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民俗 » 生活民俗 »

太原酒令

发布日期:2016-02-19 10:22    来源:太原道    作者:晋绥基金会
    饮酒行令,世称“酒令”,在我国已有三千余年的漫长历史。溯其源流,酒令之产生,当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之初。
    据载,殷之季年,贵族朝野嗜酒之风炽烈,酗酒恶习已成国癖。周灭殷后,以殷人酗酒灭国为鉴,发布了禁止酗酒的政令,即著名于史的《酒诰》。至此,酗酒之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凡正式宴会上都有叫做“觞政”的官员,专司监督和管理赴宴者饮酒节制,不许酗滥。这种觞政,亦称酒令,旨在维护、执行周王所制的禁酗法命,杜绝酗酒奢风。
    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叠,当年专司饮酒毋酗的国家官吏,职官名称遂逐渐演变为人们筵宴时,作各种饮酒游戏的主持者。曾几何时,又演变为饮酒时助兴的猜拳规矩和形式多样的博酒酒戏,一直传衍至今。当今,我们所看到的猜拳、划拳游戏,便是由当年的酒令沿演而来,成为与最初的觞政、酒令风马牛不相及的民俗现象——酒拳。有谁能想到,初设酒令本为禁止酗酒的行政长官,却成为后世造成和促成酗酒的魁首、豁拳之戏呢!
图片来源:网络
    太原虽非美食胜誉之地,却有着久远的猜拳行令,以助酒兴的习俗。每逢佳节、喜庆之日,离别、团聚之时,多将亲朋好友、志同道合者,邀至一席,开怀畅饮,举杯互祝。在交谈品味之际,杯来盏去之间,猜拳行令,或穿插种种由猜拳变通的游戏。一则助酒兴,二则活跃席间气氛。即使在餐馆酒肆之中,或家宴小酌之余,也每每会遇到乐于酒道者,以拳博戏,较量豁拳技艺之高低,增进饮酒之趣,给席间带来欢愉。
    太原的酒令猜拳,多以两人为一组,或一桌人分为两组,互为对抗,也有每人轮流与在坐其它人依次行令,称为过圈或打通关。双方每划出一拳,必说出一数,同时要伸出手指比划一个数。如若喊出数而没有出拳,或者已伸出拳而没有喊出数,均称为失拳。口手虽一,但所喊之数不是大于或等于出拳之数,亦为失拳。一般来讲,失拳即为输拳,须罚饮酒,但是,如事先规定失拳为误,停拳重划,则仅视为误拳,可以不罚酒。
    酒拳之数,用拳来表示,从一至五。伸出姆指为一,姆指与中指为二,姆指、中指、无名指为三,姆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为四,手掌全部张开则为五,握拳伸出为零。除表示五数之外,食指不能伸出,如误出则视为对对方不尊敬,是不礼貌之举。小则贻笑于人,引起对方不快;大则被取消拳权,哄出席外;间或也有因此而打架斗殴者。不过,这种规矩是早年规范,时下,已不太讲究于此,凡一指为一,二指为二,以此类推,手掌全张开为五,拳头为零。
    酒拳之数,从口喊表示则从一到十。早年分别为:一敬你、二兄弟、桃园三、四喜财、五魁首、六高升、七个巧、八仙飞、九到了、十圆满。后演变为:一点通、歌俩好、三星照、四喜财、五魁首、六高升、七个巧、人马双、九连环、全来到。亦俗作一点点、二好、三星照、四喜财、魁五首、六六六、七巧巧、八马跑、快喝酒(九)、全到了。
    时下,不知何种原因,新酒拳废弃了“歌俩好”与“五魁首”,增加了“对宝”。而且在青年中盛行“快拳”和“一字拳”。所谓快拳出手如旧,口喊变为点点、俩好、三星、四喜、六六、七巧、八马、喝酒(九)、齐了。而一字拳的口喊只能说一字,却不能出现数,即点、好、星、喜、路、巧、双、酒、满。这或许是为了加快猜拳速度,竞赛口齿伶俐之缘故?不得而知。
    当然也有所谓戴帽拳,即在正式猜拳前,加了顺口溜为帽子。这种帽子颇似绕口令。而博拳者要用口说和手比并举,来反映帽子中的数字。比如有一个拳帽内容为:“一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扑通一声跳下水;两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扑通、扑通跳下水。”如此类推直说到“十只青蛙四十条腿、二十只眼睛十张嘴,扑通……跳下水。”在此口说和手比之间,谁先错为谁负,负者饮酒。如均无错,再按早先的拳令,猜拳决定胜负。再如,还有一个拳帽内容为:“高高山上一头牛,两只犄角一个头,四条牛蹄分八半,尾巴长在你后头。”如此类推直到“高高山上十头牛,二十只牛角十个头,四十条牛蹄地上站,尾巴长在你后头(此句为戏言,为博笑而出)。”
    判定猜拳行酒令的胜负,方法极为简单。除前述的失拳和误拳为负之外,猜拳双方,一俟开始,同时出拳喊数。按规定第一句必须为“好”,或“二好”,表示礼貌。而后任意出拳喊数。若某甲所喊之数,恰好是自己出拳数和对方出拳数之和,则输赢立判,为某甲胜。反之则某乙胜。倘若双方所喊之数,都不是出拳表示数之和,则输赢未定,继续出拳喊数,直至决出胜负为止。
    猜拳博酒之酒令,也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传承的。记的在“文革”的动乱中,人们为了免遭不突出政治的大棒,猜拳行令时以当时的政治术语为酒令内容,“最高指承”为一,“团结战斗”为二,“三面红旗”为三,“四个第一”为四,“五湖四海”为五,……;也有,“一不怕苦”为一,“二不怕死”为二,……。拳道虽小,却见民心,嬉戏褒贬,尽在其中。
    还需补述一笔的是,太原地区的猜拳博酒之令颇多,较为常见的有“说七倍”。即酒席间以某为首说一,顺时针转去,就席为续,每人接喊一数,二、三、四、五、六,第七人该喊七时,不能喊七,亦不能无动于衷,可说“过”或拍一下桌子。第八位便须喊出“八”,转至第十四人次时,因十四为七的倍数,此人亦不能喊十四,只能说过。如此类推,二十一、二十八、三十五……等等七数的倍数以及以七为尾数的数字均只喊过,而下一个即喊这个倍数加一的数字。如此循环中,谁喊错谁即负,须罚酒。
    打筷拳即搏拳双方,每人右手拿一只竹筷,两筷相击时,同时口喊“鸡、虫、棒、虎”四个字中的一字,决定胜负。这四个字按字面分别代表鸡、虫、棒、虎,一物克一物。鸡吃虫、虫蛀棒、棒打虎、虎吃鸡。如喊出同一字,则为和拳,如喊出不相克的字,也为和拳。如此往返一物克一物,被克者为负,罚酒。
    开火车是每人报一个自己的站名,然后开始发车,比如说第一位说“太原火车往北京开。”站点为北京者就应立即接过话,将火车开往下一站,没有接上或报错站名者为输。
    还有一种为猜数,一人坐庄,手握几根火柴或酒瓶盖,众人依次说一个数,说对者与重复者为输
    其它还有一些文字游戏,较为高雅一些。
    玩这些酒令游戏,大多为不会猜拳的人士和女士。七倍、打筷拳学的容易,无人不会,以此助发酒兴,乃不失为博戏的妙法。时下,亦为太原猜拳酒令中的一个特色。
    摘自《并州风情》
(本站编辑: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