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浑源“吹打”
发布日期:2016-02-23 11:19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唢呐在浑源是最常见的一种乐器,唢呐艺人特别多,表演形式虽然大同小异,但人们百看不厌。
呐属于吹奏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尖锐嘹亮,几百米之外就能听到它“呜呜呀呀”的鸣响。这种高亢的唢呐乐声,穿透力极强,人们老远就能循声而去,这对于散落居住的浑源农村人来说,如同一个信号,唢呐声一起,人们就知道,某一家的老人过世了。
在浑源,以唢呐为主奏的吹吹打打俗称“吹打”,这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吹打”演奏的构成比较简单,一是吹奏乐器:唢呐、笙、笛子;一是敲打乐器:小鼓、小镲、梆子;再就是纯属伴奏的二胡。吹打以吹为主,吹又以唢呐为主,其它的乐器都属于辅助或说伴奏,因此唢呐吹奏者既是这种小型乐队的主角,也往往是这种小型乐队的组织者。“吹打”在浑源一般只服务于葬礼。
浑源人讲究厚葬,即便再穷的人家,死人后率先想到的是雇一班“吹打”,有钱人家甚至会雇两伙“吹打”对吹。对吹也就是比赛,吹奏水平的高低、演奏的好坏,旁观者一听便知,因此浑源的“吹打”绝少滥竽充数。为了博取喝彩,更重要的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揽活,“吹打”越是对吹越卖力。
其实,旧时“吹打”这门营生是很微贱的,这大概与服务死者有关。浑源老话说:馋当厨子懒出家,又馋又懒学吹打。事实上,就算又馋又懒,人们也不愿意学,记得我小的时候所见吹唢呐的大都是盲人。
不过,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现在盲人基本退出了“吹打”的行列,代之以一茬茬起来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与时俱进,不像老一辈坐地等,而是制作名片、展布到处去推荐自己,有的人更是利用网络媒体把制作好的视频上传,通过朋友圈广泛宣传,这些视频带着浑源的民俗走出了浑源。
浑源的“吹打”好看,技艺是一方面,表演也非常重要。通常所见,主奏的唢呐手在演奏之前要准备大、中、小唢呐和牛角小号、小哨等四五种乐器,演奏时为了改变单调韵律,这几种乐器随时倒手,使整个演奏无缝连接。更让人喝彩的是,好的唢呐手能同时吹两三支唢呐,嘴、鼻子各自吹响。吹唢呐是个费力的营生,一口气吹下来,如果不换气,会声嘶力竭,有的演奏者故意为之,在声音将断之时,一边拼命鼓起腮帮吹奏,一边蹦跳,让人既感动又敬佩。此外,还有唢呐演奏者在吹奏时突然把捂音孔的一手脱开,去转动端部大开口的铜碗,唢呐声没了铜碗的扩散,变得沉闷粗犷,但铜碗在演奏者手中转得如陀螺一样,乡人谓之“抹杆子”,叫好声连连。(本站编辑:左丽)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