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围合之内的山西大院

发布日期:2016-06-29 10:59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侯永德
    北京有故宫,藏皇权尊显
  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一座长方形城池开始在北京营建宫室,即为故宫。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周围筑有10米多高的高墙,并有一条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了这座皇权尊显的“城中之城”!
    故宫围合之后,直至清入关共有14位明皇帝居于此,清朝自顺治帝定都北京后,包括其在内的十位君主也均居住于紫禁城中。
    山西有大院,藏晋商兴衰
  500年前,明代官府颁布了鼓励民间物流的优惠政策——出让一部分食盐专卖权给民间物流有为者,即“盐引”。晋民素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传统,借此政策,发挥其靠近边关的区位优势,不远万里,长途贩运食盐、茶叶、粮食、药品等,由此,晋商的辉煌历史逐步拉开。
    以深邃富丽著称的山西大院,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也是晋商数百年兴衰史的缩影。
  【大院里的人物】
  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据史料统计,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域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的存银还要多,切实称得上“富可敌国”。而在中国近代史上,晋商稳居全国商帮之首,称雄商界500余年。其中最知名的要数“山西晋商八大家”,乔家、常家、曹家、侯家、渠家、亢家、范家、孔家,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向中国索要赔款时,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政府就曾向乔家借钱还国债。
    【大院里的建筑】
  四十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大院里的文化】
  百年前,孔家在太谷创办了铭贤学校(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培养了众多英才,在一张并不齐全的23人铭贤学子名单中,有14位为中国作出重要贡献的精英,其中,院士、教授、专家9位,这是铭贤学校结出的累累硕果。山西大院文化的优秀传统是重视文化教育,除了孔家,常家亦重视家族教育,如常家家训就曾提出“学而优则贾”、“作事必须谋始”、“出言必顾行”等立身处世的重要原则,这也是常家300年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
       太原有紫郡,藏古今传承
  2016年,中国铁建·万科紫郡,奉址太原内城,汾河西岸、晋祠路上,紧邻三晋第一街迎泽大街,对接九朝古都繁华!以三进院落,传承山西大院文化,寻找太原城遗失已久的精神归属。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