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原平凤秧歌
发布日期:2016-02-24 11:42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凤秧歌是流传于原平北贾村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其独特的道具、舞蹈形式、演唱风格,在全国独树一帜。 原平市位于山西北中部,北贾村位于原平城北十公里处。凤秧歌的历史悠久,最早见于清光绪六年。从最早可考的民间艺人李正环开始,至今已传到第六代。
凤秧歌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表演形式。表演时男女各半,男的头戴一顶草帽形的小帽,帽顶戴有一条既薄又窄、长约丈余、盘成螺旋状的竹圈,竹圈顶端置一鲜艳的红色绒球,形似凤凰头顶的红翎,故当地群众称其为“凤秧歌”。表演时,男的身背腰鼓,女的手持一小堂锣,边敲边舞。随着舞步的节奏,帽上的竹圈前后伸缩、摆动。经过一段舞蹈后开始演唱,演唱的歌曲大都是词、曲很长的叙事歌,曲调独特,既有民歌的特点,又有曲艺的某些特征。最具代表性、最受欢迎的曲目是《过大年》。
凤秧歌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具特色的道具竹圈甩帽上。由于受该道具的影响,其舞步也呈现出慢悠悠、晃悠悠的特色。凤秧歌还具有深厚的民俗价值,因其活动时,在过去常伴有“上院”、“踩街”、“撵瘟神”等民俗活动,对研究原平乃至晋北的文化传统有重要意义。它的历史价值,从史书记载,到民间传说,具有明显的传奇色彩。(本站编辑:左丽)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