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民俗 » 生活民俗 »

盂县武术社火

发布日期:2016-03-15 14:40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武术社火简称为武社火,是一种用武术器械来展示其特殊技艺的民间传统竞技表演形式,“艺中有技,技中有艺”是武术社火的重要特征。我省盂县西小坪村的武术社火融戏剧、武打、舞蹈、竞技为一体,将武术的套路、动作、步伐等要素加以夸张,伴随着锣鼓的节奏进行表演,是武术社火中的典型代表。
    据 《武氏族谱》(大清康熙二十四年)载:“余族周室之裔元以来隶寿阳北定里三都九甲军籍。……本族耕读传家自戌亥掇科近来文武子衿四十余人。”该族谱记载,明朝洪武二年,西小坪村武家始祖——武贞老人曾是朝中一名武官,他从寿阳来到盂县西小坪定居,在从事农耕的同时传授武艺,将技巧和套路手把手传承给武氏后人及周围的武术爱好者。
    盂县武术社火的独特之处是它把生产、生活中的用具,如铁锹、扫帚等作为道具进行表演,并赋予它们人类的愿望,使之具有情节,从中可见人民群众的独特匠心。茶余饭后,田间地头,院落街巷,常可以看到学武练艺的场景,村民们上到百岁老人,下至十岁顽童,大都能摆出架势耍一两招,而逢年过节、赶庙唱戏,更是社火高手表演的大好时机。过节就要闹红火,闹红火必有武社火,在本地有这样一句口头禅:“不吃饭,不添火,千万别误了耍社火。”由此可见武社火在民间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武术社火已成为西小坪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盂县武术社火的表演有多种形式:集体表演、单人独练、双人对打、多人对打、团体拳,加上流水、跑圆场等程式和口哨、特技等元素,形成多位一体的综合表演,动作套路有40多种。村里花甲之年尚能表演的老人比比皆是,王德顺老人今年已100岁,人称“百岁老人”,是武术社火的代表性传人,从16岁学武至今,刀、枪、棍、棒、拳十八班武艺他是样样精通,天天如此,练就了一身真功夫。
    武术社火来自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其动作、道具、套路都源自于生活,而且其创作者、表演者又都是老百姓。武术社火集武术的拳术、器械等套路的优点,借鉴戏剧武打的手、眼、身、法、步等程式,并加入山西锣鼓、戏曲鼓点等打击乐伴奏,集武术套路、戏曲武打动作和民间社火表演融为一体的盂县武术社火,它把武术舞蹈化、把武术情节化。每当武社火开打之时,往往伴随着密不透风的观众,从七八岁的少男少女,到七八十岁的老者,他们动作娴熟,步履轻盈,每当精彩之处,喝彩声四起,常常感染得周围的观者跃跃欲试。
    清晨,迎着东升的旭日,西小坪村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息,在田间地头,人们快乐地劳作;傍晚,夕阳西下,在静寂的农家小院,在粗壮的葡萄架下,在村里空旷的地方,这里的人们随时拿起劳作的工具,三三两两切磋技艺,这成为了他们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恢复体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盂县武术社火曾在盂县的西小坪村、芝角村、獐儿坪村、牛村、牛家村、东水沟村等百余个村庄流传,目前,只有西小坪村及周围的两个村存在有规模的活动。
(本站编辑: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