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刘少白 »

刘少白传--第六章黄河在咆哮(四)

发布日期:2016-09-12 17:54    来源:《刘少白传》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
 4.少白与若飞
    几天后,亚雄陪少白去太原小北门东二道巷永济路2号,专程看望出狱不久的王若飞。这座四合院里还住着杨献珍、廖鲁言等人。王若飞的妻子李培芝、胞弟王景仁也被接到这里。王若飞听说是少白来了,忙迎出门外,把少白双手紧紧握住,连声说总算见到了老伯,又忙不迭地把少白让进屋里,为少白倒水端茶,还叫李培芝、王景仁来与少白相见。
    少白不好意思地说:我与静斋先生从未谋面,怎好如此客气。亚雄笑着插话:到家了,不是黄静斋先生了,是若飞同志。若飞也笑道:老伯认我做子侄,多次救助,我自然应当敬如长辈。少白道:那是情急之下在傅作义面前的说辞,怎可以真的把若飞同志当小辈。若飞道:我与亚雄、原道既是同志,又是同辈,敬老伯如长,岂不是情理之中?
    杨献珍听说少白来了,也过来看望。见到杨献珍,少白十分动情,当年在天津为营救同志而奔走的情景又浮现眼前,话语也有些颤抖。若飞问,老伯与献珍同志也认识?杨献珍笑道-,不但认识,还与老伯有生死之交。亚雄与李培芝原本就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见了面也说在一处。过一会儿众人见若飞与少白似有话要说,便起身到旁屋说话。
    在被关押五年多的时间里,国内外时局变化之大,令若飞颇有“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之慨。他急于向每一个来者了解各个方面的情况。少白的经历、学识、见地,他早有所闻。对少白所言,他不但细细倾听,还不时追问、插话或抒发己见。
    若飞如此坦诚,令少白引为知己。于是,他将山西的历史地貌、政治经济、社情民意等,一一道来。特别说道:阎锡山这个人可不要小看,他是军阀但不是一介武夫,治理山西很有一套。他制定了十年建设计划,建实业、修铁路、办教育。这些家当花了他不少心血,怎么肯舍得让日本人占了去。所以他抗战的调门很高,联合共产党抗日,就是让共产党帮他守家当。
    若飞会心一笑,插话问道:老伯对山西的民众基础如何看法?
    少白想了想道:民国以后这二十几年,山西基本上未遭战乱,社会比其他省份安定。加上推广教育,百姓识字率已达相当水平,可谓民智已开。如今山西民众抗战热情为全国之首,其实并非偶然。山西又是陕北红军向华北发展的必经之路。当下阎锡山愿意与共产党联合抗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共产党依靠山西民众基础发展壮大,已占了先机,万不可错过。
    若飞又为少白添上茶水,说这些天来太原各界人士多来拜访,但像老伯这样如此了解山西抗战时局和我党策略的,实不多见。老伯真乃有识之士。看看已近中午,若飞要少白先吃饭,然后接着再谈。少白望着若飞消瘦苍白的面色,说今天我且先告辞,若飞同志如有兴致,改日再谈。若飞说也好,如老伯方便,明天上午如何?少白说好,一言为定。
    第二天一早少白就来了,若飞已在院子中踱步等他。二人进到屋内隔着方桌坐下,若飞道:老伯才学过人,想必读书不少。少白说读旧书的确不少,但真正茅塞顿开,还是读了马列以后。又说道:我听说若飞同志很有理论修养,在绥远我没能帮上大忙,只好送些书报给你,也不知是否有用。
    若飞一愣,说老伯送到监狱中的书,只有《易经》之类,并无其他书报。少白很奇怪。二人把当时的情况细细回想来,终于明白,原来是中间转手的傅作义秘书从中做了手脚。若飞惋惜道:在牢里值得一读的书籍很难看到,如果收到老伯的书报,也不会度日如年。
    若飞话题一转问道:听说老伯当年与阎锡山是山西武备学堂的同窗好友,对阎百川先生为人想必很了解。
    少白笑道:这怕是外人附会之谈。我与阎百川同窗不假,但同窗不同期,当时也只是相识。不过对于百川的为人,我还是知道一些的。此人精于计算,点子很多,还提出不少哲学与主义。但依我看,他最根本的是存在哲学、实用主义,其他的恐怕都靠不住。比如抗日,现在国民党里数他调门高。但他把自己与共产党、蒋介石、日本人的三者关系,比作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日本人这个鸡蛋他不肯踩破,说明他在日本人那里给自己留了后路。阎锡山的抗日和共产党的抗日不一样。今后若遇日本人拉拢,为了自己的存在,是否生变,还是一个问题。对这一点,不可不防。
    若飞望着少白点头道:老伯看得很透。
    若飞接着又问了傅作义、梁化之、赵承绶等阎系大员及山西上层人脉的情况,少白尽己所知,一一道来。若飞还向少白了解晋西北地区的历史人文、物产交通、民风社情。少白说到家乡黑峪口,就是连通秦晋两省的黄河渡口时,若飞从地图上找到,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上:兴县黑峪口。
    在中共党内,王若飞是理论素养较高的一位领导人。即使在狱中,他也利用傅作义提供的便利,撰写了多篇分析研究时局的论著。在长城抗战前的1933年1月,他在给傅作义的长信中,深刻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日我双方各自的优劣,系统地提出扬我之长、击敌之短,实行持久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策略。其眼界之开阔,论述之透彻,令傅作义连连称奇。
    因此,王若飞对于少白善于从全局与本质上看问题,十分赞赏;少白厚重的人生阅历及在山西社会各界的影响力,若飞更加看重。此后,王若飞经常约少白前来谈论。少白有事,也不请自到。每次少白来,径直而入若飞房间,旁人也不过问。二人关起门来一谈就是半天,茶喝几壶,烟头堆满烟灰缸。李培芝进来添茶续水,常常被满屋的烟气呛得咳嗽。
    7月初一天,俩人又相约而谈。少白谈起自己的经历,若飞问道:穷人革命是为了闹翻身,而老伯出身大户,为何也冒死参加革命?少白想了想道:读了书,懂得了天下的道理,就想着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后来又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知道了只有革命才能改变中国。既然要革命,当 然也就要舍命。若飞听了深有感触地说:是啊,如果只为自己翻身去革命,你翻不了身或者翻了身以后,怎么办,还革不革命了?这就是局限性。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之所以不是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有理想,有信仰。理想与信仰比追求自身解放更重要。少白不住点头说:你把革命的道理讲透了。
    若飞转而问道:老伯可曾想过加入共产党。
    少白说,儿女们都跟上共产党走了,我这做老人的怎么不想?只是自己年纪大了,又带着一大家子人口,怕拖累组织。只有竭尽全力为党做事,以补心中之憾。  
    若飞道:几十年来,老伯为国为民,追求进步,才学过人。依我看,老伯非但不是拖累,而且还是难得的人九我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做中共代表时,何叔衡、徐特立、吴玉章等正在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都是50岁开外,其贡献却非一般党员能比。老伯为了党的事业,多次临危救难,舍弃家产,还把儿女一个个送进了共产党,早已符合党员条件。如老伯提出申请,我愿做介绍人。
    少白没有说话,片刻间手中的纸烟也灭了。少白手颤抖着去点,一连划了几根火柴。若飞探过身去为他点着。
    少白深深吸了一口,长长地吐了出来。他望着若飞,一字一句地说: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几天后,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北平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就此全面展开。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编著)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