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民俗 » 生活民俗 »

浑源红火耍故事

发布日期:2016-03-02 15:18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耍故事是一种大型文艺活动,取材于《水浒传》中的“夜打大名府”,这事首先是人多,敲锣打鼓的不算,光是固定参队的就有18人,或者更多,两相对,对舞或者对打;其次是道具繁多,舞者扮演的都是各具形态的梁山好汉,行头不一,面貌迥异,就连假胡子,都是千奇百怪,比如宋江的长髯、李逵的短虬、时迁的八字胡等;再次是表演繁复多变,表演由二龙出水始,宋江与卢俊义各领一支队伍,或左或右,或分或合,或前或后……一字排开的队伍有序跟随,无序混合,或聚或散,都被编排了路子,就连时不时跳出队伍中挑逗他人的“时迁”,也往往能在队伍变化中及时归队,所谓训练有素。因为耍故事人员众多、阵型庞大,舞动起来时很有场面感和现场感,再加上舞者姿态招式各不相同,每一个演员是一台戏、每一组演员是一台戏,整支队伍又是一台戏,鉴于此,浑源有句歇后语:孟家窑的故事——各耍各的。
    耍故事之所以好看,除了有故事底蕴、人多热闹外,更多是表演迎合各种年龄段观众的口味,比如小孩子爱看“时迁”、“安道全”的小丑表演,老年人爱看表演的剧情,年轻后生爱看“李逵 ”、“鲁智深”的“打棒子”,年轻姑娘爱看衣冠楚楚、眉清目秀的“宋江”和“卢俊义”等。记得我在乡村时,最爱看的就是“打棒子”,“打棒子”演员都是膀大腰圆的壮汉,两手各持一根胳膊粗细的短棒,左右手对搏,两根棒子撞击在一起,打得铿锵有力、“啪啪”有声,那是真正的角力,任是彪悍的演员,一会儿工夫也会打得满头是汗,而观众的不断叫好声,更激发出演员的蛮勇,有的演员用力过猛,甚至把坚硬结实的棒子打断了,好在农村树多,不缺的就是棒子。在这种力量的精彩表演中,我总猜想,会有怀春少女对演员心生爱慕。耍故事最好看的是晚上,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花灯节,耍故事的演员到了晚上一律顶灯或者掌灯,纸糊的各色灯笼为花花绿绿的戏服又添一景,且是照明且是修饰,在隆冬黑夜里煞是好看。乡村的夜晚格外黑,星星点灯一般的队伍远看是一片灯阵或两条灯龙,近看却是五彩缤纷。耍故事晚上最要功夫,身形随鼓点扭动,但灯不能大幅摇晃而灭掉,表演的一板一眼中需要力与美的平衡。最畅快的演员还是“打棒子”,他们在晚上也不用顶灯,在周围的灯光映照下,他们仍是如白天一样生猛。
(本站编辑: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