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民俗 » 民间艺术 »

阳泉郊区舁上背阁

发布日期:2016-02-16 14:14    来源:新华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阳泉市郊区西南舁村的扛阁、背阁,河底村的转阁、抬阁等“阁”类艺术久负盛名。“背阁”与“扛阁”在表演时从外形上看区别不是很大,但属两个项目,主要是因为二者在“下盘”的着力点不同。背阁表演需要上、下二人,在下面的叫“下盘”,需要体力好的青壮年后生才能胜任。上面的叫“顶子”,多由十岁左右的女童表演,上下二人都要着妆。下盘一般扮做公子模样,顶子一般扮作小姐摸样。上下必须配合默契,同进同退,同上同下。背阁走特定的路线和步伐,顶子随之扭动身躯,摆动双臂,舒袖翩舞,做出种种顾盼、娇美的姿态。如多个背阁一起上则编制队形,走“二龙出水”、“凤凰展翅”、“银扭丝”、“九连环”等套路,还可以形成各种造型。
    背阁道具有架、竿、叉、索四件。架、竿、叉均为熟铁锻造,演出时组合。架套在下盘的上身,竿插在架上。架中间有踏板,供顶子踏脚,绳把顶子的身躯固定在竿上。叉是护具,其作用一是在顶子起落时助力,二是在演出中间休息时,用叉支撑顶子的两腋,可以减轻下盘的负重。下盘是一种力气活,同时又需要技巧。
    阁类艺术和高跷一样在我国南、北方都很流行。西南舁的阁类艺术与山西晋中的“背铁棍”艺术异曲同工,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郊区舁上背阁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本站编辑: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