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光辉历程—追寻革命诗人殷夫的足迹

发布日期:2016-07-15 11:09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程宏毅、常雪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由殷夫翻译的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作,正是殷夫悲壮一生的写照。
    殷夫(1910年—1931年),象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无产阶级革命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未满22岁。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前夕,记者来到殷夫故乡,寻找这位烈士的足迹。
    殷夫故居位于象山大徐村,坐落在村南“沙朴树下”。故居为青瓦木结构,典雅古朴,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院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殷夫故居”刚劲有力。正房中堂设有一尊殷夫烈士半身铜像。
    殷夫在这个院子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殷夫天资聪慧,尤其在文学创作方面极具天赋,十几岁就开始创作诗歌。”象山党史研究者史复明说。殷夫故居陈列着他少年时读过的《宋元明文评注读本》等读物。13岁时殷夫从象山县立高小毕业后,由大哥带到上海读中学。
    在上海期间,殷夫亲历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日资纱厂日本工头枪杀共产党员顾正红,激起全市工人、学生声势浩大的反帝示威。游行队伍在南京路遭英巡捕开枪镇压,死亡10余人、被捕50余人。
    “五卅惨案深深刺激了殷夫,是他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史复明说,殷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参与工人运动,并于1926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殷夫被捕囚禁3个月,险遭枪决,后来由家人托人保出。这段经历,使殷夫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写下了诗歌《我们是青年的布尔什维克》:“我们的摇篮上/招展着十月革命的红旗/我们的身旁是世界革命的血液/我们的前面是世界共产主义。”
    故居墙壁上,装饰着殷夫的各种诗作,穿越时空的文字力透纸背,读之至今让人心潮澎湃。1927年,殷夫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写下了《独立窗头》《孤泪》等诗篇。史复明长期研究殷夫诗作,在他眼里,“殷夫的诗作节奏高昂,强烈讴歌了工人阶级的斗争事业,倾诉改造社会的理想和信念。”
    1928年秋,殷夫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反动当局再次逮捕。由家人再次保出后,党组织考虑到他和王顺芳、陈元达等人的安全,决定让他们暂时转移到象山。他们三人以“小学教员”作掩护,向象山师生宣传革命理论,并组织学生排练宣传反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新剧目,到街头演出,观者人山人海。
    5个月后,殷夫重返上海,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完全投入到地下革命斗争。在《写给一个姑娘》一诗中,他庄严宣告:“我不是清高的诗人,我在荆棘上消磨我的生命,把血流入黄浦江心,或把颈皮送向自握的刀吻。”
    殷夫故居珍藏着一封殷夫写给同乡好友的亲笔信,他写道:“为民众而奋斗的军人是比什么都可敬可佩,为少数人而出力的军人是强盗,是土匪,是世界最可憎可鄙可弃的东西,这是极易明白是不是?”革命者的情怀跃然纸上。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殷夫是这个组织的发起人之一。他以左联代表身份,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17日,因叛徒告密被捕。2月7日夜,殷夫、柔石等5位左联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围墙外的一个荒场上,史称“左联五烈士”。
    在鲁迅亲自为殷夫诗集《孩儿塔》所作序言里,这样评价道:“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记者 应磊 县委报道组 俞莉 陈光曙)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