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牛荫冠 »

我们的爸爸——牛荫冠

发布日期:2017-03-07 11:07    来源:《牛荫冠纪念集》    作者:牛铁航
牛力生  牛小妮  牛榆江  牛洪江  牛铁航
    一年,一晃就过去了。爸爸离开我们而去,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哪怕是临终的一句话呢。
    不,看着他别前不停嚅动着的嘴角和那双凝视着我们每个人的眼睛,就知道他的心里一定有千言万语要吐露出来。
    父亲一生坎坷,经历弥多。他虽曾经受过常人未曾经受过的磨难,却始终保持着超人的达观,这一点深深感染了我们五个子女,也使他的同事挚友为之感动。回忆与爸爸共同渡过的几十年悲欢离合,风风雨雨的年月,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为什么不能将这许许多多的感受写下来,以代父言呢?然而,每当真正提笔来想用文字记述他那大起大落的人生历史和伴随着他的烽火岁月时,竟又觉得笔下的千斤重量。面对那一幅幅活生生的人生画卷,只感到一种撕心裂肺的震撼,似乎手下的笔一下子变成了刀,一刀刀剜在心头,顿时一片迷惘。物换星移,而这种感觉未曾消减,反而倒日益增长,积郁在心。梦中父亲那双企盼的眼睛,令人难以平静,只好用这只秃笔,勉强记述下我们同父亲血水交溶的点滴片段吧!
一生功过  几度辉煌
    爸爸1912年出生在山西吕梁兴县蔡家崖村,他祖上的家居被称为“牛家花园”,如今是毛主席故居。当年毛主席撤离延安,东渡黄河,转战华北,进了北京建立新中国,就是经过这里走过去的。这里既是毛主席的故居,也是周恩来、任弼时等几位随毛主席离开延安的中央领导同志的故居。其实那会儿贺龙住的时间更长,因为这里从1940年起就是晋绥行署的首脑住所。牛家花园是祖父牛友兰,一个上过北平京师大学堂的“洋地主”的家。奇特的是,爸爸当年在这里出生,长大,后来又在这里与贺龙、关向应、林枫、续范亭一起办公,成了晋绥根据地几位领导人之一。从“牛家花园”到“毛主席故居”,恰恰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小小缩影。爸爸从牛家花园走出去,考取了清华大学并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成为清华地下党支部书记,北平西郊区组织委员,北平市委组织干事,后受北方局之命回山西,在薄一波直接领导下与阎锡山开展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过辉煌的成绩。鬼使神差,飞出老家经过革命洗礼的爸爸,因革命工作的需要,又回到了老家。令人遗憾的是,土地改革中开始了木栏干试点,康生的郝家坡试点等一系列极左运动,爸爸不幸被康生、陈伯达之流的“左”毒瞄上了。全区规模最大的“斗牛大会”上,人们将他从主席台上的领导位置拉下来,让他亲手牵着铁丝穿通了鼻子的父亲牛友兰游斗。牛友兰是毛主席表彰过的晋西北的著名开明士绅,曾为抗日积极贡献,并且以早年兴学、教育革新而闻名于晋西北。对于老家,我们的感受的确太少,不知为何爸爸也始终三缄其口,从不在我们子女中讲述任何历史片断。几十年后,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蔡家崖的镜头,孩子们问爸爸蔡家崖的那片窑是不是爷爷的家时,爸爸只轻轻地回了一句:“这里是主席的故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千钧骇浪消于一倾。几年前,爸爸一次梦中惊醒后,一身的冷汗,他说见到了他的爸爸。爸爸在清华大学先修电机系,因地下工作繁重转学经济系。他的形象曾上过电视连续剧《大敌当前》,剧中,薄一波向周恩来介绍一位“我们自己的同志”、清华高材生小刘的形象就是爸爸。那次会面是历史的真实场景。周要求薄抓山西新军武装,并经党的北方局批准总会的工作担子交给了爸爸。不过,有一处并不真实,剧中的“爸爸”穿戴考究,一身大开领西服,大概是导演认为清华高材生都是如此。其实爸爸说他从来没有穿过西服,“土”着呢。爸爸说,刚上清华那会儿,别人给他香蕉吃,他不知何物竟连皮咬将下来。
    1954 年,家里添丁,第五个孩子出生。这一年是爸爸带领中国自己的航空技术力量,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一年,主席为此特发了嘉奖令。为了纪念他的成就,老五的名字破了例,(这辈人的名字都有一个“生”字),叫铁航。不久,举家北上,从湖南到东北沈阳,爸爸在那里又主持制造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为我国的航空工业首开先河!孩子们更是无比自豪。
    爸爸的一生功过,许多是与经济工作有关,他多次改行,又多次回到经济这个他在清华上学时的专业上来。他早年曾创办晋西北农业银行,主持过根据地的贸易工作。在1937年的毕业论文,几十年后经一位清华学友之手转给他看,题目是(中国的农产品与对外贸易),他开玩笑说,46年后,我才学以致用哇!一个从事大半生革命斗争的职业革命者,又能在当时属于尖端工业技术上有所成就,并在商业,农合经济,财政金融领域里学以致用,爸爸应该可以笑慰人生了。
屡受挫折  依然故我
    风云突变。1966年“文革”之前是我们全家的“黄金”时期。每晚,爸爸如有空就请全家一起围他而坐,讨论国家大事及至每个人的小事。爸爸可以海阔天空、古今中外、旁证博引,融会贯通,使我们这些正在渴求知识的孩子得益匪浅。但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一下子将我们全家7口人冲散到全国6个地方。爸爸成了“牛鬼蛇神”,去了干校与姚依林伯伯一起喂猪、种菜。他们俩三十年代时就是清华同学,后又在财贸战线上一块工作。姚依林风趣地跟爸爸说:“你是牛鬼蛇神的头儿——牛头”。这是爸爸在牺盟会的外号,此时倒成了俩位受难同志的笑料。说实话,爸爸在文革中挨整并非他个人历史上的首例,相比之下,这次挨整比较好过,因为太多的同事,同志都挨整这一事实本身就不言自明地证明他们并没有错,难过的是他第一次挨整——在晋绥。事后也证明并不是他的错误。在建国后又受到过一次反右倾机会主义运动的冲击。虽则历史上多次受到冲击,但他始终坚持真理,不记前嫌,依然愉快地工作。他的老领导薄一波伯伯深知他的为人,并同情他所受的不平,曾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将历史的真实公诸于众。在爸爸去世的当天夜里及第二天凌晨,薄伯伯又写下了如下的话送给妈妈,做为爸爸一生为人和工作的最好评注吧。
    “……荫冠同志1936年开始就跟我在一起,延续56年。我们经常交换意见,相互帮助鼓励成为习惯。荫冠是位好同志,无论是在抗战初期与阎锡山搞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还是后来与山西反共顽固派做斗争;或是在建国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他都做出了优异成绩。他为人忠厚,又是个乐观主义者,工作顺利,做出成绩时,从不骄傲居功;在工作中受到挫折,甚至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他能想得开,一样继续、勤恳工作,从不埋怨、从不气馁……”
    爸爸的优秀品格受到他这一辈领导和同事们的真心褒扬,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我们做为他的子女,也深深感受到,这是爸爸给我们的无价之宝。
    爸爸遇事达观,冷静,特别具有一种一般人所少有的承受力。记得1968年年初的一天晚上,造反派突然来将院子团团围住,进行了通宵达旦的大抄家,在家的孩子也都被隔离起来,从此爸爸就从家里消失了,一关就是4年。在那渺无音信的4年里,他经受了人生炼狱的又一次磨炼。他被关进“牛棚”,后来又被送到干校劳动,其间老四毛毛是唯一见过他一面的孩子。当她爬山涉水到了爸爸关押的地方时,看到的是一张消瘦的脸,一身补了又补,补丁摞补丁的棉袄穿在身上。爸爸告诉女儿,几年来唯一与家里的联系就是妈妈送来的衣物。所以他总是打报告要衣服、要烟、要食品,好让家里知道他还活着。他不无幽默地说,那付补得五颜六色的手套、裤子、棉袄,都是他的杰作,给他增加了不少“色彩”。只有一件毛背心技术不过关,请人用一根线锁在肩头才止住破的蔓延。爸爸在文革头几年先后为许多人写过百万字的历史证明材料,但他从没有屈从造反派的意旨去诬陷好人。那时每天院子里都挤满了外调人员,许多人都是造反派脾气,对爸爸大声喝斥,但爸爸坚持原则,一一对答。他的记忆力惊人,对历史上的人与事,谁怎样说的,谁怎么做的,清清楚楚,至今仍有一些老干部感谢他的证明,了结了许多历史悬案。
    在文革中,不仅爸爸受到直接的冲击,而且还波及到妈妈和五个孩子。有的已经是党员,却被停止了党籍、有的被下放到山区,有的上不了学……但是,因为有爸爸留给我们的处世不惊、承受大的打击和委屈的能力,我们都各自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绩,我们庆幸继承父亲的这一好传统,承受住了文革所带来的冲击。
    历史上,爸爸较年青时便担任了较高的职务。
    一九三九年“晋西事变”后,他最后一个从阎锡山的虎口中脱险,来到晋绥根据地当了行署副主任、党组书记,成为根据地的领导之一。后来受到不公平待遇被免职,放到山里种瓜、背煤,他毫无怨言地坚持下来。当他被重新安排到晋绥贸易局工作时,看着自己的“杰作”——一个个亲手种下长得大大的南瓜,还依依不舍的呢。在新的岗位上,虽然地位低了,他还是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工作,成功地建立了根据地的第一家晋西北农民银行,开展了贸易工作。
    爸爸有一次跟孩子们总结人生经验时说:一个人遇到人生的重大挫折时,往往会出现两种结局:一种是死,另一种是精神病。而我,二者都没有发生,这是因为我一靠坚定的信念,二靠达观的人生观。
热爱知识  注重教育
    知识就是力量。爸爸对培根的这句名言身体力行,他过人的承受力和干劲,大都来自于这句话所揭示的哲理。
    爸爸年少时聪明好学,并且博闻强记,经常给自己的弟妹讲故事,要求他们增长才干,报效祖国。他的学习成绩在中学一直很好,英文又是全校第一。当时大学生全国不过几千人,他连中双元,同时考上了清华和北大。清华英文课很重,许多课是用外语教的,虽然他的英文在山西的中学里是最好的,但与清华的要求比还有相当距离。课堂上有个同学戏称爸爸的英文是山西英语,这使爸爸发奋努力,后来,他不但英语有长足进步还学了德文,并曾经用德文背下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的重点段落。
    爸爸不仅重视自己学习,更重视传授知识,他的兄弟姐妹大都经过他手送到延安抗大、延安自然科学院。我们五个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光是学英文的就有三个“科班出身”,那主要是归功于73年他一被“解放”就拿补发的工资给这3个孩子每人买了一块“砖头”式的小录头”式的小录音机。当时那种录音机真是奇货可居,价格也不低。就为这,我们能不好好学吗?爸爸对智力投资并不仅局限在关心孩子们的生活上,他的教育方式是很有独到之处的。他幽默恢谐,经常是寓教于笑谈之中,让你不知不觉就受到了启发。
    爸爸很喜爱他的学业,但因为参加革命工作,不得不放弃进一步留美深造的机会。等到老大力生考上文革前的研究生,开始在学业和事业崭露头角时,爸爸多次语重心长地嘱托:“我没有机会做工程师了,你替我当个好总工吧!”后来力生果真当了空军一位总工程师,而且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爸爸还曾同他最要好的清华同学,后来做了高教部长的蒋南翔伯伯多次讨论办好教育、发挥知识份子作用的问题。
    在我们的印象中,他的言行为我们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作出了表率。每当我们中的任何一个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和成功时,都感到由衷的高兴;每当我们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他都常以自身的经历和历史人生哲学教育我们,使我们在德育智育多方面受教育。我们五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过政治运动的冲击,在自己的工作及学习中也都有过各种各样的艰辛。不管是面对文革中的开除党籍,还是以后家人、亲人去世的打击,孩子们都能正视,都培养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较强的工作能力,都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成就,这不能不说是爸爸对我们的言传身教的作用使然。爸爸从不训斥我们,因为他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这并非无边的溺爱。记得在三年困难时期,一天家里煮了一些黄豆,最小的孩子由爸爸带着上学,他边走边吃黄豆,有一颗不注意落在路边,虽然看见了却没有拾起来,而爸爸已经走出去好远了。当他发现这颗黄豆后即停下来,认真地教育孩子粮食的来之不易,最后让孩子自己主动将这颗豆子捡了回来。父亲对孩子的社会经验也十分重视,他常常带孩子们去参观工厂,参观海军、空军等部队。只要有机会他从不放弃让孩子们去看,去了解、去学习,接触社会,增强和提高孩子们的见识与能力。他在飞机工厂工作时,常常带着孩子接触-徒工人和知识分子,十分喜欢跟他们交谈,间长问短,还时常开个玩笑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一般群众都愿意向他倾诉心里话。事隔30多年的一次机会,我们去到厂里,一位当时的女工感情深厚地回忆说:牛厂长一次路过厂区时,遇到她的自行车链条掉了,而干着急又不会修;爸爸于是就蹲下来认认真真地将链条修好了才走开。这件事让这位女工记了30年。他一生工作变动很多,但走到哪里,都能够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关系好,领导起来也能够得心应手。爸爸的自然科学功底很厚,眼见文革中孩子们没有上学的机会,他便制定了一个自学计划,不仅督促实施,还亲手出物理、数学题,并批阅试卷,自己亲手给打分,以鼓励孩子们的求知欲。我们的家,某种意义上成了一所大学校,不管发生了什么样的风浪,我们都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这所家庭大学校里,父母亲和五个孩子都是大学生和研究生,真可谓一家子大学生。
    爸爸给我们留下的是智慧、达观和正直做人的宝贵财富。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爸爸,你虽然临终时没有留下遗言,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光彩夺目的世界。
(牛铁航执笔)
    资料来源:《牛荫冠纪念集》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