温褀铭(兴县士绅)、王忱、李桂芳(兴县商会会长)任董事。学校开设有英语、化学、物理等现代课程,当时的兴县很少有人能讲授,而且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于是大家想到了少白,友兰专门聘请刘少白义务任教,又从忻州、崞县等地请来讲授数理化和英语的老师。少白自然是义不容辞,向工业专门学校请了长假由太原回到兴县。
    1926年秋,北伐军节节胜利,大革命如火如荼。兴县中学也洋溢着一片革命的热情。学校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列为必修课,由少自主讲。在少白与牛友兰推动下,学校还与兴县劝学所共同举办了“三民主义”讲习所,也由少自主讲,培训全县的小学教师、政府人员和中学生。少白与友兰希望能够以此唤醒民众,扫除愚昧,提高民众素质,推进社会变革。
    此时阎锡山主政山西已近十年。在拥袁称帝、反对护法相继失败后,善于见风使舵的阎锡山感到:前有各路军阀厮杀,后有各国列强撑腰,兵连祸结,民不聊生。处于此等乱世,要想乱中取胜,谈何容易。于是他暂且收起了谋求天下的心思,奉行“保境安民”的韬晦策咯,表面上服从中央政令,不问外省事,不参与军阀混战。对省内则以兴利除弊为施政大要,兴办水利、蚕桑、植树、禁烟、种棉、造林、畜牧各业;推行“村本政治”,设立村长、村公所、息讼会、监察会,整理村政;还大力推行“用民政治”,宣扬儒家伦理道德,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并在各县成立“保卫团”对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
    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山西社会短时期内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的局面。处于战乱中的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纷纷涌入山西,寻求立足之地。山西因此获得了“模范省”称号。
    到了1926年底,短短几个月,北伐军就已击败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主力,攻占武汉、九江、南昌,国民革命的潮流势不可挡。坐镇北京的奉系军阀张作霖见北伐军来势汹汹,便联络阎锡山建立“安国军”,委任阎锡山为安国军副总司令,共同对付北伐军。哪知阎锡山早已看出大势所趋,对张作霖只是应付而已,私底下却与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暗自勾结,蒋介石许诺阎锡山为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时间阎锡山成了南北都竭力拉拢的香饽饽。无论是安国军的副总司令,还是北伐军的北方军总司令,老谋深算的阎锡山都不急着上任,而是派心腹南桂馨到北京,奔走于奉系、直系、国民军、日本人之间,谋求利益最大化。他这个香饽饽,不到火候是不肯出锅的。
    在山西省内,阎锡山继续推行他的一套治理策略。1927年初,为了标榜“政治开明”,他甚至采用“招贤纳士”的办法公考县长。消息传到兴县中学,牛友兰和众人都说要招考兴县县长,非少白莫属。少白深知自己那位同窗的为政之道,本不以为然。但友兰说试试也好,这一试便试出了这开明政治的真假。
    在众朋友劝说下,少白赴太原应试。他才华出众,在太原社会贤达中颇有威望,考取区区一个县长,完全不在话下。但在最后一轮答辩时,主考提问:“你认为共产主义是好,还是坏”,以此试探少白的政治态度。此时的少自己读过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特别是与亚雄的通信中讨论过通过反帝反封建斗争,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道理。所以他坦诚答道:“共产主义好是好,只是中国现在还不能实现。”少白明明白白赞成共产主义的态度,令主考暗自一惊,哪里还敢录用他做县长。
    于是少白又回到山西工业专门学校,继续教他的书。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背信弃义,公开破坏国共合作,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举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英、美、日等列强看到蒋介石完全抛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又同苏俄与中共彻底决裂,迅速转向蒋,积极支持他继续北伐,统一全国。
    此时的蒋介石以孙中山继承者的正统自居,又有西方列强撑腰,气焰越发嚣张,不可一世。
    阎锡山见蒋介石的势力日益壮大,自认为已吃准火候,便开始出手:他公开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宣布联蒋反奉,在山西改挂青天白日旗,并在山西全省进行“清党”,通缉迫害共产党人。一时间太原城内气氛肃杀,人人自危。
    风云突变,使少白的心情极为压抑。他同共产党虽然没有组织的接触,但通过与亚雄的交流,以及书刊杂志的介绍,对共产党的主张是非常赞同的。他隐约感到亚雄已成为了共产党员,只是不便打问,心照不宣而已。看到共产党人不断遭到残酷镇压与迫害,少白心急如焚。他经人介绍,加入中共的外围组织“互济会”,想方设法掩护和救助共产党人及进步青年。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编著)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