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牛荫冠 »

情萦三晋 心系人民 ——深切怀念牛荫冠同志

发布日期:2016-10-20 18:00    来源:《牛荫冠纪念集》    作者:《牛荫冠纪念集》
中共山西省委员会
    山西是牛荫冠同志的故乡,是他长期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故乡的许多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战斗足迹;故乡的许多城镇乡村,铭刻着他的关切之情。他为山西的革命和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人民没有忘记他。在牛荫冠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谨以此文表示对他的深切怀念。
    牛荫冠同志一生忠于党和人民,献身革命,矢志不移。不管在什么复杂情况下,他都能从党的事业的全局出发,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始终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
    牛荫冠于1912年8月出生在山西省兴县蔡家崖一个地主家庭。1933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他曾就读于太原进山中学和北京清华大学。为了寻找真理,谋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主动放弃留美旅欧深造的机会,以身相许革命事业,一心投入党的秘密工作,并积极参加和组织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1936年底,牛荫冠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山西担任中共山西公开工委委员、牺盟总会常委兼牺盟会太原市委秘书。在此期间,他全力协助薄一波同志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指示,正确运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大力阔斧地发动各阶层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积极为组建新的抗日武装进行准备。太原是个工业城市,有5万多工人,但大都为官办工矿企业。牺盟太原市委经过艰苦斗争,冲破顽固派的阻力,发动工人参加抗日运动,成立山西总工会,取得很大成就,为尔后建立工人抗日武装打下基础。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大举入侵华北,牺盟全力投入组建武装的工作。经薄一波建议,阎锡山批准建立新军。在党内,中共北方局决定薄去掌握军队后,牺盟总会日常工作即由牛荫冠担负起来。以牺盟名义组建武装的工作多管齐下,正规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地方武装“少年先锋团”,各县“人民武装自卫队”纷纷建立起来。经牛荫冠多方交涉,阎锡山同意发给牺盟步枪5000支,冲锋枪200支及相应的弹药,分发给全省各县人民武装自卫队。1937年9月,牛荫冠主持召开全省牺盟代表大会,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发表重要讲话,实际上是传达中央指示。周恩来提出:“我们希望牺盟会能成为武装山西民众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完成这个神圣任务,保卫山西、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在党中央指示的鼓舞下,新军的发展突飞猛进。到1939年初,发展至9个旅近50个团,总兵力7万余人的规模。其中,牛荫冠同志直接以晋西南、晋南20余县的人民武装自卫队、游击队组成209、212、213三个旅。1937年11月太原失守时,牺盟总会随阎锡山总部迁往晋南临汾。此时,旧政权土崩瓦解,县长纷纷逃亡。牺盟总会推荐坚守在本县抗战的40名牺盟特派员,同当时担任晋东南、晋东北、晋西南等政治主任公署主任的薄一波、宋劭文、张文昂利用合法权力委任的县长共70人担任了县长职务,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与此同时,牺盟及其领导下的工、农、青、妇等救国会员也发展到近300万人,占全省1300万人口的四分之一。山西新军、地方武装、抗日民主政权,群众团体及另一统一战线组织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发展的革命力量,三位一体,形成了强大的新派力量,配合主力八路军建立了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北、晋西南等抗日根据地,不断粉碎日军的“围攻”与“扫荡”取得胜利。
    1939年1月,国民党中央召开五届五中全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紧步后尘,充当急先锋,于3月召开了“秋林会议”,公开打击新派,妄图消灭新军和牺盟会,为其降日反共扫清障碍。会议上,新派与顽固派两军对垒,阵线分明,围绕“要不要山西新军中的政治委员”和在军事、政治、组织上限制共产党等问题展开了长时间的争论,薄一波、牛荫冠等一批新派同志坚决不让步,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斗争。10月,山西抗日形势全面恶化,统一战线接近破裂,秋林镇一片白色恐怖,阎锡山令其干将王靖国实行军事管制,在牺盟总会所在地的下葫芦村四周布满岗哨,重兵包围,监视和破坏牺盟会的活动,暗杀工作人员。12月,山西各地新旧磨擦上升为武力冲突。阎锡山以对日军作“冬季攻势”为名,调动军队,妄图消减新军,发动了晋西事变(亦称“十二月事变”)。牛荫冠与牺盟总会其它领导同志身处秋林虎狼之地,冒着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危险,领导全省各级牺盟组织坚持统一战线,开展反顽斗争,及时将在秋林各机关、单位和学校中工作、学习的400多名秘密共产党员和革命进步青年疏散到延安和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光荣任务。
    牛荫冠同志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940年2月,牛荫冠担任晋西北行署副主任兼党组书记。1941年夏,续范亭赴延安养病,牛荫冠全面主持行署工作。这一期间,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还很幼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军事和经济形势。日军连续发动疯狂“扫荡”,大力推行惨绝人寰的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根据地遭受全面性的破坏。牛荫冠心急如焚,带领行署工作人员深入各地,迅速恢复区、村政权,实地调查研究制定政令法规,全力稳定社会秩序,积极组织民众重建家园,开展生产,参军参战,支援抗日前线。1940年反顽固胜利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经济贫困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晋西北地处僻壤,穷山恶水,老百姓长期遭受国民党及阎锡山统治剥削。抗战以来,八路军、地方部队及党、政、群、团机关驻扎三万之众,加之,日寇连续“扫荡”,本来就不景气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更加萧条。根据中共晋西区党委的指示,牛荫冠同志与行署主任续范亭同志反复研究,连续召开各界联席会议,多方倾听意见,深入发动群众,在全边区开展了“扩兵、做军鞋、献金、献粮”四大动员运动。牛荫冠同志的父亲牛友兰是晋西北著名的开明士绅,带头捐献125石粮食、8000元白洋支援抗日政府,捐献1.2万丈布解决抗日部队的服装。五个月内,全区各界人士献粮10万石,献金18万元白洋,作军鞋12万双,全区青壮年参军达1.5万人。
    “四大动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晋西北新政权所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抗日根据地的经济问题。牛荫冠同志全面分析了晋西北当时的社会、军事、政治、经济状况,在中共晋西区党委、晋西北行署负责人会议上提出,经济工作是根据地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纳入抗日战争和边区的整个事业的全局统筹考虑,要把财政、商业、贸易、金融、农业、工业等经济工作和军事、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解决。要解决经济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发展生产开辟税源。牛荫冠同志提出的这一战略性意见,得到了贺龙、林枫等领导人的支持,在全边区很快建立健全了财经、税务、金融、贸易、商业等经济管理机构,发动群众开荒种地,兴修水利,恢复、创办了一大批工业、手工业作坊和商业贸易网点,陆续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条例,使整个经济工作迅速地走上了一体化道路。
    在抓经济大政方针的同时,牛荫冠同志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公营、私营企业人员的意见,不断地修正和调整了军民兼顾、公私兼顾的政策以及根据地与外区进出口贸易利率。他大力支持军队建立给养供应基地和纺织、造纸、文具、化学、火柴、纸烟、枪械等军需工业,为八路军、新军筹粮备款,调集物资支持战争;他积极动员各级政府兴办商业店铺、物资货栈和少数民族边贸网点,并开辟农币市场,稳定金融,打击奸商,繁荣经济;他热情鼓励城乡居民运用入股、集资、向政府贷款等方式建立小手工业、煤矿、铁厂、木器厂、纺织厂和生产运输合作社,逐步形成根据地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他还通过晋西北贸易总局发放贷款和生产基金,帮助公私商业企业和商贾小贩扩大货源,组织商品流通,粉碎了日伪的经济封锁,沟通了晋西北、晋西南、大青山与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的物资交流,为建设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宝贵贡献。
    牛荫冠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实际出发领导发展经济的许多经验,对我们现在的经济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牛荫冠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任劳任怨,忍辱负重。一生几经磨难,蒙冤受屈,身陷囹固,但他依旧保持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坚强的党性,一切以对革命的利或害为判断是非的准则,不以个人得失与荣辱决定好恶。
    牛荫冠同志在晋绥边区工作期间,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呕心沥血,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左”的错误的影响下,曾被指责为“思想右倾”,被错误地批判。在土改动中,他又受到更大的冲击,被错误地扣上“钻进革命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的帽子,以至被停职检查。后来,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直接关怀下,纠正“左”的错误,他才被解救出来,担任了晋中行署主任。他对自己所遭受的百般折磨,默默忍受,毫无怨尤。当时正在进行太原战役,支前任务十分繁重。他同裴丽生同志日夜奋战在支前工作第一线,从早到晚奔波在各个兵站和运输队,组织担架、车辆运送伤员和弹药,按时调运各种支前物资,有时甚至一日不见饭菜,只能啃上几个冷慢头。太原战役中,在裴丽生和牛荫冠同志的领导动员下,广大人民竭尽全力支援前线。
    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参战民工,民兵30万人左右,供应粮食7千万斤,加上其它粮、柴、煤、盐共重2.8亿斤,这是一项浩大的后勤工程,为我军胜利解放太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牛荫冠同志热爱故乡,关心故乡,非常重视山西老区的经济建设和党史工作。
    解放以后,他除先在江西任副省长,后赴湖南,沈阳在航空工业部门都作出卓越的贡献外,从六十年代起,大部分时间在国家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担任领导工作。但他密切关注和重视山西的经济建设。中共山西省委的领导同志和家乡的群众去探望他,他都要询问:“老区变化大不大,群众生活好不好”?他不只一次地讲,对贫困地区尤其是革命老区,国家有特殊政策,商业、供销系统都要积极扶助支持。老区对革命作出很大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里的人民。如果不关心他们的疾苦,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那就对不起他们,那就是忘本!他还勉励老区的地、县领导同志,老区要致富,主要是靠自己,靠自力更生,不能有依赖思想。要发扬革命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把山西建设好,为国家多做贡献。牛荫冠同志还十分关心山西党史工作。前些年,他两次回太原参加党史工作会议,特别对写好晋绥革命根据地历史发表了很多很重要的意见。
    牛荫冠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建立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巩固发展晋绥抗日根据地,为山西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都将载入山西革命斗争的史册,丹青垂绩。今天,我们缅怀和纪念牛荫冠同志,一定要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无所畏惧的革命胆略,光明磊落的坦荡胸怀,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为尽快实现兴晋富民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资料来源:《牛荫冠纪念集》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