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民俗 » 民间艺术 »

非物质文化遗产—寿阳大竹马

发布日期:2015-07-03 10:50    来源:中国寿阳    作者:晋绥基金会
  寿阳大竹马是武术之乡平头镇郭家沟村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它起源于明清,集高跷、竹马、武打于一身。其内容最初表现的是关公和周仓的打斗场面,后来增加了《三英战吕布》《虎牢关》等多种戏剧中的武打人物。过去它和当地平头沟北村的《爱社》同属傩剧艺术,“大竹马”“爱社”和李家山的“圪栏队”并称三大社,主要用于到附近与阳曲交界的阪泉山(亦称阪寺山)驱邪逐疫、祀神祭天、祈求丰年。解放后,多由当地人在元宵节进城街头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目前,民间现存的寿阳大竹马戏演出剧本有《唐朝八大将》、《幽州降香》等,演唱曲调有《山坡羊》《马腔》等,接近山歌调,半说半唱,以说为主,只有武场,没有文场,根据剧情需要大多为武将角色。演员面部化妆,身着舞台服饰,前后扎竹制马架,脚踩半截高跷,并组成一组组丰富多彩的武打戏剧场面,其表演深受人们欢迎。后人改编扮演的《杨家将》,充分展示了宋朝年间杨家几代七狼八虎一门忠烈的壮士雄风!
  寿阳大竹马的独特之处是,既有高跷的魁伟高大,又有竹马的彩饰造型;既有人们熟知的戏剧人物故事,又有刀枪剑戟的激烈拼杀。表演时有“上坡前倾”“下坡后座”及“马失前蹄”等高难度动作,通过表演和队列变换,在或而急促或而舒缓的锣鼓声中,马蹄铿锵,铃铛作响,马鞭飞旋,你来我往,精湛的表演把剧中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近年来,县里组织辅导人员多次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排练,2004年曾投资重新购置服装道具,并组织200人的表演队伍参加晋中市民间文艺汇演,获得二等奖。2006年参加晋中市举办的“国际旅游文化交流节”街头演出并获奖。2008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三晋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