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龙城太原的“春龙节”
发布日期:2016-05-16 12:19 来源:山西说 作者:晋绥基金会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即为“春龙节”,太原又被称为“龙城”,也算是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天,全城的大人小孩都要去理发,农村则叫剃头,即便是妇女剪发也愿意选在这一天,人们都希冀借“龙抬头”去掉以往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但除了理发习俗外,龙城还有别样的习俗,且“十里不同俗”,各有各的说道。
在太原南面的平川地带,“二月二”这天早晨,须趁天未亮,当家人手捧水罐,孩童提上正月十五糊制的灯笼,去井台打一罐清澈的井水,水罐则是平日里下地送饭的瓷罐或瓦罐,以显诚敬。打水前,当家人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摸出几枚铜钱,叠摞在罐底,铜钱最好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此时的井台周围一反平时寂静,辘轳轱辘,灯火忽闪,桶罐磕碰,一片喧哗。回家后,把水罐里的清水连同水中铜钱,一齐倒入水瓮。然后,在水瓮盖上或水瓮前供奉一盏点燃的油灯,烧三炷香,祈求神龙赐福,驱凶纳吉。这一仪式称为“引钱龙”。大概乾隆与“钱龙”谐音,所以铜钱要用乾隆朝的。“引钱龙”也唤作“引天龙”。
这一天,还有“吃龙食”的习俗。所吃的各种饭食,无论与平日里相同与否,都要冠上一个“龙”字。比如,吃面条叫做“挑龙筋”,吃饺子叫做“咬龙胆”,吃米饭叫做“兜龙子”,吃馄饨叫做“吞龙眼”……而最代表节日特色的主食是一种称为“剥龙皮”的薄饼。这种饼不用油煎,两张巴掌大的面片叠加在一起上火翻烙,熟后焖在蒸锅里,待一家人盘腿围坐在大炕上后,炕桌上便摆满了葱丝、姜末、粉丝、肉丝、豆芽、韭菜及炒菜等,把薄饼从中间剥开,抹上甜面酱,裹上各自喜欢的菜肴,再卷成条状,吃起来既味浓可口又咸淡适中,焖在蒸锅里的薄饼热热乎乎,随吃随拿,犹如今日里的家庭自助餐,好不快乐!薄饼又称之为“春饼”,如今吃法可就更有味道,春饼里裹的是酱肉、肘花、熏鸡、烤鸭、腊肠等,应有尽有。春饼已成为“二月二”的一道独特的地方风味食品。此外,这一带还有办庙会、放焰火及老架火等传承下来的习俗,有的还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西山地区的“二月二”习俗,与南部平川大不相同。这天住户人家最忌讳往家里挑水,家家户户须在前一天日落之前,把“二月二”这一天要用的水挑满瓮缸。据说若“二月二”这天往家里担水,会生蛇皮娃儿。早晨,家家户户都要熬一锅红豆饭,取名“呛壁虱”(壁虱即臭虫);午饭吃面条,叫做“烫蚰蜒”。此外,“二月二”这一天是绝对不能用刀剪、针锥等利器的,属相是龙者尤忌,据说“龙抬头”时动利器怕伤了龙头,以至造成终年无雨,难以生计。
在北面山区的一些乡村里还有“待闺女”的习俗,就是正月里闺女在婆家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到了二月初二,过完年了,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好好歇一歇。在娘家住的日子里,闺女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这也许与龙城的农业生产有关,“二月二”后,万物复苏,一年的农事活动也将开始。时至今日,这个习俗仍然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每逢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而“引天龙”的习俗,由于人们吃水方式的先进逐渐淡化了,但“剥龙皮”、“挑龙筋”的传统饭食,已是档次有升,在印证着俗谚:“二月二,龙抬头。引天龙,雨水稠。大仓满,小仓流。”
(本站编辑:左丽)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